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传阅读答案-陆九渊传翻译赏析
陆九渊字子静。他三四岁的时候,就问父亲天地的尽头在哪里,父亲笑而没有回答。陆九渊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以致废寝忘食。到了童年时代,其举止与别的小孩不一样,见到他的人都非常喜欢他。陆九渊曾对人说“:听人朗诵张载语言,自以为不敢苟同。”又说:“张载之言,为何与孔、孟之言不相符呢?近来发现其中多有不对之处。”陆九渊初读《论语》,即觉得孔子学生有子之言支离破碎。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忽然省悟说“:宇宙内的事存在于自己的心中,自己心中所想到的事就是宇宙间所存在的事。”又曾说:“东海有圣人出现,这和我心中的想法是一样的,也是符合道理的。至于西海、南海、北海也有圣人出现,也是同样的道理。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现,至于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现,皆符合我们WWW.7gushi.com心中固有想法,符合天理,是永恒不变的。”
干道八年(1172),陆九渊及进士第。他到临安后,学士争相与之交往。受其言论启发,许多人都开始信奉他的观点。陆九渊教人不循常规,弟子如有小过,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之愧疚有所改。弟子中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者,则为之条分缕析,使之涣然冰释。陆九渊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只要略知其大概,就能勾勒出其全貌。他曾说“:思虑之不正者,如果能顷刻而知之,即可以成其正。思虑之正者,如果顷刻而失之,即可变为不正。有些人可以通过其外表来观察之,有些人则不能这样。因为以外表观之,终不足以彻底了解他。以形象划分人,则不足以挽救人。”陆九渊最初调任隆兴、靖安县主簿,母亲去世后,陆九渊在家守丧三年,后改任建宁、崇安县主簿。因受到少师史浩的举荐,受召审察,陆九渊未赴,侍从再次举荐他,他才出为国子正。他教授诸生的方法与在家教门徒的方法没有什么不同。不久,陆九渊升任敕令所删定官。
陆九渊小时候听说靖康年间发生的事,就慨然有感于复仇之义。做官后,便访知勇士,与他们共议恢复之方略。在接受皇帝咨询时,陆九渊陈说五论:一论仇耻未报,愿皇帝广求天下之俊杰,并与之完成复国兴邦之计;二论愿皇帝至诚遵德乐道;三论知人之难;四论做事当循序渐进,不可忽冷忽热,心血来潮;五论人主不应当忙于细琐小事,而应当着力于大政方针。陆九渊的议论赢得了皇帝的好评。不久,陆九渊除将作监丞,但被给事中王信反驳,诏主管台州道崇观。陆九渊还乡时,学者云集其门下,每次开席讲学,屋里屋外都挤满了听众,甚至有些年高之人也拄着拐杖前来观听。陆九渊自号象山翁,学者称其为象山先生。他曾对学生说:“你们耳聪目明,事父自能孝,事兄自能弟,本无欠缺,不必求之外界,关键在于自信自立。”又说:“这个道理与那些溺于利欲的人讲容易被接受,与那些固执己见者讲却很困难。”有人曾劝陆九渊著书立说,陆九渊则说:“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又说:“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
光宗即位后,陆九渊被差知荆门军。在任职期间,只要有老百姓喊冤诉苦,即随时开庭受理,先让诉者自持状子追查,然后相约日期再行办理,陆九渊能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裁决,大多以调解为主。如果涉及人伦关系,九渊即使其自毁诉状,以厚风俗,对于那些着实不可训导之人,才绳之以法。对境内官吏之贪廉,民俗之习尚善恶,陆九渊都能了如指掌。有诉某人杀了自己的儿子,陆九渊断定:“不至于如此。”及追究,其子果然无恙。有诉遭窃但不知何人所为,陆九渊列出两个人名字,捕之审讯,此二人果然认罪,其所窃之物终于悉归诉者。陆九渊宽宥窃贼之罪,责令其改过自新。有一次,陆九渊对一属吏说,某人在某地施暴,第二天,果然有人诉说遭遇抢劫,劫者即为陆九渊所说之人,乃加追治。那个属吏惊叹陆九渊的预断能力,郡人也把陆九渊视为神人。陆九渊还申严保伍之法,如遇盗贼生事,则擒之不漏一人,群盗因而屏息。
荆门虽临近边境而无城,陆九渊认为“:荆门处江、汉之间,为四集之地,南护江陵,北援襄阳,东卫随、郢之侧,西当光化、夷陵之冲。荆门巩固了,则四邻就有所依靠,否则四邻即有腹背受敌之虞。由唐之湖阳以趋山,则其渡汉水之地已在荆门之侧,由邓之邓城以渡汉水,则其趋山之处已在荆门之腹心,自此以外,间道可驰,汉津可渡,坡陀不能限制战马行动,滩濑不能阻止战车奔驰。我们应该利用此地打击敌兵,出奇制胜。荆门虽有四面之山做天然屏障,但没有城池,使守无依托。”于是,陆九渊奏请朝廷,在荆门筑城。从此以后,民无边境之忧了。陆九渊又在此整顿市易,减轻民税,遂使商贾云集,税收大增。旧用铜钱,因处边防之前域,以铁钱易之,而铜是受禁之物,故复令百姓贴纳。陆九渊说:“既已禁铜,为什么又要令百姓输纳呢?”遂全部加以废蠲。平时教军伍习射,中者均赏,提拔下属不限资格流品。陆九渊说:“古者无流品之分,而贤与不肖之辨甚严,后世有流品之分,而贤与不肖之辨从略。”每遇天旱,祈祷后即下雨,郡人都感到非常惊奇。一年之后,荆门之地政行令修,民俗为变,诸司交口称赞陆九渊。丞相周必大也曾称赞荆门之政治,认为是陆九渊身体力行的结果。
有一天,陆九渊对亲近之人说:“先教授兄有志于天下,竟得不到施展就要离开人世了。”又对家人说“:我将死矣。”还对僚臣说:“我将告终。”会逢祈祷下雪,第二天,雪果飘下,陆九渊乃沐浴更衣端坐,两天后安然去世。参加其葬礼的人多达千数,朝廷赐其谥号曰“文安”。
起初,陆九渊曾与朱熹会于鹅湖,论辩所学多有分歧。及朱熹知守南康,陆九渊还亲自拜访。朱熹引陆九渊至白鹿洞,让陆九渊讲君子小人喻义利一章,听者深受感动,至有泣下。朱熹以为陆九渊所讲,切中学者隐微深痼之病痛。至于无极而太极之辩,朱陆则书信往来,论辩不休。陆九渊的弟子杨简、袁燮、舒瞒、沈焕等能传其学说。
干道八年(1172),陆九渊及进士第。他到临安后,学士争相与之交往。受其言论启发,许多人都开始信奉他的观点。陆九渊教人不循常规,弟子如有小过,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之愧疚有所改。弟子中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者,则为之条分缕析,使之涣然冰释。陆九渊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只要略知其大概,就能勾勒出其全貌。他曾说“:思虑之不正者,如果能顷刻而知之,即可以成其正。思虑之正者,如果顷刻而失之,即可变为不正。有些人可以通过其外表来观察之,有些人则不能这样。因为以外表观之,终不足以彻底了解他。以形象划分人,则不足以挽救人。”陆九渊最初调任隆兴、靖安县主簿,母亲去世后,陆九渊在家守丧三年,后改任建宁、崇安县主簿。因受到少师史浩的举荐,受召审察,陆九渊未赴,侍从再次举荐他,他才出为国子正。他教授诸生的方法与在家教门徒的方法没有什么不同。不久,陆九渊升任敕令所删定官。
陆九渊小时候听说靖康年间发生的事,就慨然有感于复仇之义。做官后,便访知勇士,与他们共议恢复之方略。在接受皇帝咨询时,陆九渊陈说五论:一论仇耻未报,愿皇帝广求天下之俊杰,并与之完成复国兴邦之计;二论愿皇帝至诚遵德乐道;三论知人之难;四论做事当循序渐进,不可忽冷忽热,心血来潮;五论人主不应当忙于细琐小事,而应当着力于大政方针。陆九渊的议论赢得了皇帝的好评。不久,陆九渊除将作监丞,但被给事中王信反驳,诏主管台州道崇观。陆九渊还乡时,学者云集其门下,每次开席讲学,屋里屋外都挤满了听众,甚至有些年高之人也拄着拐杖前来观听。陆九渊自号象山翁,学者称其为象山先生。他曾对学生说:“你们耳聪目明,事父自能孝,事兄自能弟,本无欠缺,不必求之外界,关键在于自信自立。”又说:“这个道理与那些溺于利欲的人讲容易被接受,与那些固执己见者讲却很困难。”有人曾劝陆九渊著书立说,陆九渊则说:“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又说:“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
光宗即位后,陆九渊被差知荆门军。在任职期间,只要有老百姓喊冤诉苦,即随时开庭受理,先让诉者自持状子追查,然后相约日期再行办理,陆九渊能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裁决,大多以调解为主。如果涉及人伦关系,九渊即使其自毁诉状,以厚风俗,对于那些着实不可训导之人,才绳之以法。对境内官吏之贪廉,民俗之习尚善恶,陆九渊都能了如指掌。有诉某人杀了自己的儿子,陆九渊断定:“不至于如此。”及追究,其子果然无恙。有诉遭窃但不知何人所为,陆九渊列出两个人名字,捕之审讯,此二人果然认罪,其所窃之物终于悉归诉者。陆九渊宽宥窃贼之罪,责令其改过自新。有一次,陆九渊对一属吏说,某人在某地施暴,第二天,果然有人诉说遭遇抢劫,劫者即为陆九渊所说之人,乃加追治。那个属吏惊叹陆九渊的预断能力,郡人也把陆九渊视为神人。陆九渊还申严保伍之法,如遇盗贼生事,则擒之不漏一人,群盗因而屏息。
荆门虽临近边境而无城,陆九渊认为“:荆门处江、汉之间,为四集之地,南护江陵,北援襄阳,东卫随、郢之侧,西当光化、夷陵之冲。荆门巩固了,则四邻就有所依靠,否则四邻即有腹背受敌之虞。由唐之湖阳以趋山,则其渡汉水之地已在荆门之侧,由邓之邓城以渡汉水,则其趋山之处已在荆门之腹心,自此以外,间道可驰,汉津可渡,坡陀不能限制战马行动,滩濑不能阻止战车奔驰。我们应该利用此地打击敌兵,出奇制胜。荆门虽有四面之山做天然屏障,但没有城池,使守无依托。”于是,陆九渊奏请朝廷,在荆门筑城。从此以后,民无边境之忧了。陆九渊又在此整顿市易,减轻民税,遂使商贾云集,税收大增。旧用铜钱,因处边防之前域,以铁钱易之,而铜是受禁之物,故复令百姓贴纳。陆九渊说:“既已禁铜,为什么又要令百姓输纳呢?”遂全部加以废蠲。平时教军伍习射,中者均赏,提拔下属不限资格流品。陆九渊说:“古者无流品之分,而贤与不肖之辨甚严,后世有流品之分,而贤与不肖之辨从略。”每遇天旱,祈祷后即下雨,郡人都感到非常惊奇。一年之后,荆门之地政行令修,民俗为变,诸司交口称赞陆九渊。丞相周必大也曾称赞荆门之政治,认为是陆九渊身体力行的结果。
有一天,陆九渊对亲近之人说:“先教授兄有志于天下,竟得不到施展就要离开人世了。”又对家人说“:我将死矣。”还对僚臣说:“我将告终。”会逢祈祷下雪,第二天,雪果飘下,陆九渊乃沐浴更衣端坐,两天后安然去世。参加其葬礼的人多达千数,朝廷赐其谥号曰“文安”。
起初,陆九渊曾与朱熹会于鹅湖,论辩所学多有分歧。及朱熹知守南康,陆九渊还亲自拜访。朱熹引陆九渊至白鹿洞,让陆九渊讲君子小人喻义利一章,听者深受感动,至有泣下。朱熹以为陆九渊所讲,切中学者隐微深痼之病痛。至于无极而太极之辩,朱陆则书信往来,论辩不休。陆九渊的弟子杨简、袁燮、舒瞒、沈焕等能传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