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

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刘皂。其全文如下: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翻译】
外出在并州已经十年啦,想回家的心每天每夜都想着故乡咸阳。我无故再一次渡过桑干河,回过头来望望并州,那里真像我的故乡啊。
【鉴赏】
此诗题目,或作《渡桑干》,或作《旅次朔方》。前者无须说明,后者却要解释一下。朔方始见《尚书·尧典》,即北方。但同时又是一个地名,始见《诗经·小雅·出车》。西汉置朔方刺史部(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及陕西省的一部分,所辖有朔方郡),与并州刺史部(当今山西省)相邻。桑干河并不流经朔方刺史部或朔方郡,所以和朔方之地无关。并州在唐时是河东道,桑干河由东北而西南,流经河东道北部,横贯蔚州北部,云、朔等州南部。这些州,当今雁北地区。由此可见,诗题朔方,乃系泛称,用法和曹植《送应氏》“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一样。而刘皂客舍十年之并州,具体地说,乃是并州北部桑干河以北之地。
诗的前半写久客并州的思乡之情。十年是一个很久的时间,十年积累起的乡愁,对于旅人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每天每夜,无时无刻不想回去。无名氏《杂诗》云:“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虽地理上有西北与东南之异,但情绪相同,可以互证。
后半写久客回乡的中途所感。诗人由山西北部(并州、朔方)返回咸阳,取道桑干流域。无端,即没来由。更渡,即再渡。这“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要细细体会。十年以前,初渡桑干,远赴并州,是为的什么呢?诗中没有说。而十年以后,更渡桑干,回到家乡,又是为的什么呢?诗中说了,说是没来由,也就是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果真如此吗?不过是极其含蓄地流露出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只好千里迢迢,跑到并州作客,而十年过去,一事无成,终于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极其抑郁难堪之情罢了。但是,出乎诗人意外的是,过去只感到十年的怀乡之情,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万万没有想到,由于在并州住了十年,在这久客之中,又不知不觉地对并州也同样有了感情。
事实上,它已经成为诗人心中第二故乡,所以当再渡桑干,而回头望着东边愈去愈远的并州的时候,另外一种思乡情绪,即怀念并WWw.7gushi.com州的情绪,竟然出人意外地、强烈地涌上心头,从而形成了另外一个沉重的负担。前一矛盾本来似乎是惟一的,而“无端更渡”以后,后一矛盾就突了出来。这时,作者和读者才同样感到,“忆咸阳”不仅不是唯一的矛盾,而且“忆咸阳”和“望并州”在作者心里,究竟哪一边更有分量,也难于断言了。以空间上的并州与咸阳,和时间上的过去与将来交织在一处,而又以现在桑干河畔中途所感穿插其中,互相映衬,宛转关情。每一个有久客还乡的生活经验的人,读到这首诗,请想一想吧,难道自己不曾有过这种非常微妙同时又非常真实的心情吗。

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相关古诗词

  • ·古诗《水调歌头·登多景楼》--《水调歌头·登多景楼》作者为元代文学家杨炎正。其全文如下: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
  • ·古诗《拨不断·自叹》--《拨不断·自叹》作者为元代文学家王和卿。其全文如下:恰春朝,又秋宵。春花秋月何时了?花到三春颜色消,月过十五光明少。月残...
  • ·古诗《拨不断·菊花开》--《拨不断·菊花开》作者为元代文学家马致远。其全文如下: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
  • ·古诗《日长简仲咸》--《日长简仲咸》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王禹偁。其全文如下: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风飘北...
  • ·古诗《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刘皂。其全文如下: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
  • ·古诗《虞美人·听雨》--《虞美人·听雨》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蒋捷。其全文如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
  • ·古诗《自咏示客》--《自咏示客》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陆游。其全文如下: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羞将枉直分寻尺,宁走东西就斗升。吏进饱谙箝...
  • ·古诗《岁暮·殷忧不能寐》--《岁暮·殷忧不能寐》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谢灵运。其全文如下: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运往无淹物,年逝...
  • ·古诗《岁暮到家》--《岁暮到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蒋士铨。其全文如下: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 ·古诗《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郑思肖。其全文如下: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