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 徒感慨 谩悲凉

“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出自宋朝诗人李好古的作品《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其古诗全文如下: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释】
①平沙:这里指岸边平坦的沙地。梁何逊《慈姥矶》诗:“远岸平沙合。”浅草:短草。
②茫茫:遥远貌。几:几度。
③骨如霜:色自如霜的遗骨。
④底事:何事。谩:徒然。
⑤伏:制服。中行:指汉文帝的宦官中行说,后投降匈奴,力劝单于侵犯长安。此指南宋的投降派。
【翻译】
岸边的沙地、短草与天相接。前路茫茫,几度兴亡?波涛冲刷着岸边白色如霜的遗骨,仿佛述说着往日的沧桑。千古来,英雄的成就在那里www.7gushi.com,徒感慨、空悲凉。英雄少年要杀敌立功、扫荡沙场。要学祖逖中流击楫,立誓报国,想陈述胸中治国计策,无奈皇宫遥远,无法到达。船过维扬,只有满怀惆怅,遥遥远望。
【赏析】
李好古过维扬时写的这首《江城子》,此外,词人把自己不能“馘名王,扫沙场”(馘,杀敌后割取左耳以计功)的原因,归结为“欲上治安双阙远”(治安,贾谊曾作《治安策》评议的时政。双阙,指代朝廷),等于说兴亡的关键、维扬屡遭破坏的根子,都因为统治者不纳忠言。这种尖锐态度和批判精神,在同代词人中也是少见的。
这首词在写法上注意了两个结合。一个是写景与抒情结合。词中写景的地方只有四句:“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即仅仅是沙、草、天、路。这些单调的景物,为读者展现了维扬劫后的荒凉。再说,作者又逐次为它们加上“平”“浅”“长”“茫茫”等修饰语,从而共同组成一幅辽远、凄迷的图画,正好象征著作者惆怅的心情。“昨夜波声”一句表面写波涛,背后却有一个在扬州的某一间屋子里听着波声久久不能入睡,想起无限往事的人儿。把这一句同“洗岸骨如霜”放在一起,夏承焘说:“ 两句写夜间听到波声拍岸,使人激奋而气节凛然。”(《唐宋词选注》)则景中之情就更为显著了。

相关信息

  • ·《迁客此时徒极目 长洲孤月向谁明》--出自唐代李白的《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
  • ·《蓟庭萧瑟故人稀 何处登高且送归》--出自唐代王之涣的《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
  •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出自唐代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
  • ·《庭前时有东风入 杨柳千条尽向西》--出自唐代刘方平的《代春怨》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
  • ·《少年有意伏中行 馘名王 扫沙场 击楫中流》--“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出自宋朝诗人李好古的作品《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其古诗全文如下:平沙浅草...
  • ·《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 徒感慨 谩悲凉》--“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出自宋朝诗人李好古的作品《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其古诗全文如下:平沙浅...
  • ·《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 几兴亡 昨夜波声》--“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出自宋朝诗人李好古的作品《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其古诗全文如下:平沙浅草...
  • ·《云暗江天 烟昏淮地 是断魂时节 栏干捶碎 酒狂忠愤俱发》--“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出自宋朝诗人吴渊的作品《念奴娇·我来牛渚》,其古诗全文如下:我...
  • ·《追念照水然犀 男儿当似此 英碓豪杰 岁月匆匆留不住 鬓已星星》--“追念照水然犀,男儿当似此,英碓豪杰。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出自宋朝诗人吴渊的作品《念奴娇·我来牛渚》,其古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