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以仁义 守之以仁义者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出自文言文《诸葛亮论》,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衮,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廉隅节概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 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wWW.7gushi.com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大患也。
吕温以为孔明承桓、灵之后,不可强民以思汉,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
【注释】
①无
【翻译】
用仁义取得天下,用仁义守住天下的,是周朝。用欺诈的手段取得天下,用欺诈的手段守住天下的,是秦朝。用秦取得天下的方法去夺取天下,用周守天下的方法去守卫天下的,是汉朝。仁义欺诈的手段都使用来夺取天下,这是孔明失败的原因啊。
曹操乘东汉末年衰微的局势,用狡诈的手段实现了他的邪恶的目的,孔明以此为耻辱,想在天下伸张正义。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威震四海,向东占据了许州、兖州,向南统治了荆州、豫州,孔明用来依靠的且胜过别人的地方,只是那一点点的忠诚信义,还想用它来激励天下的民心。天下那些品行端正能够慷慨赴死的有节操气概的人,本来不是发自内心地佩服曹操,只是因为受威力胁迫才勉强向曹操称臣,(他们)听说了孔明的品格,就是远在千里之外也有响应的,像这样,(孔明)即使没有安身立命的地方,天下的人都可为他所用。何况杀了一个无辜的人来得到天下,这样的事情不会去做,然后天下的忠臣义士才会乐意为他效全力而死。刘表死的时候,先主刘备在荆州,孔明想偷袭杀掉刘表的孩子,先主刘备不忍心。这月后刘璋以交好的态度迎接先主来到了蜀地,没过几个月,孔明就扼住他的咽喉,击打他的背,夺取了他的土地。这种做法和曹操有什么区别呢!曹军和刘军军力不相当,天下人都知道。就军队而言不如曹操的多,就土地而言不如曹操的广阔,就打仗而言不如曹操的战斗力强,但是有一点可以胜过他,那就是忠诚信义。孔明放逐了刘璋,已经辜负了天下有志之士的期望,这时才开始治理军队振奋士气,成为仁义之师,向东长驱直入,再想着让天下人响应,大概也很难了。
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立为君主,这个时候,完全可以使用计谋攻破曹营。为什么呢?曹操临终的时候,召见曹丕、曹植并嘱咐他们,还以谭、尚的事情作为警告。可是曹丕和曹植最终相互残杀到如此的地步。他们兄弟之间尚且成为仇人,更何况能够得到那些天下的英雄的心呢?这时有了可乘之机,只不过需要拿出几十万钱,让那些大臣和兄弟内部都互相残杀,然后派兵讨伐曹丕,这正是汉高祖刘邦灭掉项羽的办法。孔明既不能保全信义让天下人信服,又不能施展他的才智来断绝曹氏兄弟的手足之情,他当然就屡战屡败了!所以敌人有可乘之机却不去利用,商汤、周武王做这样的事情那是施行大义,不是商汤、周武王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就是丧失时机。这是仁人君子最担心的。
吕温认为孔明承袭桓公、灵公,不愿强迫百姓去怀念汉朝,并且想让他的思想让老百姓都知道,并且说:“曹操要是对你们有利,我就去替他做事;要是害你们,我就杀了他。”不知道蜀和魏之间,果真有那么大的过节吗?如果没有那么大的过节,又一定不能去为魏国办事,那么天下人怎么会因为一句空话而对他肃然起敬呢?唉,这是我作为一个书生所说的话,只能说说而没什么用。

文言文《取之以仁义 守之以仁义者》相关信息

  • ·文言文《白居易传》--文言文《白居易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
  • ·文言文《游天台山日记》--文言文《游天台山日记》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
  • ·文言文《游太和山日记》--文言文《游太和山日记》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十一日登仙猿岭。十余里,有枯溪小桥,为郧县境,乃河南、...
  • ·文言文《匡庐奇秀 甲天下山》--《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出自文言文《庐山草堂记》,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
  • ·文言文《庐山草堂记》--文言文《庐山草堂记》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庐山草堂记》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山水游记。此文先交代...
  • ·文言文《古之达人 皆有所嗜》--《古之达人,皆有所嗜》出自文言文《太湖石记》,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古之达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
  • ·文言文《太湖石记》--文言文《太湖石记》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太湖石记》为白居易于会昌三年(843年)所作,是中国赏石...
  • ·文言文《乐全先生文集》--文言文《乐全先生文集》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孔北海志大而论高,功烈不见于世,然英伟豪杰之气,自为一...
  • ·文言文《赏罚之政 谓赏善罚恶也》--《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出自文言文《诸葛亮论赏罚》,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
  • ·文言文《诸葛亮论赏罚》--文言文《诸葛亮论赏罚》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
  • ·文言文《取之以仁义 守之以仁义者》--《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出自文言文《诸葛亮论》,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
  • ·文言文《诸葛亮论》--文言文《诸葛亮论》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诸葛亮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早期作品,对于有关诸葛亮的史...
  • ·文言文《越王之孙 有贤公子》--《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出自文言文《秋阳赋》,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之诗。...
  • ·文言文《秋阳赋》--文言文《秋阳赋》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秋阳赋》是北宋著名词人、文学家苏轼仿照着汉赋的格式所填写的...
  • ·文言文《一瓢道人》--文言文《一瓢道人》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一瓢道人,不知其名姓,尝持一瓢浪游鄂岳间,人遂呼为一瓢道人...
  • ·文言文《己卯上元 余在儋耳》--《己卯上元,余在儋耳》出自文言文《儋耳夜书》,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
  • ·文言文《儋耳夜书》--文言文《儋耳夜书》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
  • ·文言文《养狸述》--文言文《养狸述》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养狸述》是唐朝舒元舆写的一偏关于养猫的文言文。舒元舆出身贫...
  • ·文言文《道京师而东 水浮浊流》--《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出自文言文《灵壁张氏园亭记》,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
  • ·文言文《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 吾得之于狸》--《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出自文言文《养狸述》,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