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

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约。其古诗全文如下: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前言】
《观祈雨》是唐代诗人李约的作品。这是一首悯农诗,写观看春日祈雨的感慨,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此诗通过对久旱无雨时两种不同生活的描绘,揭露了当时的阶级对立和贫富的悬殊。农民们由于天旱而忧虑一年生计,豪门权贵却笙歌竟日,反而怕天阴下雨乐器受潮。如此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豪门荒淫生活的无比愤慨以及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全诗语言含蓄,风格委婉。
【翻译】
旱情严重,桑树枝不生叶,土地干燥,腾起的尘土好像烟雾,人们吹奏着乐器到龙王庙前面求降雨。但是,富贵人家却整天听歌看舞,还怕春天的阴雨使管弦乐器受潮而发不出悦耳的声音。
【鉴赏】
此诗写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水浒》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那首著名的民歌与此诗在主题、手法上都十分接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语言明快泼辣,对比的方式较为直截了当;而此诗语言含蓄曲折,对比的手法比较委婉。
首句先写旱情,这是祈雨的原因。《水浒》民歌写的是夏旱,所以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此诗则紧紧抓住春旱特点。“桑条无叶”是写春旱毁了养蚕业,“土生烟”则写出春旱对农业的严重影响。因为庄稼枯死,便只能见“土”;树上无叶,只能见“条”。所以,这描写旱象的首句可谓形象、真切。“水庙”即龙王庙,是古时祈雨的场所。白居易就曾描写过求龙神降福的场面:“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黑潭龙》)所谓“赛”,即迎龙娱神的仪式,此诗第二句所写“箫管迎龙”正是这种赛神场面。在箫管鸣奏声中,人们表演各种娱神的节目,看去煞是热闹。但是,祈雨群众只是强颜欢笑,内心是焦急的。这里虽不明说“农夫心内如汤煮”,而意思已全有了。相对于民歌的明快,此诗表现出含蓄的特色。
诗的后两句忽然撇开,写另一种场面,似乎离题,然而与题目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说前两句是正写“观祈雨”的题面,则后两句可以说是观祈雨的感想。前后两种场面,形成一组对照。水庙前是无数小百姓,箫管追随,恭迎龙神;而少数“几处”豪家,同时也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却“犹恐春阴”。惟恐不雨者,是因生死攸关的生计问题;“犹恐春阴”者,则仅仅是怕丝竹受潮,声音哑咽而已。这样,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这样的对比,潜台词可以说是:世道竟然如此不平啊。这一点作者虽已wwW.7gushi.com说明却未说尽,仍给读者以广阔联想的空间。此诗对比手法不像“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样一目了然。因而它的讽刺更为曲折委婉,也更耐人寻味。

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相关古诗词

  • ·古诗《昌谷北园新笋》--《昌谷北园新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 ·古诗《惊雪·怪得北风急》--《惊雪·怪得北风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畅。其古诗全文如下: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前言】《惊雪...
  • ·古诗《余干赠别张十二侍御》--《余干赠别张十二侍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权德舆。其古诗全文如下:芜城陌上春风别,干越亭边岁暮逢。驱车又怆南北路,返照寒江千...
  • ·古诗《岭上逢久别者又别》--《岭上逢久别者又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权德舆。其古诗全文如下: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前言】《岭...
  • ·古诗《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约。其古诗全文如下: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
  • ·古诗《苏溪亭·苏溪亭上草漫漫》--《苏溪亭·苏溪亭上草漫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戴叔伦。其古诗全文如下: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
  • ·古诗《照镜见白发》--《照镜见白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全文如下: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注释】⑴照镜见白...
  • ·古诗《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前言】《陪...
  • ·古诗《送梁六自洞庭山》--《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说。其古诗全文如下: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 ·古诗《中秋夜·圆魄上寒空》--《中秋夜·圆魄上寒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峤。其古诗全文如下: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