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弦促柱听秦筝 无限秦人悲怨声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出自唐朝诗人柳中庸的古诗词作品《听筝》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释】
⑴筝: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汉侯瑾《筝赋》)。
⑵抽弦促柱:筝的长方形音箱面上,张弦十三根,每弦用一柱支撑,柱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量。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⑶“似逐”两句:似,好像。逐,追逐。态,状态,情态。随,追随。识,认得,辨别。
【翻译】
那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古筝声,就从这变化巧妙的指尖飞出来,传入耳中秦筝声声,使人联想到秦人的悲怨之声。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像谁家的白发老母黑夜里独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忧愁,又好像谁家的少妇独自守立空楼,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南北远离,相隔千里,两地相思。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其格局和表现技巧别具一格,别有情韵。
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忽疾忽徐、时高时低的音乐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巧妙的指尖端飞出来,传入诗人之耳。诗人凝神地听着,听之于耳,会之于心。“听”是此诗的“题眼”,底下内容,均从“听”字而来。
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是“无限秦人悲怨声”,诗人由秦筝联想到秦人之声。据《秦州记》记载:“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巅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秦人悲怨声”。诗人以此渲染他wwW.7gushi.Org由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无限悲怨之情。下面围绕“悲怨”二字,诗人对筝声展开了一连串丰富的想象和细致的描写。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读者的眼前;春风、杨柳、花、鸟,情怀毕露,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相关信息

  • ·《悬灯千嶂夕 卷幔五湖秋》--“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出自唐朝诗人孙逖">孙逖的古诗词作品《宿云门寺阁》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香阁东山下,烟花象...
  • ·《香阁东山下 烟花象外幽》--“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出自唐朝诗人孙逖">孙逖的古诗词作品《宿云门寺阁》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香阁东山下,烟花象...
  • ·《更入几重离别恨 江南歧路洛阳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出自唐朝诗人柳中庸的古诗词作品《听筝》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
  •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出自唐朝诗人柳中庸的古诗词作品《听筝》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
  • ·《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出自唐朝诗人柳中庸的古诗词作品《听筝》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
  • ·《抽弦促柱听秦筝 无限秦人悲怨声》--“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出自唐朝诗人柳中庸的古诗词作品《听筝》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
  • ·《花欲尽时风扑起 柳绵无力护春寒》--“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出自唐朝诗人葛天民的古诗词作品《江上》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
  • ·《连天芳草雨漫漫 赢得鸥边野水宽》--“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出自唐朝诗人葛天民的古诗词作品《江上》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
  • ·《独绕回廊行复歌 遥听弦管暗看花》--“独绕回廊行复歌,遥听弦管暗看花”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清明夜》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
  • ·《好风胧月清明夜 碧砌红轩刺史家》--“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清明夜》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