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仲连义不帝秦

文言文《鲁仲连义不帝秦》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前言】
《鲁仲连义不帝秦》选自《战国策·赵策》。本文所记的是齐国人鲁仲连游历到赵,适逢秦国围赵之邯郸,鲁仲连坚持正义,力主抗秦,反对投降,并和秦国派到赵国的“亲秦派”辛垣衍展开一场激烈的论争。他引喻设比,层层铺垫,直陈要害,最终使辛垣衍心服口服,恰逢魏无忌援军到,从而解了邯郸之围。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有力,反复剖析,层层深入,曲折生动,引人人胜。
【原文】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2。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www.7gushi.com谓赵王曰3:“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4。今齐闵王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5。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6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7平原君日:“胜也何敢言事,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去8。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9。胜也何敢言事!”鲁连曰:“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10。梁客辛垣衍安在11?吾请为君责而归之。”12平原君曰:“胜请为召而见之于先主。”13
平原君遂见辛垣衍曰:“东国有鲁连先生,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14辛垣衍曰:“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15;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连先生也。”16平原曰:“胜已泄之矣!”17辛垣衍许诺18。
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19鲁连曰:“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20。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21!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固助之矣。”22辛垣衍日:“燕则吾请以从矣23;若乃梁,则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24鲁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25辛垣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鲁仲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26。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27。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28;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斫之!’29威王勃然怒日:‘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30。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31。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32
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33?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邪34?畏之也!”鲁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邪?”35辛垣衍曰:“然!”36鲁仲连曰:“然则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37辛垣衍怏然不说,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38!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鲁仲连曰:“固也!待吾言之39。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40。鬼侯有子而好,故人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41。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42。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库百日,而欲令之死43。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44?
“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45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46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47?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管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而听退朝也。’48鲁人投其钥,不果纳,不得入于鲁49。将之薛,假涂于邹50。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51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52故不敢入于邹。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之臣,不果纳53。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54。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55。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56;夺其所憎,而予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57?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58
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日:“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59!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60。适会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61。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62。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63。鲁连笑日:“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64。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65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注释】
1、鲁仲连:齐国的高士。姓鲁名连。一生不做官,好为人排难解纷。义:根据正义;坚持正义。不帝秦:不肯尊称秦王为帝。帝,用作动词。这里所记的事件也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2、邯郸(hándān):赵国首都,在今河北省邯郸市。魏安厘王(厘xī):魏国国君,魏昭王的儿子,信陵君无忌的异母兄,名圉(yǔ)。公元前276年至前243年在位。晋鄙:魏国的大将。晋鄙救赵的事见《史记·魏公子列传》。荡阴:当时赵、魏两国交界的地方,在今河南汤阴县。
3、客将军:别国人在魏国做将军称为客将军。辛垣衍:人名,辛垣是复姓。间人(jiàn):趁围困不紧时偷偷地进入。因:经由;通过。平原君:赵氏,名胜,封平原君。他是赵孝成王的叔父,赵武王的儿子。战国时有名的四公子之一。当时任赵相。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公元前265年至前245年在位。
4、“前与”三句:按周赧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8年),齐闵王称东帝,秦昭王称西帝。后来苏代说服齐闵王废除帝号,闵王从之,秦国也随着取消帝号。已而,不久,过后。归帝,归还帝号。指秦取消帝号。以齐故,因为齐王不称帝的缘故。因苏代劝齐闵王先取消了帝号,秦昭王因之也跟着取消了帝号,所以说“以齐故”。
5、今齐闵王益弱: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同楚、韩、魏、燕、赵五国伐齐,齐国大败,齐闵王也在这次战争中死去。到了秦围邯郸时,齐闵王已死了二十余年。吴师道认为这句可解释为“今之齐,视闵王已益弱”。意思是说“今天的齐国比起闵王时已更加衰弱”。方今:现在。雄:称雄。
6、诚:真。这里作“假设”解。秦昭王:秦王赢则,公元前306年至前251年在位。去:离去,离开。指离开邯郸。
7、适:正巧,恰在这时。会:正巧碰上,正好遇上。乃:就,于是。奈何:怎么办。
8、百万之众折于外:这句指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大破赵军于长平(在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坑杀赵降卒四十余万。事见《史记·赵世家》。百万,是夸大的说法。折,损伤。内:深入国内。去:离开。这里指退兵。
9、其:那个,指示代词。是:此,这里。指示代词。
10、始:当初。乃:这才。
11、梁:即魏。魏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又称梁。安在:在哪里。安,哪里,疑问代词。
12、责:责备;斥责。归之:使之归,即叫他回去。
13、召:呼唤,召唤。见之(xiàn):使之见。
14、遂:就,于是。东国:指齐国。因齐在赵的东方,故称东国。
15、高士:道德品行高尚而不做官的读书人。
16、人臣:做臣的。
17、泄:泄露。这里是“告诉”的意思。鲍彪注:“泄,言已白之。”之:指辛垣衍到赵国这件事。
18、许诺:答应。
19、曷为(hé):为什么,为何故。曷,何,疑问代词。
20、“世以”句:大意是说世人中凡是认为鲍焦由于心地狭隘而死的那些人都不对。鲁连说这句话,在于说明他自己不是为个人打算的。以,以为,认为。鲍焦,周时隐士,相传他不愿为诸侯帝王效忠,以采樵及拾橡实为生,后抱木饿死。无从容,指心地狭隘。从容,指胸襟宽大,有度量。
21、彼:那个。上首功:即崇尚战功。上,同“尚”,崇尚,注重。“上”前原选本无“而”字,今据上海古籍出版社《战国策》汇校本补。首功,斩首之功。当时以斩杀敌人首级的数目多少计算战功。秦国的制度,分爵位二十级,作战时斩得敌人的头颅越多爵位越高。权:权诈。士:有知识的人。虏:奴隶。肆然:放肆地,无所忌惮地。过:进一步。正:同“政”,指用政治力量控制。有:含“只有”的意思。赴:奔向。
22、固:本来。
23、以:以为。
24、若乃:至于。恶(wū):怎么。
25、使:假如。
26、齐威王:田氏,名婴齐,一作因齐。桓公的儿子。在位三十六年(公元前356年至前320年),改革政治,国力渐强。为仁义:行仁义。微:弱小。
27、居岁余:过了一年多的时问。周烈王:名喜,在位七年(公元前375年至前369年)。崩:封建时代帝王死的专称。
28、赴:同“讣”。使人奔告丧事,即报丧。天崩地坼(chè):比喻天子死。坼,裂开。天子:指继承烈王的新君显王(名扁)。下席:古时孝子守孝时,要离开宫室,寝于苫(草名)席之上。
29、东藩:位于东方的藩国。指齐国。“藩”的本义是“篱笆”,引申为“屏蔽”的意思。古代封建诸侯,为的是屏藩王室,所以称诸侯为藩国。齐国在东方,故称东藩。田婴齐:齐威王的姓名。斫:砍,斩。
30、勃然:因生气而变脸色的样子。叱嗟(chì jiē):怒斥声。而:汝,你。婢:侍婢。这句是齐威王骂周王的话。卒:终于。为:介词,表被动。
31、生:指周烈王活着的时候。朝:朝拜。死:指周烈王死了以后。叱:骂。忍:忍受。求:苛求。
32、固然:本来这样。其:用于句首,表示委婉语气。
33、独:用于反问句,表示语气。仆:奴仆。
34、宁:难道。若:及。
35、于:与,同。若:像。
36、然:这里等于说“是的”。
37、然则:既然这样,那么。烹:煮。醢(hǎi):剁肉成酱。烹、醢都是古代的酷刑。
38、怏然(yàng):郁郁不欢的样子。嘻:惊叹声。“亦太甚”二句:主语部分是“先生之言”,谓语部分是“亦太甚”。谓语前置表示强烈的感叹语气。
39、固:本来如此,当然。
40、“昔者”句:鬼侯、鄂侯、文王都是纣王封的三公。鬼侯的封地在今河南临漳县境。鄂侯的封地在今山西中阳县境。文王就是周文王,他的封地在今陕西鄂县一带。公:这里指诸侯。
41、子:指女儿。在上古时代,“子”本是男女的通称。好:貌美。入:进献;献纳。恶(è):丑。
42、辨:通“辩”。疾:急。脯(fǔ):干肉。这里用作动词,作成肉干。
43、喟然(kuì):叹气的样子。牖里(yǒu):一作“羡里”,古地名。在今河南汤阴县北。库:监牢。
44、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这两句是说,梁和秦本来都是称王的平等国家,现在梁国为什么要自居卑下受人宰割呢?曷,何。人,指秦。
45、齐闵王将之鲁:齐闵王四十年,燕将乐毅合五国之兵破齐,闵王逃到卫国,因态度傲慢没有被接纳,于是离开卫国要到鲁国去。夷维子:齐人,以邑为姓。夷维,地名,今山东潍县。子,男子的美称。策:马鞭。子:你们。何以:用什么。以,用,介词。
46、太牢:牛羊猪各一称太牢。十太牢,就是牛羊猪各十只。这是款待诸侯的礼节。
47、安取礼:何取礼,即选用什么礼节。安,疑问代词,哪里。因夷维子要鲁人用天子的礼节来款待闵王,所以表示不满,提出质问。
48、巡狩(shòu):天子到各诸侯国视察。诸侯辟舍:天子到诸侯国中巡狩时,诸侯要离开自己的正殿不居。辟,同“避”,回避,离开。原选本作“避”,今据上海古籍出版社《战国策》排印本改。舍,指正房。纳:交纳。管键:钥匙。避舍、纳管键,是表示诸侯因天子在自己国中,自己在此期间不敢以一国之主自居。摄:持,提起。衽(rèn):衣襟。抱:捧。几:矮或小的桌子。视膳:伺候别人吃饭。·已:完毕。而听退朝:当作“退而听朝”。
49、鲁人投其筲:鲁人闭关下锁,不接纳齐王入境。筲,同“钥”。投筲,下锁。果:表示事情和预料或期望相合。常与“不”连用表示否定。纳:使入。
50、薛:古国名。任姓,祖先奚仲做夏代的车正,传为车的创造者,居于薛(今山东滕县南)。一度迁于邳(今山东微山西北)。春秋后期薛国迁到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薛成为齐邑。假:借。涂:通,“途”。邹:小国名。在今山东邹县。
【翻译】
赵孝成王时,秦王派白起在长平前后击溃赵国四十万军队,于是,秦国的军队向东挺进,围困了邯郸。赵王很害怕,各国的救兵也没有谁敢攻击秦军。魏安厘王派出将军晋鄙营救赵国,因为畏惧秦军,驻扎在汤阴不敢前进。魏王派客籍将军辛垣衍,从隐蔽的小路进入邯郸,通过平原君的关系见赵王说:“秦军所以急于围攻赵国,是因为以前和齐湣王争强称帝,不久又取消了帝号;如今齐国更加削弱,当今只有秦国称雄天下,这次围城并不是贪图邯郸,他的意图是要重新称帝。赵国果真能派遣使臣尊奉秦昭王为帝,秦王一定很高兴,就会撤兵离去。”平原君犹豫不能决断。这时,鲁仲连客游赵国,正赶上秦军围攻邯郸,听说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就去进见平原君说:“这件事怎么办?”平原君说:“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事!前不久,在国外损失了四十万大军,而今,秦军打到国内围困邯郸,又不能使之退兵。魏王派客籍将军辛垣衍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眼下,那个人还在这儿。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事?”鲁仲连说:“以前我认为您是天下贤明的公子,今天我才知道您并不是天下贤明的公子。魏国的客人辛垣衍在哪儿?我替您去责问他并且让他回去。”平原君说:“我愿为您介绍,让他跟先生相见。”于是平原君见辛垣衍说:“齐国有位鲁仲连先生,如今他就在这儿,我愿替您介绍,跟将军认识认识。”辛垣衍说:“我听说鲁仲连先生,是齐国志行高尚的人。我是魏王的臣子,奉命出使身负职责,我不愿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说:“我已经把您在这儿的消息透露了。”辛垣衍只好应允了。
鲁仲连见到辛垣衍却一言不发。辛垣衍说:“我看留在这座围城中的,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而今,我看先生的尊容,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为什么还长久地留在这围城之中而不离去呢?”鲁仲连说:“世人认为鲍焦没有博大的胸怀而死去,这种看法都错了。一般人不了解他耻居浊世的心意,认为他是为个人打算。那秦国,是个抛弃礼仪而只崇尚战功的国家,用权诈之术对待士卒,像对待奴隶一样役使百姓。如果让它无所忌惮地恣意称帝,进而统治天下,那么,我只有跳进东海去死,我不忍心作它的顺民,我所以来见将军,是打算帮助赵国啊。”辛垣衍说:“先生怎么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我要请魏国和燕国帮助它,齐、楚两国本来就帮助赵国了。”辛垣衍说:“燕国嘛,我相信会听从您的;至于魏国,我就是魏国人,先生怎么能让魏国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魏国是因为没看清秦国称帝的祸患,才没帮助赵国。假如魏国看清秦国称帝的祸患后,就一定会帮助赵国。”
辛垣衍说:“秦国称帝后会有什么祸患呢?”鲁仲连说:“从前,齐威王曾经奉行仁义,率领天下诸侯而朝拜周天子。当时,周天子贫困又弱小,诸侯们没有谁去朝拜,唯有齐国去朝拜。过了一年多,周烈王逝世,齐王奔丧去迟了,新继位的周显王很生气,派人到齐国报丧说: ‘天子逝世,如同天崩地裂般的大事,新继位的天子也得离开宫殿居丧守孝,睡在草席上,东方属国之臣田婴齐居然敢迟到,当斩。’齐威王听了,勃然大怒,骂道:‘呸!您母亲原先还是个婢女呢! ’最终被天下传为笑柄。齐威王所以在周天子活着的时候去朝见,死了就破口大骂,实在是忍受不了新天子的苛求啊。那些作天子的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辛垣衍说:“先生难道没见过奴仆吗?十个奴仆侍奉一个主人,难道是力气赶不上、才智比不上他吗?是害怕他啊。”鲁仲连说:“唉!魏王和秦王相比魏王像仆人吗?”辛垣衍说:“是。” 鲁仲连说:“那么,我就让秦王烹煮魏王剁成肉酱?”辛垣衍很不高兴不服气地说:“哼哼,先生的话,也太过分了!先生又怎么能让秦王烹煮了魏王剁成肉酱呢?”鲁仲连说:“当然能够,我说给您听。从前,九侯、鄂侯、文王是殷纣的三个诸侯。九侯有个女儿长得娇美,把她献给殷纣,殷纣认为她长得丑陋,把九侯剁成肉酱。鄂侯刚直诤谏,激烈辩白,又把鄂侯杀死做成肉干。文王听到这件事,只是长长地叹息,殷纣又把他囚禁在牖里监牢内一百天,想要他死。为什么和人家同样称王,最终落到被剁成肉酱、做成肉干的地步呢?齐湣王前往鲁国,夷维子替他赶着车子作随员。他对鲁国官员们说:‘你们准备怎样接待我们国君?’鲁国官员们说:‘我们打算用于副太牢的礼仪接待您的国君。’夷维子说:‘你们这是按照哪来的礼仪接待我们国君,我那国君,是天子啊。天子到各国巡察,诸侯例应迁出正宫,移居别处,交出钥匙,撩起衣襟,安排几桌,站在堂下伺候天子用膳,天子吃完后,才可以退回朝堂听政理事。’鲁国官员听了,就关闭上锁,不让齐湣王入境。齐湣王不能进入鲁国,打算借道邹国前往薛地。正当这时,邹国国君逝世,齐湣王想入境吊丧,夷维子对邹国的嗣君说:‘天子吊丧,丧主一定要把灵枢转换方向,在南面安放朝北的灵位,然后天子面向南吊丧。’邹国大臣们说:‘一定要这样,我们宁愿用剑自杀。’所以齐湣王不敢进入邹国。邹、鲁两国的臣子,国君生前不能够好好地侍奉,国君死后又不能周备地助成丧仪,然而想要在邹、鲁行天子之礼,邹、鲁的臣子们终于拒绝齐湣王入境。如今,秦国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魏国也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都是万乘大国,又各有称王的名分,只看它打了一次胜仗,就要顺从地拥护它称帝,这就使得三晋的大臣比不上邹、鲁的奴仆、卑妾了。如果秦国贪心不足,终于称帝,那么,就会更换诸侯的大臣。他将要罢免他认为不肖的,换上他认为贤能的人,罢免他憎恶的,换上他所喜爱的人。还要让他的儿女和搬弄事非的姬妄,嫁给诸侯做妃姬,住在魏国的宫廷里,魏王怎么能够安安定定地生活呢?而将军您又怎么能够得到原先的宠信呢?”
于是,辛垣衍站起来,向鲁仲连连拜两次谢罪说:“当初认为先生是个普通的人,我今天才知道先生是天下杰出的高士。我将离开赵国,再不敢谈秦王称帝的事了。”秦军主将听到这个消息,为此把军队后撤了五十里。恰好魏公子无忌夺得了晋鄙的军权率领军队来援救赵国,攻击秦军,秦军也就撤离邯郸回去了。
于是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最终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招待他,喝道酒酣耳热时,平原君起身向前,献上千金酬谢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杰出之士之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于是辞别平原君走了,终身不再相见。
【赏析】
从总体看,题中“义”字领起全文.一贯到底,是全文之“眼”。《孟子》中说:仁在内不在外,义在外不在内。义是仁的外化,是仁的具体实践。则鲁仲连的”义”,不仅在于“不帝秦”的义举上,也在于辞封爵的高行上。李白诗云:“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这是对鲁仲连品质精神的极好概括。
在艺术上,这篇短文塑造了数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鲁仲连的见义勇为、镇定沉着、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自然不必说,就是次要人物平原君的惊慌失措,优柔寡断,辛垣衍的鄙陋猥琐、鼠目寸光,都无不表现得鲜明生动、呼之欲出。文章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通过及其个性化的语言来完成。如平原君数言“我哪里敢谈论这事呢”,活脱脱地勾出他于危急时刻焦急万分却又手足无措、丧尽权臣威风的模样。而辛垣衍自比于仆妾,以及在鲁仲连指明帝秦与他自身的利害关系时怦然心动的话语,都足见出他的识见短浅、心胸鄙俗不堪。文章还通过人物性格的冲突与对比来塑造形象。平原君在无助的境地中徒叹奈何,鲁仲连由此直斥之为徒具虚名,非贤公子。在三言两语叙写的冲突中,前者的无策,后者的荡然肆志、毫无顾忌,却历历如在目前。鲁仲连与辛垣衍的唇枪舌剑、正面交锋是全文的重头戏。两人一人热,一人冷,一人扬眉张目,一人垂头丧气,一人眼光深邃、志节高远,一人鼠目獐头,畏葸怯懦,于矛盾冲突中双方性格都无不曲尽其妙。
鲁仲连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观察天下大势,其见识就更加清楚、透彻。在劝说辛垣衍时首先举出周朝隐士。鲍焦”来自喻,指出我不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不是为个人打算的。阐明自己义不帝秦的态度,顺理成章地进入了谈论的主题。指出暴秦的本质是:弃礼义、上首功、权虏士民。并指出自己的坚定立场“义不帝秦”。又以丰富的事例、史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首先“尊帝”的历史教训:敬畏反被残害。齐王朝周反遭辱,鬼侯献子反被醢(剁成肉酱),鄂侯进谏反被脯(制成肉干),文王喟叹反被掏,这四个事例说明不可帝秦。其次“不尊帝”的典型例子:齐湣王曾自尊为帝,对别国提出无理要求,结果。鲁人投其钥(闭关落镇),不果纳(没有被接纳),不得人于鲁”;邹人欲“伏剑而死”来拒绝齐滑王,结果不敢入于邹。这两个事例说明不能帝秦。要反抗才有出路。再次。帝秦”的后果和危害。如果同为万乘之国却要尊秦为帝。那么秦王就会变换诸侯王的姬妾为自己的内线。
变易诸侯的大臣。安插自己的亲信,辛垣衍就会失去魏王对自己的宠信,从而危及自己的切身利益。这就说明六国应该坚持不肯帝秦的立场。在驳斥辛垣衍的“帝秦论”的一段中,鲁仲连缘古观今,以“贫且微”的周王室尚使人“不忍其求”说明尊秦为帝的危害。又以辛辣激烈的语句,刺激辛垣衍的自尊心,同时以鲁、邹不纳齐闵王的故事,嘲讽辛垣衍的自比于仆妾的卑微心理。最后,鲁仲连指出尊秦为帝对于辛垣衍的切身利益的危害。从而终于使辛垣衍主动求去,“不敢复言帝秦”。鲁仲连的辩词时而引经据典,时而据理力争,时而晓以利害,时而动以情感。时而大气磅礴,时而机锋层出。通篇慷慨激昂,不失凛然之正气,其锋芒令辛垣衍辈不敢直视。在这场论辩中,鲁仲连紧紧抓住辛垣衍在长平之战失利的余悸下。忘掉万乘大国的实力和合纵的有利条件而帝秦的心理。说明六国帝秦之后的危害。指出其严重后果,彻底断绝他的退缩之路。说服辛垣衍放弃帝秦的打算而走向六国合纵的道路,迫使秦国退兵而去。

文言文《鲁仲连义不帝秦》相关信息

  • ·文言文《吊屈原赋》--《吊屈原赋》作者为西汉文学家贾谊。其古诗全文如下: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
  • ·文言文《诫兄子严敦书》--文言文《诫兄子严敦书》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诫兄子严敦书》选自《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原传本...
  • ·文言文《孔子世家赞》--文言文《孔子世家赞》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孔子世家赞》这篇短文是《史记·孔子世家》篇后的赞语,文中洋...
  • ·文言文《报任少卿书》--《报任少卿书》作者为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其古诗全文如下:【前言】《报任安书》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
  • ·文言文《里革断罟匡君》--文言文《里革断罟匡君》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里革断罟匡君》本文出自《国语》中的《鲁语上》。写鲁宣公不...
  • ·文言文《展禽论祀爰居》--文言文《展禽论祀爰居》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展禽论祀爰居》本文出自《国语》中的《鲁语上》。记述臧文仲...
  • ·文言文《王孙圉论楚宝》--文言文《王孙圉论楚宝》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王孙圉论楚宝》是春秋时杰出史学家左丘明所写的一篇散文,文...
  • ·文言文《春王正月》--文言文《春王正月》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
  • ·文言文《胠箧》--文言文《胠箧》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
  • ·文言文《庄辛论幸臣》--文言文《庄辛论幸臣》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庄辛论幸臣》是《战国策》中的一篇短文。记载了公元前278年...
  • ·文言文《杜蒉扬觯》--文言文《杜蒉扬觯》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杜蒉扬觯》讲的是晋国大夫知悼子死了—,晋平公却饮酒作乐。杜蒉...
  • ·文言文《宋人及楚人平》--文言文《宋人及楚人平》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宋人及楚人平》选自《公羊传》。主要解释《春秋》“宋人及楚...
  • ·文言文《阴饴甥对秦伯》--文言文《阴饴甥对秦伯》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阴饴甥对秦伯》主要讲述背信弃义晋惠公和被他伤害过的秦国交...
  • ·文言文《单子知陈必亡》--文言文《单子知陈必亡》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火朝觌矣,道茀不...
  • ·文言文《公子重耳对秦客》--文言文《公子重耳对秦客》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
  • ·文言文《司马错论伐蜀》--文言文《司马错论伐蜀》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司马错论伐蜀》选自《战国策·秦策》。前316年,秦王想利...
  • ·文言文《鲁共公择言》--文言文《鲁共公择言》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鲁共公择言》是选自《战国策·魏策三》上的一章,文章记叙了梁...
  • ·文言文《申胥谏许越成》--文言文《申胥谏许越成》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申胥谏许越成》选自《国语》,记载越国派使向吴国求和的历史...
  • ·文言文《叔向贺贫》--文言文《叔向贺贫》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叔向贺贫》是一个选自《国语》的教育故事,它的教育意义是叔向借...
  • ·文言文《鲁仲连义不帝秦》--文言文《鲁仲连义不帝秦》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鲁仲连义不帝秦》选自《战国策·赵策》。本文所记的是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