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通识达道 秉义不回

《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出自文言文《王烈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
【原文】
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以颖川陈太丘为师,二子为友。时颖川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皆就陈君学,见烈器业过人,叹服所履,亦与相亲。由是英名著于海内。道成德立,还归旧庐,遂遭父丧,泣泪三年。遇岁饥馑,路有饿殍,烈乃分釜庾之储,以救邑里之命。是以宗族称孝,乡党归仁。以典籍娱心,育人为务,遂建学校,敦崇庠序。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益者不自觉,而大化隆行,皆成宝器。门人出入,容止可观,时在市井,行步有异,人皆别之。州闾成风,咸竞为善。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以后将为改过。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间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数十里,欲至家,置而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其袂,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老父以告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时人或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皆相推以直,不敢使烈闻之。时国主*皆亲骖乘适烈私馆,畴谘政令。察孝廉,三府并辟,皆不就。会董卓作乱,避地辽东,躬秉农器,编于四民。布衣蔬食,不改其乐,东域之人奉之若君。
以建安二十三年寝疾,年七十八而终。
【注释】
①无
【翻译】
王烈,字彦方,平原人。有远见卓识,富于修养,坚持道义从不犹豫。拜颍川人陈太丘为老师,并和陈太丘的两个儿子结为朋友。当时颍川人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都跟随陈先生学习,见到王烈气度学业超出常人,非常佩服他的经历,也和他亲密交好。王烈因此名闻天下。道德达到很高境界以后,他返回家乡,赶上(他)父亲去世,(他)以泪洗面,守丧三年。期间,遇到年成不好,严重歉收,路有饿死之人,王烈于是分出自己积存的粮食,来救乡亲的性命。因此本家族的人说他孝敬父亲,乡亲们夸他富有仁爱之心。(王烈)用读书做学问娱悦内心,把教化百姓作为自己的追求,于是兴办了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他教育人,完全依循被教育者的秉性脾气,用道理开导,使之追求善行远离罪恶。受教育者虽然没有明显感觉,但潜移默化间修养提高极快,都成为宝贵人才。他的学生们出入,举止言行都彬彬有礼,在街头市面,一举一动都不同常人,百姓很容易加以区别。州县大街小巷的百姓都争先加强道德修养。
当时王烈所在的封国中有一位偷牛的人,被牛的主人抓住。偷牛贼说:“我见牛而生邪念一时糊涂,从今以后我一定痛改前非。您在赦免我以后,希望不要让王烈知道这件事情。”百姓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了王烈,王烈就拿出一定数量的布赠送偷牛人。有人问王烈:“这人既然做了偷盗之事,害怕您知道这件事,您反而赠送他布,这是为什么呢?”王烈回答说:“春秋时的秦穆公,有人偷去他的骏马并杀了吃,(穆公抓获偷马人后)却赏赐偷马人酒喝。(后来)偷马人(在战场上)不吝惜自己的生命,来救穆公于大难。现在这个偷牛人改悔他的错误,怕我知道这件事,这表明他已懂得羞耻。懂得了廉耻,那么向善之心就会产生,所以赠给他布劝勉他向善。”过一年,路上有一位老者挑着重担,有一个人见到后主动替他挑着走了几十里,快到老人家的时候,这人才放下担子离去,老人问他姓名,他没有告诉。隔了一年,这位老人再次外出,把佩剑丢在了路上,一位路人途中碰见这把佩剑,想不管它就离去,又担心后面的过路人捡去,剑的主人就会永远失去佩剑,想拾起带走再去寻找失主,又担心出现差错,于是就守着这把剑。到了傍wwW.7gushi.com晚,佩剑主人返回时遇到了这位守剑人,正是上次代为挑担的那人。这位老人拉住他的袄袖,说道:“您上次替我挑担,没能知道您的姓名,现在您又在路边看守我丢失的佩剑,没有比您再仁厚的人了,请您告诉我姓名,我要把您的尊姓大名告诉王烈。”那人于是告诉了老人之后便离去。老人把这事告诉了王烈,王烈说:“世上这位仁厚君子,我没能见到。”就让人设法弄清他的身份,原来就是过去那位偷牛的人。王烈于是特地派人在他的家乡住地彰显他的事迹并把他树为榜样。
当时有人为争是非长短,要到王烈那里去评判对错,(因发觉不妥)结果,有的人中途而返,有的人远远看见王烈的房子掉头而回,最后都坦诚相待,不敢让王烈知道他们争讼之事。当时封国的首领都亲自乘坐车马到王烈的私家住处,就施政的情况征询意见。王烈被举为孝廉,朝廷有三个重要部门要征召他去做官,但他一处也没去上任。赶上董卓发动叛乱,王烈因躲避战祸到了辽东,(在这里)他亲自下田耕种,编入普通民户。穿布衣吃蔬菜粗粮,不改变自己的人生乐趣,辽东的百姓,都把他看作像自己的君主一样。
在建安二十三年病重卧床不起,七十八岁去世。

文言文《王烈通识达道 秉义不回》相关信息

  • ·文言文《李贤字贤和 其先陇西成纪人也》--《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出自文言文《李贤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贤幼有志...
  • ·文言文《李贤传》--文言文《李贤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贤幼有志节 ,不妄举动。尝出游...
  • ·文言文《熊安生字植之 长乐阜城人也》--《熊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人也》出自文言文《熊安生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熊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人也。少好学,励...
  • ·文言文《熊安生传》--文言文《熊安生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熊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人也。少好学,励精不倦。初从陈达受《...
  • ·文言文《冯道传》--文言文《冯道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道少纯厚,...
  • ·文言文《康福传》--文言文《康福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康福,蔚州人,世为本州军校。祖嗣,蕃汉都知兵马使,累赠太子太...
  • ·文言文《张存敬传》--文言文《张存敬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张存敬,谯郡人也。性刚直,有胆勇,临危无所畏惮。唐中和中,...
  • ·文言文《王瑜 其先范阳人也》--《王瑜,其先范阳人也》出自文言文《王瑜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王瑜,其先范阳人也.父钦祚,仕至殿中监,出为义州...
  • ·文言文《王瑜传》--文言文《王瑜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王瑜,其先范阳人也.父钦祚,仕至殿中监,出为义州刺史。瑜性凶...
  • ·文言文《李琪 字台秀》--《李琪,字台秀》出自文言文《李琪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李琪,字台秀。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年十三...
  • ·文言文《李琪传》--文言文《李琪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李琪,字台秀。父縠,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年十三,词赋...
  • ·文言文《鲍出字文才 京兆新丰人也》--《鲍出字文才,京兆新丰人也》出自文言文《阎温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鲍出字文才,京兆新丰人也。少游侠。兴平中,...
  • ·文言文《阎温传》--文言文《阎温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鲍出字文才,京兆新丰人也。少游侠。兴平中,三辅乱,出与老母兄...
  • ·文言文《长孙嵩 代人也》--《长孙嵩,代人也》出自文言文《长孙嵩》,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
  • ·文言文《长孙嵩》--文言文《长孙嵩》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
  • ·文言文《刘劭字孔才 广平邯郸人也》--《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出自文言文《刘劭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建安中,为计吏,...
  • ·文言文《刘劭传》--文言文《刘劭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建安中,为计吏,诣许。太史上言:“...
  • ·文言文《邢颙传》--文言文《邢颙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邢颙字子昂,河间鄚人也。举孝廉,司徒辟,皆不就。易姓字,适右...
  • ·文言文《李洪之传》--文言文《李洪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会永昌王仁随世祖南征,得元后姊妹...
  • ·文言文《王烈通识达道 秉义不回》--《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出自文言文《王烈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以颖川陈太丘为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