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川风雨独凭栏 绾结湘娥十二鬟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其古诗全文如下: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释】
⑸川:这里指洞庭湖。
⑹“绾结”句:写风雨凭栏时所见君山。绾结:(将头发)向上束起。一作“绾髻”。湘娥:《楚辞·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相传即帝舜二妃娥皇和女英,君山是她们居住的地方。鬟(huán):发髻。十二鬟:是说君山丘陵起伏,有如女神各式各样的发髻。
⑺当:正对着,指在湖面上面对着湖水。
⑻银山:一作“银盘”。
【翻译】
满江的风雨独自倚靠栏杆,挽成湘夫人的十二髻鬟。可惜我不能面对湖水,只在银山堆里看君山。
【赏析】
第二首诗写凭栏远眺洞庭湖时的感受。“满川风雨”,隐指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困苦的环境中,他还兴致勃勃地凭栏观赏湖山胜景,足见其胸次之高。次句写凭栏时所得印象,说放眼远望,君山众峰的形状好像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WwW.7gushi.com个发髻,写出了君山的灵秀之气。三四句推开一步,设想如能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君山,当是非常惬意。“银山堆里看青山”,以简洁的笔墨,写出了极为壮丽景观。诗人忧患余生,却能以如此开阔之胸襟,写出如此意气风发的诗句,千载之下,令人钦佩不已。
独上高褛,可以望洞庭湖;楼在岳阳城西门上,和湖还有一段距离,则在风雨中又不能在“银山堆里看青山”,所以只好出之以想象,而将其认作湘峨鬟髻了。刘禹锡《望洞庭》云:“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雍陶《望君山》云:“应是水仙梳洗罢,一螺青黛镜中心。”可能给黄庭坚以某种启发,给他提供了想象的依据。
诗人自绍圣初因修国史被政敌诬陷遭贬,到徽宗即位,政治地位才略有改善。此时从湖北沿江东下,经过岳阳,准备回到故乡去。诗人历经磨难,长途漂泊,旅况萧条,在风雨中独上高楼,所以一方面为自己能够在投荒万死之后平安地通过滟滪天险活着生还而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回首平生,瞻望前路,又不能不痛定思痛,黯然伤神。因而欣慨交心,凄然一笑。
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此老真是胸次浩然,早已将一切忧患置之度外,真像关汉卿在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所说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黄庭坚与之相比,似乎还未能完全忘怀得失。这种气质上的差异,很准确地表现在作品中。

相关信息

  • ·《勾践栖山中 国人能致死 叹息思古人 存亡自今始》--“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叹息思古人,存亡自今始”出自清朝诗人顾炎武的作品《秋山·秋花红未已》,其古诗全文如下:秋山复秋...
  • ·《归元贤大夫 断脰良家子 楚人固焚麇 庶几歆旧祀》--“归元贤大夫,断脰良家子。楚人固焚麇,庶几歆旧祀”出自清朝诗人顾炎武的作品《秋山·秋花红未已》,其古诗全文如下:秋山复秋...
  • ·《天狗下巫门 白虹属军垒 可怜壮哉县 一旦生荆杞》--“天狗下巫门,白虹属军垒。可怜壮哉县,一旦生荆杞”出自清朝诗人顾炎武的作品《秋山·秋花红未已》,其古诗全文如下:秋山复秋...
  • ·《秋山复秋水 秋花红未已 烈风吹山冈 磷火来城市》--“秋山复秋水,秋花红未已。烈风吹山冈,磷火来城市”出自清朝诗人顾炎武的作品《秋山·秋花红未已》,其古诗全文如下:秋山复秋...
  • ·《吴口拥橐驼 鸣笳入燕关 昔时鄢郢人 犹在城南间》--“吴口拥橐驼,鸣笳入燕关。昔时鄢郢人,犹在城南间”出自清朝诗人顾炎武的作品《秋山·秋山复秋山》,其古诗全文如下:秋山复秋...
  • ·《一朝长平败 伏尸遍冈峦 北去三百舸 舸舸好红颜》--“一朝长平败,伏尸遍冈峦。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红颜”出自清朝诗人顾炎武的作品《秋山·秋山复秋山》,其古诗全文如下:秋山复秋...
  • ·《已闻右甄溃 复见左拒残 旌旗埋地中 梯冲舞城端》--“已闻右甄溃,复见左拒残。旌旗埋地中,梯冲舞城端”出自清朝诗人顾炎武的作品《秋山·秋山复秋山》,其古诗全文如下:秋山复秋...
  • ·《秋山复秋山 秋雨连山殷 昨日战江口 今日战山边》--“秋山复秋山,秋雨连山殷。昨日战江口,今日战山边”出自清朝诗人顾炎武的作品《秋山·秋山复秋山》,其古诗全文如下:秋山复秋...
  • ·《可惜不当湖水面 银山堆里看青山》--“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其古诗全文如下:满川风...
  • ·《满川风雨独凭栏 绾结湘娥十二鬟》--“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其古诗全文如下:满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