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南陵水面漫悠悠

寄远·南陵水面漫悠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翻译】
南陵的水面澄清,江水悠悠漫过,风吹得紧了,云变得轻了,秋天就要到了。正在客人内心孤寂回转的时候,那是谁家的女子在江边的楼上倚栏眺望呢。
【鉴赏】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南陵道中”。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wWw.7gushi.com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但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象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这一点,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
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寄远·南陵水面漫悠悠相关古诗词

  • ·古诗《武夷山中》--《武夷山中》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谢枋得。其全文如下: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前言】...
  • ·古诗《三月晦日偶题》--《三月晦日.偶题》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秦观。其古诗全文如下: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 ·古诗《折桂令·问秦淮》--《折桂令·问秦淮》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孔尚任。其古诗全文如下: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
  • ·古诗《踏莎行·雪中看梅花》--《踏莎行·雪中看梅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旭。其古诗全文如下: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
  • ·古诗《寄远·南陵水面漫悠悠》--《寄远·南陵水面漫悠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古诗全文如下: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
  • ·古诗《小重山·端午》--《小重山·端午》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舒頔。其古诗全文如下: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
  • ·古诗《西江月黄陵庙》--《西江月黄陵庙》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张孝祥。其古诗全文如下: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
  • ·古诗《南史》--《南史》,唐朝李延寿撰,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
  • ·古诗《葛溪驿·缺月昏昏漏未央》--《葛溪驿·缺月昏昏漏未央》作者为宋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全文如下: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