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颢传阅读答案-梁颢传翻译赏析
梁颢,字太素,郓州须城人。他的曾祖梁涓,做过成武县主簿。祖父梁惟忠,以明经出身历任使官、知府的辅佐官员,最后官做到天平军节度判官。父亲梁文度早逝,梁颢由叔父抚养成人。王禹翱开始参加乡贡考试时,梁颢依随着他以便求学,曾以疑难问题向王禹翱请教,王禹翱拒绝回答。梁颢便发愤读书,不到一个月后,再向王禹翱请教,王禹翱大加器重赞赏。初www.7gushi.com次参加进士考试,没考中,留在京城。上疏说:
臣遍观史籍,唐朝统治天下时,各位圣人更迭出现,人文璀璨,尚且还渴求能人共同治国,四处寻求有才德的人,选举所设科目,超过四十种。当时拿笔的读书人,纷纷飞集君王身边,表现他们的本领。君王左右前后,有忠臣良将,引导、教化本原,树立、治理根基,享有三百年天下,是由于得了人才。
五代不昌盛,这一制度日渐沦丧。我朝大兴儒学,追寻三代遗风。当今科举名目的设置,臻于完美,拿笔的人多如林,参加选试者多如云。由诸侯推举,由春官考试,陛下还亲来精心挑选,务必要做到彻底公正。奈何考试内容不出于诗赋、策论,心中喜欢的就任用提拔,心中不喜欢的就去压抑降黜,难道没有滥升枉黜的过失吗?其中妄进的卑鄙小人、滥厕身于科场中的人,也经常有出现。
如果说这是陛下嘉勉、恩惠那些孤苦贫寒不能进升的读书人,于是不论贤否,全都录取,一视同仁。那臣私下认为这并非正确的说法。大概圣人在上,就会采用君子排斥小人。如果香薰臭莸同装一器,那绝非端正人伦、敦厚风俗的方法。何况山丘园林之下,怎会没有大才美德之士呢?陛下果真能设立科目来擢升异等人才,使他们陈述古今的治乱、君臣的得失、人民的喜忧、贤愚的用与不用,大概对于治国有益,不像诗赋、论策那些雕虫小技,只是用来应付官员的提问而已。
疏文奏上,没有回音。
雍熙二年(985),再次考进士,廷试时,正在禹中献赋。宋太宗召他升殿,询问他的门第,赐进士甲科,脱下平民服,任大名府观察推官。雍熙四年,与梁湛一并被召来朝中做右拾遗、直史馆,赏赐红帛。后任判鼓司、登闻院。梁颢在大名时辅佐赵昌言,后赵昌言入朝掌枢密院,遇上翟马周的事,梁颢受连坐被贬职任虢州司户参军。后又被起用任鱼台知县,就地加升大理评事的头衔。后被召回朝中,升任殿中丞。不久,再次任直史馆,历任开封府推官、三司关西道判官,转升太常博士。遇上母亲去世停职,服丧完毕,复职赴任,改做右司谏。
宋真宗初期,下诏大臣们议论国事,梁颢当时出使陕西,途中做了一篇《听政箴》进献给皇帝。回朝后任度支判官。咸平元年(998),与杨励、李若拙、朱台符一同任知贡举。当时皇帝诏令钱若水重修《太祖实录》,钱若水又请梁颢参加这件事,后又任同修起居注。护从皇帝车驾到大名,皇帝下诏询问大臣们边疆的事,梁颢上疏说:
“臣听说自古用兵的方法,关键就在于明确赏罚。然而奖赏不可以由少数人独占,惩罚不可以缺少。所以《兵法》说:“罚之不行,譬如骄子之不可用。”又说:“善为将者,威震敌国,令行三军。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败事者,虽亲必罚。”所以孙武斩了队长而后队伍整齐,穣苴斩了监军而后敌人便撤退。从这一点来说,兵法不正确不行。
不久前命令出师,乘秋季防守边塞,但傅潜奉明确的诏令、手握重兵,却逗留不前,乱而无谋,死守城堡,观望敌人,将精兵久拖得疲累不能再用。导致外蕃牧马南下,边境尘土都被惊起,河朔人民,流离失所,魏博以北,被蹂践一空。以致使残余的妖魔未灭,皇上御驾亲征,这就叫作把敌贼送给君王。如果赦免不加问罪,那怎么向枉死的人民谢罪;或者只罢黜却不杀头,那怎么能恢复用兵的目的。以军法论处,固然应当斩傅潜来在军队中示众,降下诏书来宣告天下。如此,才能符合古代的典章,警戒后来的将帅,然后再从边疆官吏中选择可用的人,就地委任使用。
臣曾读汉朝历史,李广领兵行军扎营,部队没有队形方阵,而是寻找水草好的地方,人人自便,不蛮打刁斗而求自卫,远离侦察,未曾遇到危害,于是李广终于成为一代名将,士兵都乐于受他指挥。又唐高祖防守北疆,选派精兵做游骑,不带军粮,由他们就地自寻水草,遇到敌人就击杀,当时认为找到了好方法。希望在边疆将领中,不限名位高低,只选择威武勇猛有谋略而又素来被士兵推尊敬服的,从中取十个人。每人给骑兵五千,武器装备完整,少带干粮,让他们自己寻找水草肥美之处,再前往抵御外敌。严禁进入城市,不准聚集在一起,遇到敌寇,随时击杀捉拿。仍旧命令烽火信号互相守望,交相救援响应。边境各州郡守城的将士,则坚壁严阵以待。遇到游骑来到近城地区击杀边境敌寇时,就从城内放出相当的军队援救。这样,就会使守城者不会紧关城门,以免犯坐山观望不战的错误;抵御边境者就不会苟且依靠郡城,而可在抗击敌寇中实行防备。虽不是最好的筹谋,但绝非胶柱鼓瑟。”
当时舆论很赞许他的建议。
咸平三年,与李宗谔、赵安仁一同受命任知制诰,并被赏赐金印紫绶。这年冬季,王均叛乱被平息,梁颢被任命为峡路安抚使。回朝后官任掌三班。韩国华任大理判官,因决断刑狱有失公正,于是选派梁颢代替他。咸平四年,张齐贤任关右安抚使,用梁颢做副使。
梁颢有做官的才能,每次进宫应对皇帝,言辞清晰明确敏锐,宋真宗很赞赏他。凡是群臣中有人上奏应对,都总要先把奏文给梁颢和薛映详细阅看以决定是否可以。这年冬季,因河北闹饥荒和强盗,梁颢受命与薛映分别担任东、西路巡检使。回朝后,授任右谏议大夫,充户部使。当时朝廷撤销三部使,梁颢改任翰林学士同知审官院、三班。景德元年(1004),任权知开封府。
梁颢风姿俊美,身强力壮,很少疾病,家中和睦。与人相交,长期没有改变,士大夫多与他相交。这年六月,突然发病去世,终年四十二岁。皇上非常悲恻,赏赐追赠高官荣衔。他所著文集十五卷。他的儿子有梁固、梁述、梁适。梁适是仁宗时的宰相,另外有传。
臣遍观史籍,唐朝统治天下时,各位圣人更迭出现,人文璀璨,尚且还渴求能人共同治国,四处寻求有才德的人,选举所设科目,超过四十种。当时拿笔的读书人,纷纷飞集君王身边,表现他们的本领。君王左右前后,有忠臣良将,引导、教化本原,树立、治理根基,享有三百年天下,是由于得了人才。
五代不昌盛,这一制度日渐沦丧。我朝大兴儒学,追寻三代遗风。当今科举名目的设置,臻于完美,拿笔的人多如林,参加选试者多如云。由诸侯推举,由春官考试,陛下还亲来精心挑选,务必要做到彻底公正。奈何考试内容不出于诗赋、策论,心中喜欢的就任用提拔,心中不喜欢的就去压抑降黜,难道没有滥升枉黜的过失吗?其中妄进的卑鄙小人、滥厕身于科场中的人,也经常有出现。
如果说这是陛下嘉勉、恩惠那些孤苦贫寒不能进升的读书人,于是不论贤否,全都录取,一视同仁。那臣私下认为这并非正确的说法。大概圣人在上,就会采用君子排斥小人。如果香薰臭莸同装一器,那绝非端正人伦、敦厚风俗的方法。何况山丘园林之下,怎会没有大才美德之士呢?陛下果真能设立科目来擢升异等人才,使他们陈述古今的治乱、君臣的得失、人民的喜忧、贤愚的用与不用,大概对于治国有益,不像诗赋、论策那些雕虫小技,只是用来应付官员的提问而已。
疏文奏上,没有回音。
雍熙二年(985),再次考进士,廷试时,正在禹中献赋。宋太宗召他升殿,询问他的门第,赐进士甲科,脱下平民服,任大名府观察推官。雍熙四年,与梁湛一并被召来朝中做右拾遗、直史馆,赏赐红帛。后任判鼓司、登闻院。梁颢在大名时辅佐赵昌言,后赵昌言入朝掌枢密院,遇上翟马周的事,梁颢受连坐被贬职任虢州司户参军。后又被起用任鱼台知县,就地加升大理评事的头衔。后被召回朝中,升任殿中丞。不久,再次任直史馆,历任开封府推官、三司关西道判官,转升太常博士。遇上母亲去世停职,服丧完毕,复职赴任,改做右司谏。
宋真宗初期,下诏大臣们议论国事,梁颢当时出使陕西,途中做了一篇《听政箴》进献给皇帝。回朝后任度支判官。咸平元年(998),与杨励、李若拙、朱台符一同任知贡举。当时皇帝诏令钱若水重修《太祖实录》,钱若水又请梁颢参加这件事,后又任同修起居注。护从皇帝车驾到大名,皇帝下诏询问大臣们边疆的事,梁颢上疏说:
“臣听说自古用兵的方法,关键就在于明确赏罚。然而奖赏不可以由少数人独占,惩罚不可以缺少。所以《兵法》说:“罚之不行,譬如骄子之不可用。”又说:“善为将者,威震敌国,令行三军。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败事者,虽亲必罚。”所以孙武斩了队长而后队伍整齐,穣苴斩了监军而后敌人便撤退。从这一点来说,兵法不正确不行。
不久前命令出师,乘秋季防守边塞,但傅潜奉明确的诏令、手握重兵,却逗留不前,乱而无谋,死守城堡,观望敌人,将精兵久拖得疲累不能再用。导致外蕃牧马南下,边境尘土都被惊起,河朔人民,流离失所,魏博以北,被蹂践一空。以致使残余的妖魔未灭,皇上御驾亲征,这就叫作把敌贼送给君王。如果赦免不加问罪,那怎么向枉死的人民谢罪;或者只罢黜却不杀头,那怎么能恢复用兵的目的。以军法论处,固然应当斩傅潜来在军队中示众,降下诏书来宣告天下。如此,才能符合古代的典章,警戒后来的将帅,然后再从边疆官吏中选择可用的人,就地委任使用。
臣曾读汉朝历史,李广领兵行军扎营,部队没有队形方阵,而是寻找水草好的地方,人人自便,不蛮打刁斗而求自卫,远离侦察,未曾遇到危害,于是李广终于成为一代名将,士兵都乐于受他指挥。又唐高祖防守北疆,选派精兵做游骑,不带军粮,由他们就地自寻水草,遇到敌人就击杀,当时认为找到了好方法。希望在边疆将领中,不限名位高低,只选择威武勇猛有谋略而又素来被士兵推尊敬服的,从中取十个人。每人给骑兵五千,武器装备完整,少带干粮,让他们自己寻找水草肥美之处,再前往抵御外敌。严禁进入城市,不准聚集在一起,遇到敌寇,随时击杀捉拿。仍旧命令烽火信号互相守望,交相救援响应。边境各州郡守城的将士,则坚壁严阵以待。遇到游骑来到近城地区击杀边境敌寇时,就从城内放出相当的军队援救。这样,就会使守城者不会紧关城门,以免犯坐山观望不战的错误;抵御边境者就不会苟且依靠郡城,而可在抗击敌寇中实行防备。虽不是最好的筹谋,但绝非胶柱鼓瑟。”
当时舆论很赞许他的建议。
咸平三年,与李宗谔、赵安仁一同受命任知制诰,并被赏赐金印紫绶。这年冬季,王均叛乱被平息,梁颢被任命为峡路安抚使。回朝后官任掌三班。韩国华任大理判官,因决断刑狱有失公正,于是选派梁颢代替他。咸平四年,张齐贤任关右安抚使,用梁颢做副使。
梁颢有做官的才能,每次进宫应对皇帝,言辞清晰明确敏锐,宋真宗很赞赏他。凡是群臣中有人上奏应对,都总要先把奏文给梁颢和薛映详细阅看以决定是否可以。这年冬季,因河北闹饥荒和强盗,梁颢受命与薛映分别担任东、西路巡检使。回朝后,授任右谏议大夫,充户部使。当时朝廷撤销三部使,梁颢改任翰林学士同知审官院、三班。景德元年(1004),任权知开封府。
梁颢风姿俊美,身强力壮,很少疾病,家中和睦。与人相交,长期没有改变,士大夫多与他相交。这年六月,突然发病去世,终年四十二岁。皇上非常悲恻,赏赐追赠高官荣衔。他所著文集十五卷。他的儿子有梁固、梁述、梁适。梁适是仁宗时的宰相,另外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