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章良能。其古诗全文如下: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余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前言】
《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是由南宋章良能创作。词写春日感怀,上阕写春景,芍药抽簪,鸣禽声声,日色迟迟而带一分阴,韵味隽永;下阕抒情,不沉吟往事而择晴日登临,在大自然中放松情绪,实长寿秘诀。“旧游”三句是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其哲理意味,颇令人深思。
【注释】
词牌名,又名《小重山令》。《金奁集》入“双调”。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⑵春事:春色,春意。
⑶阑:同“栏”。
⑸簪:妇女插鬓的针形首饰,这里形容纤细的花芽。
⑷芍药:别名将离、离草,属虎耳草目,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花卉。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
⑹风软碎鸣禽:用杜荀鹤《春宫怨》:“风暖鸟声碎”的诗句。碎,鸟鸣声细碎。
⑺迟迟:和缓的样子。
⑻一分阴:天上少许乌云,一点点阴。
⑼沉吟:深深的思念
⑽时序:节候;时节。
⑾登临:登山临水。也指游览。
⑿旧游:昔日游览的地方。
⒀不堪:不可;不能。
【翻译】
柳色春花明丽清新,春意已深。小花栏里的红芍药,已经露出了尖尖的小小花苞,如同美人头上的美丽饰物。雨后的春风,更显得温柔轻盈,到处响着各种鸟雀宛啭的迎接春天的歌声。太阳缓缓升起,晴空中尚有一点乌云。
以往的wWW.7gushi.com事情,再也不必回顾思索。趁着美好的春景,赶快去大好河山好好游览。旧日游玩过的迹印,如今处处都可找寻。但无处可寻的,就是一颗少年时的心。
【赏析】
这首词所写的,可能并非词人日常家居的情景,似乎是在他乡做官多年,终于久游归来,或者少年时曾在某地生活过,而此时又亲至其地,重寻旧迹。
“小阑”两句,画出那小阑干围着的花圃,红芍药长得枝叶繁茂,花儿已经含苞,好似一支支玉簪,这亦即是晁补之笔下所描写的春末夏初的景象,“春回常恨寻无路,试向我、小园徐步。一栏红药,倚风含露,春自未曾归去。”(《金凤钩》)“雨余”句写风声,鸟鸣声,用杜荀鹤《春宫怨》诗意:“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正当雨后初晴,风软烟淡,空气温润和暖。“秦观词亦有“花影乱,莺声碎”之句。鸣声随暖风送入耳际,似挽留、似惋惜,真是“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这里写出春将逝去而光阴犹足可流连。“迟迟日”两句,点明季节特征,是白昼渐长,日影阑珊,即所谓“春欲尽,日迟迟。”“一分阴”,言偶有浮云,瞬即消逝。“犹带”两字,使语气显得宛转,对春欲尽不无怅触而情调并不低沉。季节正当春深,又值雨后。柳暗花明,花栏里的红芍药抽出了尖尖的花苞(其状如簪)。这不光由于季节的原因,也由于雨水的滋润。“雨余”二字,虽然到第四句才点出,但这一因素,实际上贯串着整个景物描写。由于春雨之后,天气稳定,风和日丽,鸟雀唤晴,鸣声也格外欢快。一个“碎”字,见出鸟雀声纷繁,乃至多样。春日迟迟,由春入夏,白天越来越长。而湿润的春天,总爱播阴弄晴,“犹带一分阴”,正显出春天雨后景色的妩媚。总之,词人抓住春深和雨后的特点,写出眼前风物的令人流连忘返。
换头“往事莫沉吟”,起得很陡,从心理过程看,它是经过一番盘旋周折才吐出的。“莫沉吟”,正见作者面临旧游之地对往事有过一番沉吟,但又努力加以排遣,用“身闲时序好”劝自己登临游赏。“时序好”,并非宽慰自己的泛泛之词,从上片写景中,已显示了这一点。“旧游”三句,语意忽又一转,写登临以后触景伤神,心情转向惆怅。刘过《唐多令》结末有云:“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是说美景当前,载酒泛舟江上,但已无法回复到昔日同舟游乐的心情,李攀龙云其“因黄鹤楼再游而追忆故人不在,遂举目有江上之感,词意何等凄怆。”与之相较,本词末尾虽亦写今昔之感,却不用直叙而用深一层写法,先说旧地风光,历历可寻,但仍怅然若有所失,所寻求的究竟是什么,“惟有”两字一转指出纵使风景不殊,但年少登临时那种豪情壮怀,却已随流光而消逝,无从寻觅。放眼四望,春光将尽,不禁百感交集,如今国事日非,虽欲有所作为而不可能。
词所表现的情绪是复杂的。年光流逝,故地重游之时,在一切都可以复寻、都依稀如往日的情况下,突出地感到失去了少年时那种心境,词人自不能免于沉吟乃至惆怅。但少年时代是人生最富有朝气、心境最为欢乐的时代,那种或是拏云般的少年之志,或是充满着幸福憧憬的少年式的幻想,在人一生中只须稍一回首,总要使自己受到某种激发鼓舞。人生老大,深情地回首往昔,想重寻那一颗少年心,这里又不能说不带有某种少年情绪的余波和回漩,乃至对于老大之后,失去少年心境的不甘,不满。“回来吧,少年心!”词人茫然若失之际,在潜意识里似乎有这种呼唤。可以说,词人的情绪应该是既有感恨,又不无追求,尽管他知道这种追求是不会有着落的。
词的上片写春深雨后的环境气氛,切合人到中年后复杂的心境意绪,它令人赏心悦目,也容易惹起人感恨。换头“往事莫沉吟”,对于上片写景来说,宕出很远。而次句“身闲时序好”,又转过来承接了上片关于景物时序的描写,把对于往事的沉吟排遣开了。
“旧游无处不堪寻”,见出登临寻访,客观环境并没有惹人不愉快之处,但语中却带出“旧游”二字,再次落到“往事”上。“无寻处,唯有少年心”,“无寻处”,三字重叠,以承为转,并且大大加强了转折的力量。过去的人生轨迹虽然还能找到,但少年时代那种天真烂漫的活泼之心已无法找到,找得到的东西反而增添,找不到东西的怅惘之情,使读者也不免感慨万分。词就这样一次次地铺展开来,又一次次地收转回来,使诗词既有气势,又把作者通过写词表达的忠情逐步深化了。

文言文《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相关信息

  • ·文言文《胡建字子孟 河东人也》--文言文《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贫亡...
  • ·文言文《徕宁果木记》--文言文《徕宁果木记》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徕宁果木记》此文选自《惟清斋全集梅庵文钞》。徕宁,即今新疆...
  • ·文言文《裴仁基少骁武》--文言文《裴仁基少骁武》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裴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
  • ·文言文《胡叟字伦许 安定临泾人也》--文言文《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着...
  • ·文言文《范仲淹以言事贬 在廷多论救》--文言文《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
  • ·文言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文言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是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写给好朋...
  • ·文言文《许楫字公度 太原忻州人》--“许楫字公度,太原忻州人”出自文言文《元史许楫传》,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许楫字公度,太原忻州人。幼从元裕学,年十五,...
  • ·文言文《元史许楫传》--文言文《元史许楫传》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许楫字公度,太原忻州人。幼从元裕学,年十五,以儒生中词赋选,...
  • ·文言文《王绂字孟端 无锡人》--“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出自文言文《王绂传》,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
  • ·文言文《黄昌字圣真 会稽余姚人也》--“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出自文言文《黄昌传记》,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学官...
  • ·文言文《黄昌传记》--文言文《黄昌传记》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
  • ·文言文《花云 怀远人》--文言文《花云,怀远人》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
  • ·文言文《尹赏字子心 钜鹿杨氏人也》--文言文《尹赏字子心,钜鹿杨氏人也》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尹赏字子心,钜鹿杨氏人也。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
  • ·文言文《周书贺兰祥传》--文言文《周书贺兰祥传》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
  • ·文言文《马周少落拓》--文言文《马周少落拓》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马周少落拓,不为舟里所敬,补州助教,颇不亲事。刺史达奚怒杖之...
  • ·文言文《曼卿讳延年 姓石氏》--文言文《曼卿讳延年,姓石氏》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
  • ·文言文《吴佑字季英 陈留长垣人也》--文言文《吴佑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吴佑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佑...
  • ·文言文《甘茂亡秦且之齐》--文言文《甘茂亡秦且之齐》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
  • ·文言文《叶嘉 闽人也》--“叶嘉,闽人也”出自文言文《叶嘉传》,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
  • ·文言文《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章良能。其古诗全文如下: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