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酒南徐 听夜雨、江声千尺 记当年、阿童东下 佛狸深入
“沽酒南徐,听夜雨、江声千尺。记当年、阿童东下,佛狸深入”出自清朝诗人吴伟业的作品《满江红·蒜山怀古》,其古诗全文如下:
沽酒南徐,听夜雨、江声千尺。记当年、阿童东下,佛狸深入。白面书生成底用,萧郎裙屐偏轻敌。笑风流北府好谈兵,参军客。
人事改,寒云白。旧垒废,神鸦集。尽沙沉浪洗,断戈残戟。落日楼船鸣铁锁,西风吹尽王侯宅。任黄芦苦竹打寒潮,渔樵笛。
【注释】
⑴蒜山:一作算山,在江苏丹徒西的长江口。
⑵南徐:南朝刘宋元嘉八年(431),以江南晋陵地为南徐州,治京口,历齐、梁、陈,至隋开皇元年(581)废。后世以南徐为镇江的代称。
⑶江声千尺:取自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意为夜雨潇潇、惊涛千尺,浪声澎湃,气势豪放。
⑷阿童东下:阿童是指西晋时期将领王浚,其小字阿童。《晋书·王浚传》:“太康元年(280)正月,浚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阳,克之”。又“浚上书自理曰:臣被诏之日,即便东下”。阿童东下出自此。指代清兵南下。
⑸佛狸深入:佛狸,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魏国皇帝拓跋焘,小字佛狸。《南史·宋文帝纪》:“元嘉二十七年(450),魏太武(拓跋焘)率大众至瓜步,声欲渡江。都下震惧,内外戒严,缘江六百里,舳舻相接。二十八年(451),太武俘广陵居人万余家以北。”佛狸深入这里指代清兵南下。
⑹“白面”句:《南史·沈庆之传》:“元嘉二十七年、文帝(刘义隆)将北侵,庆之固陈不可。时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并在坐上,使难庆之,庆之曰: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白面句用此。
⑺“萧郎”句:萧郎是指南北朝梁武帝时期政治人物萧渊藻,资治通鉴记载此人“萧渊藻裙屐少年,未洽治务,宿昔名将,多见囚戮,今之所任,皆左右少年……”《北史·邢峦传》载:“萧渊藻裙屐少年。”裙屐(jī),指修饰华美而无真才实学的年轻人。
⑻“风流”二句:北府是指东晋时期京口。山谦之《南徐州志》:“旧徐州都督以东为称,晋氏南迁,徐州刺史王舒加北中郎将,北府之号,自此始也。”东晋时广陵和京口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谢玄将这些人招募起来,在这些人中选拔骁勇士卒如刘牢之,刘裕等,建立了一支军队。史称北府军。《晋书·郄超传》:“超为桓温参军,时父愔在北府,恒温曰:‘京门酒可饮,兵可用。’”又:“谢安笑曰:郄生可谓人幕之宾矣。”以上四句,俱指代杨文骢以书生将兵在镇江抗清。
【翻译】
我客居南徐买酒喝,耳听夜雨潇潇,江中浪声千尺高。想起当年王浚曾东下伐吴,还有深入南侵的拓跋焘。年轻识浅的白面书生有何用?萧渊藻那样的裙屐少年,偏偏又轻敌自傲。可笑掌北府兵者只爱纸上谈兵,重用的不过是自命风流的幕僚。
如今的京口人事已改,又被白色的寒云笼罩;旧时的营垒一片荒芜,觅食的乌鸦聚集鸣噪。昔日的断戈残戟,都还沉在沙中被浪冲淘。夕阳余辉里只能听到www.7gushi.com,楼船上铁锁的声响;寒冷的西风吹拂下,旧时的王侯宅第一片荒烟蔓草。江边的黄芦苦竹任凭大潮拍打,那呜呜咽咽的水声应和着渔父憔夫凄凉的笛子音调。
【赏析】
顺治十年(1654)秋九月,吴伟业因清廷征召,被迫离乡北上。背负着“二心之仆”的舆论压力,其内心饱含自怨自艾的沉痛。抵达镇江之时,正逢天降雨雪,阴霾满空,更使他愁怀难解。又想到弘光元年(1645),清军攻过长江占领的首座要塞即是镇江,此后势如破竹,南明王朝随之土崩瓦解。城阙依旧,故国已亡,于是无限感喟涌上心头,写下这首《满江红·蒜山怀古》。
这首词,由于作者带着悲壮激烈的心情来写,所以很有气魄,从一开始的景色描写,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叙述,写得气势磅礴、感情豪放、情绪激荡。下半片,写世事巨大的变迁,沧海桑田,面貌全非。
沽酒汀边,一身孤零。夜雨傍沱,又兼涛声,其势磅礴。“接着“记当年”以下,连续用典,历数风流人物、兴亡旧事,直至上片收煞,一气奔注,略无滞碍,托兴高远。作者描绘这些历史事件,写得深刻入微,如:“阿童东下”中用“东下”来形容晋王浚进军的气势, “佛狸深入”中用“深入”来说明进军的程度和梁武帝轻敌,用“萧郎裙厩"来比喻他华而不实,最后被围困而死。“笑风流”句,说的是谢玄的北府兵晓勇善战,将领们亦好谈兵法。“笑”字微妙,不能简单理解成讥笑,而应当理解为:当年晓勇的北府兵以及好谈兵的将领们如今何在?此处“风流”有豪爽、粗犷的意思。上片多用典实,却自然浑成,并不涩滞。但每个典故都是一个历史事件,内涵丰富。如:“阿童东下”,“佛狸深入”,它们各含一个具体,生动,场面壮阔,战斗酷烈的故事。又如:“萧郎裙屐偏轻敌’’,内含了梁武帝被困的故事,指出了华而不实的少年贻误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