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本纪赞

《五帝本纪赞》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五帝本纪赞》是《古文观止》里的一篇文章,本为《史记·五帝本纪》的赞语部分,其宗旨在于说明《五帝本纪》的史料来源和作者的见解。文章先总提有关五帝最早史料,接着写作者实地考察和对史料的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说明作者论述的根据。文章不满两百字,言简意赅,曲折回环,是一篇引人入胜的说明性的短文。
【原文】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着为本纪书首。
【注释】
1、五帝:中国古代帝王。
2、太史:官名,是掌管政府资料档案文件的,秦汉时称“太史令”。
3、尚:通“上”,久远。
4、《尚书》:即《书经》,简称《书》。中国最古的史书,内容包括上古典谟训诰之文,因此称《尚书》。
5、百家:先秦时代,思想学术家极多,如老子、庄子、墨子、苟子等,统称百家,又称诸子百家。
6、雅:正确、合乎规范。 驯:通“训”,可以为训。事有所依,文辞又美,也就是有规范的意思。
7、荐绅:通“捂绅”,也作“缙绅”。捂,插。绅,大带子。播绅,谓插笏垂绅,古代高级官吏的装束。借指大人先生。
8、宰予:字子我,也称宰我,春秋时鲁人,孔子弟子,善于辞令。《五帝德》及《帝系姓》:见《大戴礼》及《孔子家语》。
9、儒者:指学习儒家学说的诸生。
10、空峒:也作“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庄子》说,黄帝曾在这里向广成子问道。
11、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传说黄帝征蚩尤,战于涿鹿,遂戮蚩尤。
12、渐(jiān):流入,这里是到达的意思。
13、古文:指《尚书》等所载。
14、近是:近于是。“是”,指代“黄帝尧舜之风教”。前省介词“于”字。
15、《春秋》:鲁国编年体史书名,为孔子所删定,自鲁隐公元www.7gushi.com年起,至哀公十四年止,凡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
16、《国语》:书名。传说春秋时代左丘明所作,分国纪事。
17、发明:闻名。
18、章:通“彰”。明显。
19、顾弟:只是,不过。弟,同“第”。
20、表见:表现。见(xiàn),通“现”。
21、间(jiàn):间隙,这里指脱漏。
22、轶:通“逸”。遗失。这里指逸文。
23、固:本来。
24、论次:谓依次叙述。
【翻译】
太史公道:“学问家多说‘五帝时代,是很久远的了,似乎传闻难以相信了!’然而《尚书》上记载的,独从唐尧开始,直到后代。不过百家说黄帝时事,他那文词很不雅顺,所以就是绅士家有见识的人,也很难断定他是真是假。像孔子那里传述的宰予问《五帝德》和《帝系姓》,读书人以为不是圣人说的话,儒者便不肯传述。我曾经西面到崆峒山,北边过涿鹿县,东边流入海中,南面直到淮水、长江中间的了。凡到过的地方,那些长老都每每称说黄帝、尧、舜居住的地方,风气教化,原来与众不同的。总而言之,只须不和古文差得很远,近乎是可信的。我看《春秋》、《国语》二书,那其间有可和《五帝德》、《帝系姓》等篇互相发明的,很是明显。不过但观大略,不加深考,自然觉得他所发表的,都不是虚伪的;若细考了,也便有出入。至于《尚书》那部书,原是残缺有脱漏的,所以他散失的事情,反时时在他说中看见。这不是好学深思,心中明白书中用意的人,不能同他讲的。原来古书的真伪,怎可和浅见寡闻的人讲呢?我所以并合了诸子百家的书,定成撰论的次序。拣选那其间说话格外典雅的,做成《本纪》和全书的第一篇。
【赏析】
这篇赞语的宗旨,在于说明《五帝本纪》一文的史料来源以及作者的取舍,文章虽不足二百字,却极尽曲折回环之妙,在《史记》诸多赞语中可称超绝。
作者探求的是有关五帝的史实。然文章落笔即云:学者多称五帝,可五帝之事已经非常久远。只此一语,便把五帝置于若有若无、可望而不及之境。
“五帝”无疑最符合司马迁的“人君”理想,虽然司马迁自己也说,由于时代的久远,关于黄帝的事迹,就连缙绅先生也说不出个子午卯酉,诸子百家虽有一些零星的记载,但又显得鄙陋不堪。文章说:古代典籍,最可征信者是《尚书》,可《尚书》不载黄帝、颛顼、帝喾;诸子百家虽常常称道黄帝,却又往往牵缠神仙怪异,不可尽信。因此,士大夫多不便征引百家之说。总之,有关五帝的史实,直在雾障山隔之中!文章又说:《五帝德》、《帝系姓》两文传自孔子,可当世儒者大都怀疑它们并非“圣人”原意。看来亦不可征信矣!赞语的这一层次,每一句都提出一种希望,每一句都打破一种希望,只使人觉得触目萧索,无有出路。
赞语的第二层突然转出满目生机。司马迁通过实地考证,并在古代典籍中发幽探微,理出五帝的事略,体现了司马迁考信求实的史学家风范。其一,作者西至空峒,北过逐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亲访黄帝、尧、舜之旧边,知各地教化、风俗,本有不同。则诸书所说黄帝、尧、舜,可能多少都有一点真相。若深思其意,便可知不背离《尚书》所载者接近历史的真实。其二,作者深考《春秋》、《国语》,知道二书明显发挥《五帝德》、《帝系姓》之意,其中有关内容均非向壁虚构。既然如此,《五帝德》、《帝系姓》可以征信,《春秋》、《国语》亦可以参考。其三,《尚书》本有间脱,其逸文往往可以从其它书中发现。因之,考察有关五帝的史实,应“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此二语乃全部赞语的关键。五帝之事本在疑信之间,非好学深思无以正确择取。
赞语第一层是步步后退,第二层是节节推进,第一层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第二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一层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第二层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看上去话语平淡、语语漫不经心,实质上句句深醇、句句匠心独运。
这段“赞”语表明了作者司马迁拨乱反正、重实去伪的史学观,同时说明写作《五帝本纪》的缘由。

文言文《五帝本纪赞》相关信息

  • ·文言文《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前言】《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主要是哀悼许平有才能而屈于下位...
  • ·文言文《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前言】《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是苏轼在宋哲宗即位不久,旧党上台后...
  • ·文言文《凌虚台记》--《凌虚台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前言】《凌虚台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在记叙土台修建的经过,...
  • ·文言文《天下之患 最不可为者》--“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出自《晁错论》,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前言】《晁错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论文,评论...
  • ·文言文《晁错论》--《晁错论》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前言】《晁错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人物评论文,评论对象为西汉初年景帝时期的...
  • ·文言文《范增论》--《范增论》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前言】《范增论》出自《古文观止》卷十,作者苏轼。文中苏轼对范增是否该离去以及什么时...
  • ·文言文《五代史宦者传论》--《五代史宦者传论》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前言】《五代史宦者传论》由宋代著名诗人欧阳修所写,该文通过论述宦官制度的各...
  • ·文言文《送杨置序》--《送杨置序》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原文】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
  • ·文言文《严先生祠堂记》--《严先生祠堂记》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前言】《严先生祠堂记》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名作之一。 约写于范仲淹出任睦州太守...
  • ·文言文《箕子碑》--《箕子碑》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前言】《箕子碑》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为箕子庙写的碑文。箕子名胥余,曾任殷纣王太师...
  • ·文言文《送石处士序》--《送石处士序》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前言】《送石处士序》作于公元810年(唐元和五年)六月。作者韩愈。石处士名洪,...
  • ·文言文《与陈给事书》--《与陈给事书》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前言】《与陈给事书》,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写给陈给事的信笺。陈给事即陈京。韩文...
  • ·文言文《与于襄阳书》--《与于襄阳书》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前言】于襄阳名頔,字允元,河南洛阳人,公元798年(唐德宗贞元十四年)九月以工...
  • ·文言文《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前言】《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这是韩愈上宰相书的第三封。这封信与第二封信...
  • ·文言文《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原文】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向上书及所著文后,...
  • ·文言文《获麟解》--《获麟解》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前言】《获麟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韩愈在文中以麒麟自喻,他认为麒麟之所以称为...
  • ·文言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前言】《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 ,是骆宾王的代表作。这篇檄文立论严正,先声...
  • ·文言文《外戚世家序》--《外戚世家序》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前言】外戚世家序是《史记·外戚世家》的序。《史记》中的外戚指帝王的后妃及其亲族...
  • ·文言文《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原文】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
  • ·文言文《五帝本纪赞》--《五帝本纪赞》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前言】《五帝本纪赞》是《古文观止》里的一篇文章,本为《史记·五帝本纪》的赞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