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赠君一法决狐疑

放言·赠君一法决狐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前言】
《放言五首》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是一组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第三首诗流传最广,以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一个道理:若想对人、事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注释】
君:指元稹
狐疑:狐性多疑,故称遇事犹豫不定为狐疑
“试玉”二句:言坚贞之士必能经受长期磨练;栋梁之材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认出来的
日:一作“后”
向使:假如
复:又(有)
【翻译】
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不用龟卜和拜蓍,试玉真假还得三天,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赏析】
第三首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增强了诗歌的吸引力。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是什么、不是什么;是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更曲折、更有波澜,产生了如设置悬念的效果。
诗的第三、四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这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代汉Www.7gushi.Org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本传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一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纡徐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
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人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放言·赠君一法决狐疑相关古诗词

  • ·古诗《后赤壁赋》--《后赤壁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
  • ·古诗《前赤壁赋》--《前赤壁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
  • ·古诗《赠范晔·折花逢驿使》--《赠范晔·折花逢驿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凯。其古诗全文如下: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注释】⑴驿...
  • ·古诗《撼庭秋》--《撼庭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
  • ·古诗《放言·赠君一法决狐疑》--《放言·赠君一法决狐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
  • ·古诗《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曹组。其古诗全文如下: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
  • ·古诗《沉醉东风·秋景》--《沉醉东风·秋景》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挚。其古诗全文如下: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
  • ·古诗《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溥。其古诗全文如下: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
  • ·古诗《梅花·疏枝横玉瘦》--《梅花·疏枝横玉瘦》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亮。其古诗全文如下: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欲传春消息,不...
  • ·古诗《晚晴·深居俯夹城》--《晚晴·深居俯夹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古诗全文如下: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