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庭秋

撼庭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鉴赏】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开篇点题,说自与情人离别以来,音信远隔千里,惆怅的是,这一片深情无从寄去。以情语开篇后,作者接着以景写情,“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写的是:碧纱窗下,对着皎洁的秋月,卧听淅淅沥沥的夜雨滴梧桐叶上。
“几回无寐”上承景语,点破相思,说的是:有多少回啊彻夜无眠!“碧纱”二句,代表不同时间、地点、景物,目的是突出“几回无寐”四字。对月听雨,本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写表情的动作,用于此处,思与境谐,表明主人公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类似的意境有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上片泛写别后相思,下片实写此时此地的感受。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几句写的是:登上高楼极望,只见天空辽阔,层云黯淡,更令人痛苦憔悴。其中,“楼高目断”,另笔提起,与上片“几回无寐”似接非接,颇有波澜起伏之势。“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一结三句,是全词最精美之笔。以红烛拟人,古人多有,如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是使用“移情”手法,以蜡烛向人垂泪表示自己心里难过,但杜牧诗的着眼点“替人垂泪”而且“有心”,大晏词则以“心长焰短”一语见长。那细长的烛心也即词人之心,心长,也就是情长意长,思念悠长恨悠长;焰短,蜡烛火焰Www.7gushi.Org短小,暗示着主人公力不从心,希望渺茫。这三句景真情足,读来只觉悱恻缠绵,令人低徊。
这首词妙于淡雅闲适之外,透出一股深厚苍凉,反映了作者性情沉郁的一面。

撼庭秋相关古诗词

  • ·古诗《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欧阳修。其古诗全文如下: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
  • ·古诗《正月十五夜灯》--《正月十五夜灯》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祜。其古诗全文如下: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
  • ·古诗《后赤壁赋》--《后赤壁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
  • ·古诗《前赤壁赋》--《前赤壁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
  • ·古诗《赠范晔·折花逢驿使》--《赠范晔·折花逢驿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凯。其古诗全文如下: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注释】⑴驿...
  • ·古诗《撼庭秋》--《撼庭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
  • ·古诗《放言·赠君一法决狐疑》--《放言·赠君一法决狐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
  • ·古诗《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曹组。其古诗全文如下: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
  • ·古诗《沉醉东风·秋景》--《沉醉东风·秋景》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挚。其古诗全文如下: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
  • ·古诗《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溥。其古诗全文如下: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