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蛙瀚海云涛 醯鸡日远天高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清平乐·太山上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注释】
④井蛙句:《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井蛙:作者谦称。井底之蛙,由于受的狭小环境的局限,不知道有个大海,因此也不可能去谈论大海。
⑤醯鸡句:《庄子·田子方》载孔子见老聃问道,出来后对颜回说:“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欤!微夫子(老聃)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醯鸡:醋瓮中一种小虫(即蠛蠓)瓮子有盖盖着,不见天日;一旦揭去盖子,它就见到天了,为词人谦称。
⑥世间句:《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
【翻译】
放眼远望,江山映一抹残阳。分明莽莽苍苍。深涧幽壑风来,万千孔穴呜呜作响,汇入松涛声悲壮。如井蛙面临大海云涛观赏,似醯鸡看到了日远天长。在这千峰顶上,醉眼朦胧微张;见世间多少事务,原来不过与秋毫相当。
【鉴赏】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孟子·尽心上》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以其高耸特立,视野开阔,历来为登临的人们所赞叹。词人登泰山而纵览,自比于井蛙见到波涛如云,醯鸡见到天高日远,大开了眼界。“井蛙”出于《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井底之蛙www.7gushi.com,由于受所处狭小环境的局限,不知道有个大海,因此也不可能去谈论大海。词中以井蛙与瀚海、云涛并列,不用动词连接,只是把几个小大悬殊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自然发展了原出典的意思。“醯(xi)鸡”见《庄子·田子方》篇,写孔子求见老聃问道后,出来告诉颜回说:“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欤!微(没有)夫子(指老聃)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醯鸡是醋瓮中的蠛蠓(一种小虫),瓮有盖子盖着,不见天日;一旦揭去盖子(发覆),它就见到天了。词人登上泰山,也有这种感受。
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秋毫:鸟兽之毛至秋更生,细而末锐,谓之秋毫。比喻事物之微细。作者为眼前的奇妙景象所陶醉,站在干峰顶上,在大自然奇景中,领悟到了人世万物如秋毫之末,都微不足道,顿时忘却了各种烦恼与哀愁。“醉”字用得极其生动传神,不仅是酒醉,泰山的壮景更使词人陶醉。而醉眼迷蒙的词人形象,也正与壮景相融。
全词短短八句,四处化用《庄子》中的语句,却不向老庄思想中讨生活,中间也并非枯燥说理,而是以形象语抒发情怀,风格清脚沉郁,显得自然而精炼。

相关信息

  • ·《浙河西面边声悄 淮河北去炊烟少》--“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出自唐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忆秦娥·梅谢了》,其古诗全文如下: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
  • ·《鸿归早 凭伊问讯 大梁遗老》--“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出自唐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忆秦娥·梅谢了》,其古诗全文如下: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
  • ·《梅谢了 塞垣冻解鸿归早》--“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出自唐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忆秦娥·梅谢了》,其古诗全文如下: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
  • ·《醉眼千峰顶上 世间多少秋毫》--“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清平乐·太山上作》,其古诗全文如下: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
  • ·《井蛙瀚海云涛 醯鸡日远天高》--“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清平乐·太山上作》,其古诗全文如下: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
  • ·《涧壑风来号万窍 尽入长松悲啸》--“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清平乐·太山上作》,其古诗全文如下: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
  • ·《江山残照 落落舒清眺》--“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出自元朝诗人元好问的作品《清平乐·太山上作》,其古诗全文如下: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
  • ·《三年夜郎客 一柁洞庭秋》--“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出自唐朝诗人萧德藻的作品《登岳阳楼·不作苍茫去》,其古诗全文如下: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三年...
  • ·《不作苍茫去 真成浪荡游》--“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出自唐朝诗人萧德藻的作品《登岳阳楼·不作苍茫去》,其古诗全文如下: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