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昌传阅读答案-聂昌传翻译赏析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由太学上舍身份开始做官,任相州教授。因为蔡攸的推荐,被授命为秘书郎,提升为右司员外郎。当时三省大员官阶与卿、监相同的人,都站在都司的上面,聂昌认为名分不正,极力争论。诏令从今以后立于都司之上者到朝请大夫为止。以直WWw.7gushi.com龙图阁身份任湖南转运使,回到京师任太府卿、户部侍郎,改任开封尹,又重任户部侍郎。聂昌本来与王黼感情很好,后来随从蔡京,被王黼中伤,罢去前职任德安知府。又因为与同乡人发争诉讼,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在衡州。

钦宗即位后,吴敏执政,认为聂昌行事猛厉可以有助自己,在他闲居时任命他为显谟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在上任途中任命他为兵部侍郎,升任户部尚书,兼任知开封府。聂昌遇事奋然不顾,敢于诛杀。吴敏料想他不为己用,开始忌惮他,荐引唐恪、徐处仁等人共同执政,只不用聂昌。

李纲被罢免,太学生陈东及士大夫、庶民百姓十几万人,在皇宫外面跪伏着,整日不退,遇到内侍就杀死,府尹王时雍赶不走人群。皇帝让聂昌出宫去宣谕旨意,人们相继听命。王时雍打算把陈东等人关进牢狱,聂昌极力坚持不同意,才停止此议。

聂昌再次出任京尹,有些坏少年作乱,白天做强盗,进入官吏百姓家抢金帛,离开时,把两三个自己同党绑起来,声称捉贼,手持兵器穿街过巷,于是解绑,把掠来的财物分光离去。人民不得安居乐业。聂昌把他们全部正法,却放纵赌博不问,有人认为这是官府应禁止的,聂昌说:“姑且随他们的爱好,来减弱他们谋乱,这正是禁止他们为非作歹啊。”聂昌原名山,到这时,皇帝认为他有周昌抗节之义,于是命名他为“昌”。

京城又宣布戒严,朝廷任命他为同知枢密院。入宫谢恩时,就陈述抗敌之策说“:三关两镇,是国家的藩卫,听说要将它们割给金人,如果金人一旦背弃盟约,那我们凭什么来抵御他们呢?希望不要轻易将三关两镇割给金人,只能檄令天下军队集结在京城四郊,坚固城守来遏止敌人的攻击,挑选劲旅以备出击,堵塞黄河以断敌归路。前面有坚守之城,后面有大河,精锐部队四面而至,敌人如果南下,就会掉入我的陷网中了。我希望纠集勇义之士,设下埋伏开关迎敌,出其不意攻击敌营来报答皇上。”皇帝认为是壮举,命令他统管守御,可以见机行事。

遇到金人再次议和,割让两河,必须由大臣出使报聘。诏令让耿南仲及聂昌前往,聂昌说:“两河民众忠义勇劲,万一不服从,一定被他们捉拿不放,我是死不瞑目啊。如果和议不成,我就分遣属官,督促勤王之师入京护卫。”皇帝同意了。走到永安时,与金将粘罕相遇,他的随从自称门舍人,阻止聂昌相见,命令用牍子赞名相见,聂昌不同意,争辩多时,最终以客礼相见。聂昌前往河东,到了绛城,绛城人闭城拒其入内。聂昌手持诏令到了城下,用绳索攀登上城。绛州兵马钤辖赵子清指挥士兵杀害聂昌,挖出他的眼睛切成碎块,终年四十九岁。

建炎四年(1130),才追赠为观文殿大学士,谥号为忠愍。其父聂用之,九十岁时,以忧死。

聂昌为人疏隽,喜欢救人急难,但是恩怨太分明,睚眦必报。王黼的死,其实是聂昌派人刺杀的,把尸体丢弃在路旁。于是投附耿南仲谋取显位,左右其说以误国,终于导致祸变,而自身也不免于难。

随机文章

  • ·张所传阅读答案-张所传翻译赏析-宋史
  • ·陈禾传阅读答案-陈禾传翻译赏析-宋史
  • ·许景衡传阅读答案-许景衡传翻译赏析-宋史
  • ·李光传阅读答案-李光传翻译赏析-宋史
  • ·许翰传阅读答案-许翰传翻译赏析-宋史
  • ·吕颐浩传阅读答案-吕颐浩传翻译赏析-宋史
  • ·张浚传阅读答案-张浚传翻译赏析-宋史
  • ·朱胜非传阅读答案-朱胜非传翻译赏析-宋史
  • ·赵鼎传阅读答案-赵鼎传翻译赏析-宋史
  • ·李纲传阅读答案-李纲传翻译赏析-宋史
  • ·宗泽传阅读答案-宗泽传翻译赏析-宋史
  • ·任谅传阅读答案-任谅传翻译赏析-宋史
  • ·周常传阅读答案-周常传翻译赏析-宋史
  • ·张叔夜传阅读答案-张叔夜传翻译赏析-宋史
  • ·张根传阅读答案-张根传翻译赏析-宋史
  • ·聂昌传阅读答案-聂昌传翻译赏析-宋史
  • ·孙傅传阅读答案-孙傅传翻译赏析-宋史
  • ·耿南仲传阅读答案-耿南仲传翻译赏析-宋史
  • ·何栗传阅读答案-何栗传翻译赏析-宋史
  • ·李邦彦传阅读答案-李邦彦传翻译赏析-宋史
  • ·王安中传阅读答案-王安中传翻译赏析-宋史
  • ·侯蒙传阅读答案-侯蒙传翻译赏析-宋史
  • ·赵挺之传阅读答案-赵挺之传翻译赏析-宋史
  • ·郑居中传阅读答案-郑居中传翻译赏析-宋史
  • ·孙谔传阅读答案-孙谔传翻译赏析-宋史
  • ·彭汝砺传阅读答案-彭汝砺传翻译赏析-宋史
  • ·吕陶传阅读答案-吕陶传翻译赏析-宋史
  • ·王觌传阅读答案-王觌传翻译赏析-宋史
  • ·刘安世传阅读答案-刘安世传翻译赏析-宋史
  • ·鲜于亻先传阅读答案-鲜于亻先传翻译赏析-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