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也 山肴野蔌 酒洌泉香 沸筹觥也 太守醉也 喧哗众宾欢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瑞鹤仙·环滁皆山也》,其古诗全文如下: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玡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注释】
10、山肴:用从山野捕获的鸟兽做成的菜。
11、野蔌(sù):野菜。蔌,菜蔬的总称。
12、洌(liè):清澈。
13、泉:指酿泉,泉水名,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因泉水很清可以酿酒而得名。
14、觥(gōng):酒杯。
15、筹:行酒令的筹码,用来记饮酒数。
16、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7、乐①其乐②:乐他所乐的事情。 乐①:以…为乐。乐②:乐事。
18、醉翁:指欧阳修(1007-1072年),自号醉翁。
【翻译】
环绕着滁州城四面的都是山。远远看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美的地方,就是琅玡山。顺着山路前行六七里,一座亭子的亭檐翘起,就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高踞在泉水边,这就是醉翁亭。太守观赏山水的乐趣,从内心里领悟到,又寄托在酒上。再加上芳香的野草、浓阴的大树,美好的景色真是无穷无尽。
游玩的情形,山中的野味,原上的珍蔬,酒水清,泉水甜,觥满杯盈www.7gushi.com。之后太守喝醉了,人们依然大声喧哗笑闹,这是宾客们尽情快乐的景象。而且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若问当时的太守是谁,自然是醉翁欧阳修。
【赏析】
过片,将原文“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一节,尽行打并“游也”这两字短韵的一声唱叹之中,笔墨精炼绝伦。下边着力写太守与众宾客之游乐。“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筹霾。”筹,是用来行酒令、饮酒计数的签子。此三句,移植原作中的意境、句意泉香酒洌,系泉洌酒香,倒装为的是增强语感之美。山肴泉酒之饮食,及此处略写的非丝非竹之音乐,正是野趣、自然之趣的体现。极写此趣,实透露出作者愤世之情。众人之乐以至于沸,又正是众人与太守同一情趣之证明。“沸”字添得有力,足见词人文思之奇。人心既与自然相合,人际情趣亦复相投,所以“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太守遭贬谪别有伤心怀抱,故返归自然容易沉醉。众人无此怀抱,故欢然而已。一醉一欢,下字自有轻重。此二句移植原作中“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几句句意。下边,“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三句,揉合“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游宴,不用乐工歌妓弹唱侑酒,因有酿泉潺潺水声助兴。其所乐者何?众人不知,但太守实以与民共乐为乐。“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结句亦隐括原文结语:“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以雍容而平易之文情,表现了超越而深沉的哲思,即天人合一、与民同乐的乐观精神。
此词隐括原文,尽得文之精神,故全篇处处能表现乐于自然、乐于同乐之情景。尤其上片云“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下片云“太守醉也”,又云“太守乐其乐也”,反复暗示寄意所,处处都能于隐括之中不失其精神。
黄庭坚的这首《鹤仙瑞》其骨架是欧阳修的,文学价值也不能同散文《醉翁亭记》类比。它的好处是将欧文的400余字,缩写改写不到100字,篇幅仅是原文的1/3,而主题却概括了进去。散文《醉翁亭记》,连用了21个虚词“也”字,《瑞鹤仙》亦以“也”字押韵,既保留了《醉翁亭记》的风格,又适应词的格律要求,确实是文坛上的异想天开,另一种的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