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有意伏中行 馘名王 扫沙场 击楫中流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出自宋朝诗人李好古的作品《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释】
⑥馘(音国):战时割下敌人的左耳以记功。名王:指金兵的统帅。
⑦沙场:战场。
⑧击楫中流:用祖逖北伐的故事。
⑨治安:指汉贾谊的《治安策》,内容是评议时政。双阙:本为宫殿前左右各一的高台。这里借指帝王上朝之处。
⑩维扬:即扬州。
【翻译】
岸边的沙地、短草与天相接。前路茫茫,几度兴亡?波涛冲刷着岸边白色如霜的遗骨,仿佛述说着往日的沧桑。千古来,英雄的成就在那里www.7gushi.com,徒感慨、空悲凉。英雄少年要杀敌立功、扫荡沙场。要学祖逖中流击楫,立誓报国,想陈述胸中治国计策,无奈皇宫遥远,无法到达。船过维扬,只有满怀惆怅,遥遥远望。
【赏析】
还有一个伤今与怀旧的结合。这首词目睹扬州破败景象,痛悼国家不幸,这是“今”;可是词篇中又有“几兴亡”一句,接下去还有“千古英雄成底事”,这是“旧”。有了历史旧事的陪衬,眼前的感慨变得越发深沉幽远;相反,由于当前维扬的变故,千年的兴亡也变得越发真切。同时这一句也奠定了下片的基调,暗示自己也像历史上的无数英雄一样,壮志难酬,只能“徒感慨,漫悲凉”。下半阕开头五句写自己少年时的志向。词人年轻时就有降服中行说(汉文帝时宦者,后投匈奴,成为汉朝的大患)和“馘名王,扫沙场”的雄心壮志,甚至象祖逖的样子,在中流击楫,立下报国誓言。这样,有千古、少年时、目前三个时间层次的结合,词篇抒情的背景就非常开阔,作者因国事而生的忧虑也就特别深广。(李济阻)
这首词直接写到维扬的是前面五句和最末两句。前五句写见闻,结尾处点维扬,全词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中间的感慨部分则正好处在包孕之中,这样能使结构紧凑,抒情集中,应该是作者精心安排之作。

相关信息

  •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出自唐代杜甫的《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
  • ·《迁客此时徒极目 长洲孤月向谁明》--出自唐代李白的《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
  • ·《蓟庭萧瑟故人稀 何处登高且送归》--出自唐代王之涣的《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
  •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出自唐代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
  • ·《庭前时有东风入 杨柳千条尽向西》--出自唐代刘方平的《代春怨》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
  • ·《少年有意伏中行 馘名王 扫沙场 击楫中流》--“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出自宋朝诗人李好古的作品《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其古诗全文如下:平沙浅草...
  • ·《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 徒感慨 谩悲凉》--“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出自宋朝诗人李好古的作品《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其古诗全文如下:平沙浅...
  • ·《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 几兴亡 昨夜波声》--“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出自宋朝诗人李好古的作品《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其古诗全文如下:平沙浅草...
  • ·《云暗江天 烟昏淮地 是断魂时节 栏干捶碎 酒狂忠愤俱发》--“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出自宋朝诗人吴渊的作品《念奴娇·我来牛渚》,其古诗全文如下:我...
  • ·《追念照水然犀 男儿当似此 英碓豪杰 岁月匆匆留不住 鬓已星星》--“追念照水然犀,男儿当似此,英碓豪杰。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出自宋朝诗人吴渊的作品《念奴娇·我来牛渚》,其古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