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经。
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观指非知月,忘筌是得鱼。
闻君登彼岸,舍筏复何如。
【前言】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该诗表达了诗人对参禅悟道的看法,体现了诗人在佛理上的深厚造诣。
【注释】
①李澧州:李建时任澧州刺史。韦开州:韦处厚时任开州刺史(韦氏816年由考功员外郎贬官开州刺史,因知诗写于此时)。
②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经:既然领悟了佛性真如(即“莲花藏”),就应该将佛经抛开。读经是为了开悟,既已开悟,还要佛经干什么呢。
③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获得觉悟并没有固定的方法,佛经上的文字未能完全表现出佛理,所以是空虚的。说出了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意旨。
④观指非知月,忘筌是得鱼:这两句,一用佛经,一用道论。《大智度论》:“如人以指指月,以示惑者,wwW.7gushi.com惑者视指而不视月。人语之言:我以指指月令汝知之,汝何以看指而不视月呢。此亦如是:语为义指,语非义也。”读佛经可得佛理,但佛经并不就是佛理。以佛经同佛理,亦如求月而观指。又《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也就是首联所说的意思。
⑤闻君登彼岸,舍筏复何如:这两句说明“舍”的道理。佛教以“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既已悟入,踏上彼岸,则就应该及时“舍筏”。须知,没有舍,也就不可能有得。
【鉴赏】
读这首诗,首联“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经”既然已经禅悟佛法,就已经不在需要阅览经书,文中用“莲花藏”、“贝叶经”分别指代了佛学真谛与佛经。第二联“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禅悟佛法是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途径,佛学博大精深,经书上的文字也不能够全部将其阐述出来,因此文字就是“空虚”的了。第三联“观指非知月,忘筌是得鱼。”是引用了两个典故,其引申义意为阅读经书,可以从中领悟佛法,但是佛经并不是佛理。这两句诗是对首联的呼应。尾联则是讲述了佛家“舍”的道义。通读全文,可知白居易对佛理所涉甚深。由此生发开去,也多启人联想。譬如作诗,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读书穷理乃是作好诗的重要途径,但如果以为读书穷理就能诗,那就如视月观指了。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相关古诗词

  • ·古诗《竹枝词·巴东船舫上巴西》--《竹枝词·巴东船舫上巴西》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
  • ·古诗《竹枝词·竹枝苦怨怨何人》--《竹枝词·竹枝苦怨怨何人》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
  • ·古诗《竹枝词·瞿塘峡口水烟低》--《竹枝词·瞿塘峡口水烟低》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
  • ·古诗《送客归京》--《送客归京》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 ·古诗《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经。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观指非知...
  • ·古诗《种桃杏·无论海角与天涯》--《种桃杏·无论海角与天涯》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
  • ·古诗《夜入瞿唐峡》--《夜入瞿唐峡》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瞿唐天下险,夜上信难哉。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逆风惊浪起,拔稔暗船...
  • ·古诗《钟陵饯送》--《钟陵饯送》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翠幕红筵高在云,歌钟一曲万家闻。路人指点滕王阁,看送忠州白使君。【前言...
  • ·古诗《闲意·柴门虽设不曾开》--《闲意·柴门虽设不曾开》作者为宋朝诗人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柴门虽设不曾开,为怕行人损绿苔。妍日渐摧春意动,好风时卷市声...
  • ·古诗《病起·今日秋风里》--《病起·今日秋风里》作者为宋朝诗人陈师道。其古诗全文如下: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灾疾资千悟,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