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溪源来远近 但见流出山中花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琅玡溪》,其古诗全文如下: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释】
⑴琅玡溪:在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玡山。
⑵空山:幽深少人的山林。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⑶古槎:原意为古旧的木筏。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⑷溪源:溪水的源头。
⑸但见:只看见。
【翻译】
寂寥的空旷深山中,山顶的积雪融化,渐渐汇成小溪, 不断上涨。游客们有的在溪水中悠闲的泛舟,有的在一旁漫步于横跨在溪上的简易木桥到达彼岸。不知道这溪水的源头在哪里,离这儿是远是近,只看见那山中的落花从水上流出。
【赏析】
这首《琅玡溪》诗是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作品。首句点题并暗示了时令已是春日,故雪融水涨。接下来点明作者是喜欢游山玩水的雅士,故看了这边的风景还要看那边的风景,这样小桥就成了两边的中介。当然临溪观水本身就是很美的景致。作者站在桥上,凝望着远处潺潺而来的溪水,不禁对溪水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心生疑问。这也是好游玩的人的一种好奇心的体现。而最后一句给出了一个诗意的回答:虽然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但是wWW.7gushi.com可以想象那是一个美丽而遥远的地方,因为从溪水中漂浮的花瓣可以推知。
琅玡山最早在唐代被开发,即“凿石引泉,酬其流以为溪。”这条溪被命名为“琅玡溪”,可谓是“自有此山,便有此泉,不浚不刊,几万斯年”(唐独孤及《琅玡溪述》)。琅玡山历史上亦有“溪山”之称。此诗开头两句描绘了琅玡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反映了琅玡溪景色之美以及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结尾两句从溪水飘流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有暗示美景更在深山幽境之意。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以实喻虚,充分引发了读者的想象。整首诗以写景为主,融情于景,首尾圆合,表达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喜爱之情和惜春之感。后两句虚实相生,富有宋诗的理趣之美。

相关信息

  • ·《夜来折得江头柳 不是苏堤也皱眉》--“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出自唐朝诗人张炎的作品《鹧鸪天》,其古诗全文如下: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
  • ·《劳劳燕子人千里 落落梨花雨一枝》--“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出自唐朝诗人张炎的作品《鹧鸪天》,其古诗全文如下: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
  • ·《修禊近 卖饧时 故乡惟有梦相随》--“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出自唐朝诗人张炎的作品《鹧鸪天》,其古诗全文如下: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
  •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出自唐朝诗人张炎的作品《鹧鸪天》,其古诗全文如下: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
  • ·《不知溪源来远近 但见流出山中花》--“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琅玡溪》,其古诗全文如下: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
  • ·《空山雪消溪水涨 游客渡溪横古槎》--“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琅玡溪》,其古诗全文如下: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
  • ·《斜阳流水推篷坐 翠色随人欲上船》--“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出自清朝诗人纪昀的作品《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其古诗全文如下: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
  • ·《浓似春云淡似烟 参差绿到大江边》--“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出自清朝诗人纪昀的作品《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其古诗全文如下: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
  • ·《不知筋力衰多少 但觉新来懒上楼》--“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其古诗全文如下: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