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书北台壁·黄昏犹作雨纤纤

雪后书北台壁·黄昏犹作雨纤纤》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前言】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第一首写从黄昏到第二天天亮,彻夜雪飘的情景。
【注释】
⑴北台:超然台,在山东诸城县北城上。
⑵堆盐:谢安侄儿咏雪,有“撒盐空中差可拟”句。
⑶幌:帘幕。
⑷马耳:马耳山,在诸城县西南。
【翻译】
黄昏时分,雨下得纷纷绵绵,夜里无风一片寂静,天气更加寒冷。只觉得被褥没有丝毫暖意,就像水泼在上面,不知道庭院已经堆上雪了。半夜看到屋檐上的一片寒光,以为是曙色从帘幕透过来,误以为天将五更,其实是屋檐上的冰溜子。早晨起来扫除积雪登上北台,只见一片茫茫,只有马耳山露出了双峰尖。
【赏析】
第一首写从黄昏到第二天天亮,彻夜雪飘的情景。黄昏时节,淫雨绵绵,入夜后不知不觉转而为雪。作者只觉被褥无一丝暖意,有如水泼在上wwW.7gushi.com面,而不知道庭院里已雪积成堆了。“堆盐”,即堆雪。用盐喻雪,出自《世说新语·言语》,后世诗人都喜欢效用,如白居易《对火玩雪诗》:“盈尺白盐寒。”作者“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一联,亦世称咏雪名句,但历来有歧解。费衮《梁溪漫志》卷七“东坡雪诗”条以为,“此所谓‘五更’者,甲夜至戊夜尔。自昏达旦皆若晓色。”据此解,则“五更”应总指分为五更的一整夜。
庭院里的雪光反射在帷幔上,明晃晃的,作者因寒冷未能安眠,加上“不知庭院已堆盐”,所以一整夜都迷迷糊糊,误以为天将破晓。直到天色放明,借着雪光,看见了垂挂在房檐下的冰溜子,这才省悟,原来是雨转为雪,所以有这“半夜寒声”。上句写地面上积雪的反光,下句写房檐下雪水凝成的冰溜,都紧扣“雪后”的标题,且又与末二句意思连贯。“扫北台”、“看马耳”,是天明以后所为。马耳,山名,在北台的南面,“上有二石并举,望齐马耳,故世取名焉。”(《水经·潍水注》)作者扫除积雪,登上北台,观赏雪景,只见一片银白世界,唯有马耳山尖尖的双峰高峭兀立,没有为雪所封。原本应首先被雪覆盖的高山顶却“未随埋没”,可见这双峰如马耳一般陡直,连雪花也无法驻留其上了。

雪后书北台壁·黄昏犹作雨纤纤相关古诗词

  • ·古诗《凉州词·秦中花鸟已应阑》--《凉州词·秦中花鸟已应阑》作者为唐朝诗人王翰。其古诗全文如下: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
  • ·古诗《宿酂侯镇·微凉初破候虫秋》--《宿酂侯镇·微凉初破候虫秋》作者为宋朝诗人汪藻。其古诗全文如下:微凉初破候虫秋,露草萤光已不流。搔首与谁论往事,星河无语...
  • ·古诗《宿酂侯镇·当时踏月此长亭》--《宿酂侯镇·当时踏月此长亭》作者为宋朝诗人汪藻。其古诗全文如下:当时踏月此长亭,鬓似河堤柳色青。今日重来堤树老,一簪华发...
  • ·古诗《雪后书北台壁·城头初日始翻鸦》--《雪后书北台壁·城头初日始翻鸦》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
  • ·古诗《雪后书北台壁·黄昏犹作雨纤纤》--《雪后书北台壁·黄昏犹作雨纤纤》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
  • ·古诗《新城道中·身世悠悠我此行》--《新城道中·身世悠悠我此行》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
  • ·古诗《新城道中·东风知我欲山行》--《新城道中·东风知我欲山行》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
  • ·古诗《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
  • ·古诗《重阳后菊花·过了登高菊尚新》--《重阳后菊花·过了登高菊尚新》作者为宋朝诗人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
  • ·古诗《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作者为宋朝诗人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