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谨字思敬 沈深有识量

文言文《于谨字思敬,沈深有识量》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于谨字思敬,沈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材也。”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北伐,引谨为长流参军,特相礼接。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广阳与谨至折敷岭迎接之。谨曰:“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广阳从其计。拔陵果来要击,谨伏兵发,贼大败。
孝昌元年,又随广阳王征鲜于修礼。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侍中元晏宣言于灵太后曰:“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灵太后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获谨者,许以重赏。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广阳许之。谨遂到榜下,曰:“吾知此人。”众共诘之,谨曰:“我即是也。”有司以闻。灵后见之,大怒。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灵后意稍解,遂舍之。
谨后自以久当权势,功名既立,WwW.7gushi.com愿保优闲,乃上先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太祖识其意,曰:“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遂不受。
及太祖崩,孝闵帝尚幼,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护深忧之,密访于谨。谨曰:“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明日,群公会议。谨曰:“中山公受顾托,军国大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谨言于护曰:“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拜。众议始定。
保定二年,谨以年老,乞骸骨,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年七十六。武帝亲临,加太师、雍州刺史,谥曰文。
谨为人智谋勇毅,善于事上。名位虽重,愈存谦挹。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决。谨亦竭其智能,故功臣中特见委信。
【翻译】
于谨字思敬,性情深沉,有见识度量,读过一点经史书籍,尤其爱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看到他,赞叹说:“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出兵北伐,推荐王谨担任长流参军,对他特别礼遇。当时魏末动乱,群盗蜂拥而起,于谨想要不动用武力,就达到平定他们的目的。于谨就单骑进入贼兵当中,向他们宣示恩信。于是西部铁勒的酋长乜列河等人,率领三万多户人家都服罪归附,相随着往南迁徙。广阳王和于谨去折敷岭迎接他们。于谨说:“拔陵的兵众不少,他得知乜列河等人前来归附,一定会来拦击。他如果先占据了险要,就难和他争胜。如果用乜列河等人来引诱他,然后我们埋下伏兵等待着,一定很容易打败他。”广阳王听从了这个计策。拔陵果然前来拦击,于谨的伏兵冲出来,贼兵就此大败。
孝昌元年,于谨又随广阳王征讨鲜于修礼。适逢章武王元融被鲜于修礼杀害,于是广阳王在中山驻军。侍中元晏告诉灵太后说:  “广阳王徘徊不前,坐观待变图谋不轨。又有个叫于谨的,智略超人,是他的主要谋划者。在战乱之际,他恐怕不是陛下的忠臣。”灵太后下诏命在尚书省张贴告示,招募能抓获于谨的人,答应予以重赏。于谨听说后,请求亲自到朝廷投案,表白真心。广阳王答应了他。于谨就来到布告下说:“我知道这个人。”众人都问他。于谨说:“我就是。”有关官吏得知后上报。灵太后引见于谨,十分恼怒。于谨详细地诉说了广阳王的忠诚,并陈述了停驻军队的情况。灵太后灵太后的怒意逐渐缓解,于是放了他。
于谨自认为长期掌握权势,地位声望隆重,功名既已建立,情愿保住悠闲的生活,就把他所乘的骏马和所穿的铠甲等献上。太祖明白他的意思就说:“如今大奸之人还没有平定,您怎么能就这样独善其身呢?”就没有接受。
到太祖去世时,孝闵帝还幼小,中山公宇文护虽然接受了太祖的临终遗托,但名望地位向来低下,各位王公大臣们都图谋执掌朝政。宇文护很是担忧,私下咨询于谨。于谨说:“我向来蒙受丞相的特别关怀,今天的事情,我一定会以死相争。第二天,各位王公聚集在一起商议。于谨说:“中山公受到太祖临终的委托,军国大事,理所当然应该归他掌理。”说的时候言语神色严厉,众人都被震惊了。于谨对宇文护说:“您如果统理军国大事,那我们这些人就有依靠了。”于是向宇文护跪拜了两次。王公大臣们受到于谨的逼迫,也跟着跪拜了两次,因此大家的意见才确定下来。
保定二年,于谨因年老,上表请求辞去官职,朝廷没有允许。到晋公宇文护出兵东进讨伐,仍请求他一同前往,在军事战略上请教他。天和三年,于谨死在任上,终年七十六岁。武帝亲自前往吊唁,加授太师、雍州刺史,谥号为文。
于谨为人有智谋、勇敢坚毅,善于为主上效力。他的名望地位虽然很高,但他更加谦让。朝廷凡是有军国大事,大多由于谨决断。于谨也竭尽自己的才智能力,所以在功臣当中,特别受到委用信任。

文言文《于谨字思敬 沈深有识量》相关信息

  • ·文言文《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文言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文言文《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文言文《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文言文《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 不善不能改 是吾忧也》--文言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
  • ·文言文《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文言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 ·文言文《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窃比于我老彭》--文言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 ·文言文《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文言文《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 ·文言文《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文言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 ·文言文《中庸之为德也 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文言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 ·文言文《君子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 亦可以弗畔矣夫》--文言文《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
  • ·文言文《君子可逝也 不可陷也;可欺也 不可罔也》--文言文《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 ·文言文《齐一变 至于鲁;鲁一变 至于道》--文言文《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 ·文言文《知者动 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文言文《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 ·文言文《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文言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
  • ·文言文《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文言文《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
  • ·文言文《务民之义 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知矣》--文言文《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 ·文言文《吾彦字士则 吴郡吴人也》--文言文《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身...
  • ·文言文《张文诩 河东人也》--文言文《张文诩,河东人也》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闻。有书...
  • ·文言文《张雄飞字鹏举 琅玡临沂人》--“张雄飞字鹏举,琅玡临沂人”出自《张雄飞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张雄飞字鹏举,琅玡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
  • ·文言文《张雄飞传》--文言文《张雄飞传》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张雄飞字鹏举,琅玡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
  • ·文言文《于谨字思敬 沈深有识量》--文言文《于谨字思敬,沈深有识量》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于谨字思敬,沈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