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穆传阅读答案-李穆传翻译赏析
李穆,字显庆,李贤的弟弟。从小聪明敏捷,有度量。西魏文帝入关,他便侍奉左右,深被文帝亲近和知遇。他小心谨慎,从不懈怠。侯莫陈悦害死贺拔岳,周文帝宇文泰从夏州率兵讨伐侯莫陈悦,陈悦的同党史归占据原州,仍替侯莫陈悦死守。宇文泰命侯莫陈崇进攻他。李穆这时先在原州城中,与兄长李贤、李远作为内应,抓住史归。因立功被授予都督。他因参与了迎接魏孝武帝的事情,被封为永平县子。他又带领乡兵,擒获窦泰,收复弘农,都立有战功。WWw.7gushi.com沙苑大捷,他建议说:“高欢今日已经被打得魂飞胆丧,请赶快追赶,可以将他活捉。”宇文泰没有采纳。根据前后建立的功劳,他被晋爵为公。
邙山之役,宇文泰骑的马被流矢射中,受惊狂奔,他被摔在地上。敌兵追赶上来,他周围的人也都走散。李穆跳下马,用马鞭抽打宇文泰的脊背,口中大骂说“:你这个不振作的败兵,你的军曹在哪里?一个人在这里干什么?”敌兵见他被轻慢和侮辱,不怀疑他是大官,便放掉他走开。李穆把马交给宇文泰,和他一起逃跑。这一天如果没有李穆,宇文泰就会被敌人抓住。过了一会儿,两个人相对哭泣。从此,宇文泰对他的恩遇更加隆重,曾对左右的人说:“危难中救我的,就是这个人啊!”提拔他为武卫将军、仪同三司,晋封爵位为安武郡公。前后给他的赏赐,不可胜计。宇文泰感叹他的忠诚,说:“人最宝贵的只有生命,李穆却轻视自己的生命救我,爵位玉帛,都不足以报答他。”便特意赐给他铸在铁券上的诏书,饶恕他犯十种罪可以不死。朝廷晋封他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邙山失败的那一次,李穆送给宇文泰的是一匹毛色青白间杂的马,以后宫中马厩中凡有这种颜色的马,宇文泰都赠给他。又赐给他儿子李淳的爵位为安乐郡公,他的一位姐姐为郡君,其他姐妹都为县君。他的兄弟子侄,以及够得上穿孝衣守丧的亲属和他的舅父,都给予很优厚的赏赐。
后来,他跟从宇文泰解除玉壁的包围,被封为安定国中尉。又历任同州刺史、太仆卿。跟随于谨平定江陵,因立功,朝廷封他的一个儿子为长城县侯。不久,又晋位为大将军,赐姓拓跋氏。率军攻打曲沔的蛮族,将他们打败。不久,朝廷命他为原州刺史,封他的长子李淳为仪同三司,封李贤的儿子为平高郡守,李远的儿子为平高县令,并给予鼓吹的仪仗。他因一家叔侄三人都成为乡里的牧守,朝廷的恩遇过于隆重,坚辞不受,宇文泰不允许。后来他入京城任雍州刺史,兼小冢宰。周孝闵帝称帝,又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升迁县伯。他请求将爵位授给兄长李贤的儿子,朝廷同意了。
他兄长李远的儿子李植因谋害宇文护被诛死,他也坐罪被免官除名。原先他知道李植不忠于皇室,劝李远除掉他,李远没有听取。李远临死前,哭着对他说“:显庆,我不听你的话,所以有今天。有什么办法呢?”他也因此免受诛杀,他的子弟也被免官。这时,李植的兄弟李基按律当被杀死。他请求用自己的儿子李淳、李怡等人代替李基去死,言词和道理十分酸楚恳切,听的人无不被感动,宇文护可怜他,便特意免去李基的死罪。
明帝即位后,封他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又恢复安武郡公的爵位,命他任直州刺史。武成时,他的子弟被免去官爵的全都恢复。他又迁任为大司空。天和二年(567),武帝晋封他为申国公,将旧爵授给他的一个儿子。建德元年(572),迁任太保,不久,出任为原州总管。建德四年,武帝东征,命他攻打轵关以及黄河以北各县,他都一一打破。后来因武帝有病撤兵,攻占的地方又弃而不守。建德六年,晋封为上柱国,任并州总管。这时,东部的北齐刚被平定,人们的情绪还浮动不安,他安详抚慰,百姓们都很怀念他。大象元年(579),朝廷给他增加食邑至九千户,迁任他为大左辅,总管的职务不变。大象二年,朝廷下诏加封他为太傅,仍担任总管。
隋文帝杨坚任北周的宰相,尉迟迥举兵反叛,派人来劝李穆响应。李穆关押来使,把尉迟迥策反的书信送给杨坚。他的儿子李士荣认为他掌握着天下精兵,暗中劝他响应。他不听从,说“:北周朝廷德政衰败,愚笨的和聪明的都看得很清楚,天意就是这样,我们怎么能违背天意呢?”他便派人去拜谒杨坚,并送上天子用的十三环金带,以表达自己的心意。这时,尉迟迥的儿子尉迟谊任朔州刺史,被抓获送到京城。尉迟迥命自己委任的行台韩长乐攻陷潞州,俘获刺史赵威,命当地人郭子胜为刺史。李穆派兵讨伐,抓住了郭子胜。杨坚嘉奖他,认为他的功劳如同打破邺城一样,立下了第一大功,三次加封官爵,允许他分授给李荣和李才两个儿子,以及李贤的儿子李孝轨。李荣和李才都任仪同大将军,李孝轨晋为开府仪同大将军。另外,又封他的儿子李雄为密国公。他秘密上表劝杨坚称帝。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即皇帝位,下诏对李穆说:“公旧有大德,且又父子多人同心助我,敬悉您上表的大旨,便于这月十三日膺承天命。”不久,李穆来朝拜,文帝走下座位迎接他。封他为太师,并规定他上朝时不报自己的姓名,封给他真安县食邑三千户。他的子孙虽然还在襁褓中,也都封为仪同。一门之中持朝笏的有一百多人,其尊贵兴旺当时无与伦比。他上表请求辞政养老,文帝下诏说:“你年事已高,精力衰减,现在命令有司,免去你每天上朝集会。如有重大事务,需要我们共同商议,我另派侍臣,到你的家里征询意见。”
这时,太史奏请迁都,文帝认为即位不久,很是为难。李穆便上表极力陈说迁都的好处。文帝一直嫌旧都地面狭小,宫内常闹鬼怪。苏威曾劝他迁移,他没有采纳。看到太史的奏疏,他的心思开始动摇。这时看到李穆的表章,说:“天道英明,已有感应。太师为众人仰望,也持这种意见,可以迁都了。”便听从了李穆的建议。
过了一年多,文帝又下诏说:“李穆从今以后,如果有了罪过,只要不是谋逆造反,虽然应该死一百次,也不追问。”开皇六年(586),李穆去世,时年七十七岁,遗言是以不能陪同文帝到泰山封禅为最大的遗憾。朝廷派黄门侍郎监护他的丧事,追赠他为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谥号为明。
邙山之役,宇文泰骑的马被流矢射中,受惊狂奔,他被摔在地上。敌兵追赶上来,他周围的人也都走散。李穆跳下马,用马鞭抽打宇文泰的脊背,口中大骂说“:你这个不振作的败兵,你的军曹在哪里?一个人在这里干什么?”敌兵见他被轻慢和侮辱,不怀疑他是大官,便放掉他走开。李穆把马交给宇文泰,和他一起逃跑。这一天如果没有李穆,宇文泰就会被敌人抓住。过了一会儿,两个人相对哭泣。从此,宇文泰对他的恩遇更加隆重,曾对左右的人说:“危难中救我的,就是这个人啊!”提拔他为武卫将军、仪同三司,晋封爵位为安武郡公。前后给他的赏赐,不可胜计。宇文泰感叹他的忠诚,说:“人最宝贵的只有生命,李穆却轻视自己的生命救我,爵位玉帛,都不足以报答他。”便特意赐给他铸在铁券上的诏书,饶恕他犯十种罪可以不死。朝廷晋封他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邙山失败的那一次,李穆送给宇文泰的是一匹毛色青白间杂的马,以后宫中马厩中凡有这种颜色的马,宇文泰都赠给他。又赐给他儿子李淳的爵位为安乐郡公,他的一位姐姐为郡君,其他姐妹都为县君。他的兄弟子侄,以及够得上穿孝衣守丧的亲属和他的舅父,都给予很优厚的赏赐。
后来,他跟从宇文泰解除玉壁的包围,被封为安定国中尉。又历任同州刺史、太仆卿。跟随于谨平定江陵,因立功,朝廷封他的一个儿子为长城县侯。不久,又晋位为大将军,赐姓拓跋氏。率军攻打曲沔的蛮族,将他们打败。不久,朝廷命他为原州刺史,封他的长子李淳为仪同三司,封李贤的儿子为平高郡守,李远的儿子为平高县令,并给予鼓吹的仪仗。他因一家叔侄三人都成为乡里的牧守,朝廷的恩遇过于隆重,坚辞不受,宇文泰不允许。后来他入京城任雍州刺史,兼小冢宰。周孝闵帝称帝,又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升迁县伯。他请求将爵位授给兄长李贤的儿子,朝廷同意了。
他兄长李远的儿子李植因谋害宇文护被诛死,他也坐罪被免官除名。原先他知道李植不忠于皇室,劝李远除掉他,李远没有听取。李远临死前,哭着对他说“:显庆,我不听你的话,所以有今天。有什么办法呢?”他也因此免受诛杀,他的子弟也被免官。这时,李植的兄弟李基按律当被杀死。他请求用自己的儿子李淳、李怡等人代替李基去死,言词和道理十分酸楚恳切,听的人无不被感动,宇文护可怜他,便特意免去李基的死罪。
明帝即位后,封他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又恢复安武郡公的爵位,命他任直州刺史。武成时,他的子弟被免去官爵的全都恢复。他又迁任为大司空。天和二年(567),武帝晋封他为申国公,将旧爵授给他的一个儿子。建德元年(572),迁任太保,不久,出任为原州总管。建德四年,武帝东征,命他攻打轵关以及黄河以北各县,他都一一打破。后来因武帝有病撤兵,攻占的地方又弃而不守。建德六年,晋封为上柱国,任并州总管。这时,东部的北齐刚被平定,人们的情绪还浮动不安,他安详抚慰,百姓们都很怀念他。大象元年(579),朝廷给他增加食邑至九千户,迁任他为大左辅,总管的职务不变。大象二年,朝廷下诏加封他为太傅,仍担任总管。
隋文帝杨坚任北周的宰相,尉迟迥举兵反叛,派人来劝李穆响应。李穆关押来使,把尉迟迥策反的书信送给杨坚。他的儿子李士荣认为他掌握着天下精兵,暗中劝他响应。他不听从,说“:北周朝廷德政衰败,愚笨的和聪明的都看得很清楚,天意就是这样,我们怎么能违背天意呢?”他便派人去拜谒杨坚,并送上天子用的十三环金带,以表达自己的心意。这时,尉迟迥的儿子尉迟谊任朔州刺史,被抓获送到京城。尉迟迥命自己委任的行台韩长乐攻陷潞州,俘获刺史赵威,命当地人郭子胜为刺史。李穆派兵讨伐,抓住了郭子胜。杨坚嘉奖他,认为他的功劳如同打破邺城一样,立下了第一大功,三次加封官爵,允许他分授给李荣和李才两个儿子,以及李贤的儿子李孝轨。李荣和李才都任仪同大将军,李孝轨晋为开府仪同大将军。另外,又封他的儿子李雄为密国公。他秘密上表劝杨坚称帝。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即皇帝位,下诏对李穆说:“公旧有大德,且又父子多人同心助我,敬悉您上表的大旨,便于这月十三日膺承天命。”不久,李穆来朝拜,文帝走下座位迎接他。封他为太师,并规定他上朝时不报自己的姓名,封给他真安县食邑三千户。他的子孙虽然还在襁褓中,也都封为仪同。一门之中持朝笏的有一百多人,其尊贵兴旺当时无与伦比。他上表请求辞政养老,文帝下诏说:“你年事已高,精力衰减,现在命令有司,免去你每天上朝集会。如有重大事务,需要我们共同商议,我另派侍臣,到你的家里征询意见。”
这时,太史奏请迁都,文帝认为即位不久,很是为难。李穆便上表极力陈说迁都的好处。文帝一直嫌旧都地面狭小,宫内常闹鬼怪。苏威曾劝他迁移,他没有采纳。看到太史的奏疏,他的心思开始动摇。这时看到李穆的表章,说:“天道英明,已有感应。太师为众人仰望,也持这种意见,可以迁都了。”便听从了李穆的建议。
过了一年多,文帝又下诏说:“李穆从今以后,如果有了罪过,只要不是谋逆造反,虽然应该死一百次,也不追问。”开皇六年(586),李穆去世,时年七十七岁,遗言是以不能陪同文帝到泰山封禅为最大的遗憾。朝廷派黄门侍郎监护他的丧事,追赠他为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谥号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