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桥送别

河阳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中庸。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
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
【前言】
《河阳桥送别》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作品。此诗抒写诗人在河阳桥上送别友人远去的情景。全诗四句,每句分别是一幅独立的画面,而又共同组成了一幅“浮桥送别图”。诗篇言辞简淡自然,意境萧疏淡雅,情感真挚浓厚,可谓余味无穷。
【注释】
⑴河阳桥:唐代由洛阳去黄河以北必须经过的一座浮桥,为交通要道,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⑵浮桥:指河阳桥。
⑶晋国:指今山西一带,春秋时期为晋国之地。
⑷傍:倚靠。阑干:即栏杆。
⑸萧萧:凄清的样子。此处形容风雨声。
【翻译】
滚滚黄河从千里之外奔涌而来,宽阔的江面上架有河阳浮桥;在此送别友人到遥远的晋国故里去,路途一直延伸到茫茫的远方。倚着栏杆,遥望千里之外的友人所住之地,但见北风萧萧,雨声淅沥,吹打着载着友人远去的马儿。
【鉴赏】
此诗写出了在河阳桥上这个特殊的环境中送别友人远去的情景。前二句:“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起句写题之“河阳桥”,次句写题之“送别”。起句由远及近,景象由线变点。黄河由遥远的地方缓缓流来,流到这河阳桥。黄河是一条线,河阳桥是一个点。诗人送友人回归山西故里,故称“晋国归人”,这是点,也是近景。而友人所经之路,伸向远方,这又是线,也是远景。一个“遥”字,可以想象诗人送别友人,友人渐行渐远,渐变模糊,消失在天边,而诗人却久久不忍回去的情景,依依离别之情,溢于言外。
后二句“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紧承次句“遥”字而写。傍着栏杆,遥望友人远去千里,这是具体写送别的场景。“千里”与“遥”,正好呼应。前句着一个“若”字,则使语气显得更加婉转。末句乃是诗人“望”中所见之景。“北风驱马”,是视觉;“雨萧萧”,则是视觉兼听觉。友人北去,其马为北风所驱。一个“驱”字,写出了诗人不忍友人别去而友人终将别去的内心苦痛。而此时又下起了萧萧淫雨,风雨声夹杂一片,更让人思绪万千wWW.7gushi.Org,怅然落寞。静默的诗境至此陡然变得喧嚣,使人顿感心绪烦乱,余味不尽。
全诗四句,每句分别是一幅独立的画面,四句又共同组成了一幅“浮桥送别图”。全篇言辞简淡,妍丽苍莽,婉转蕴藉,浑然天成,没有一字言情,却在萧疏淡雅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回荡着一抹浓浓的朋友真情,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河阳桥送别相关古诗词

  • ·古诗《题僧明惠房》--《题僧明惠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秦系。其古诗全文如下:檐前朝暮雨添花,八十真僧饭一麻。入定几时将出定,不知巢燕污袈裟。【前...
  • ·古诗《山中作·桥上山万重》--《山中作·桥上山万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惟政。其古诗全文如下:桥上山万重,桥下水千里。唯有白鹭鸶,见我常来此。【鉴赏】惟政...
  • ·古诗《秋日送僧志幽归山寺》--《秋日送僧志幽归山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秦系。其古诗全文如下:禅室绳床在翠微,松间荷笠一僧归。磬声寂历宜秋夜,手冷灯前自衲...
  • ·古诗《夜渡江·夜渚带浮烟》--《夜渡江·夜渚带浮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中庸。其古诗全文如下: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听笛遥寻岸...
  • ·古诗《河阳桥送别》--《河阳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中庸。其古诗全文如下: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
  • ·古诗《寄江滔求孟六遗文》--《寄江滔求孟六遗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慎虚。其古诗全文如下:南望襄阳路,思君情转亲。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在日贪为善,...
  • ·古诗《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慎虚。其古诗全文如下: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暝色况复久...
  • ·古诗《灞陵行送别》--《灞陵行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我向秦人问路...
  • ·古诗《送薛九被谗去鲁》--《送薛九被谗去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我笑薛夫子,胡为两地游。黄金消众口,白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