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身亦劳 在边腹亦饱

“在乡身亦劳,在边腹亦饱”出自唐朝诗人刘驾的作品《乐边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在乡身亦劳,在边腹亦饱
父兄若一处,任向边头老
【注释】
⑴边人:守卫边疆的士兵,即戍卒。边:边疆。
⑵亦:凑足音节,无义。
⑶边头:边疆。
【翻译】
在家乡要忍饿受苦辛,在边疆能够填饱肚子才是真。亲人如果能够在一起,就算在边疆终老也甘心。
【赏析】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反常的现象,特别在底层社会。例如一般人视监狱为畏途,可也有人苦于无食无家,对入狱求之不得。在封建时代,赴边打仗对一般人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苦事,连盛唐英雄之士也道“孰知不向边庭苦”(深知不必到边庭受苦),可见未有以戍卒即“边人”生涯为安乐者。此诗题为“乐边人”,首先就令人惊奇,不免想看个究竟了。
“在乡身亦劳,在边腹亦饱”。诗篇开门见山,直入情事。似乎有一个即将赴边的角色在那里权衡“在乡”与“在边”二者的优劣,两句诗便是其人的内心独白。“在乡身亦劳”,这句暗示着更多的一层意思,即“在边身亦劳”。两下打成平手。这是一比。“在边腹亦饱”,也暗示着更多的一层意思,即“在乡可不一定了”,于是在边就胜了一筹。这是再比。一再权衡,则此人赴边之志已决。这种比较的手法,可说无可奈何中有其情实。老百姓在故土迫于饥寒,难以为生,只有当兵吃粮的路了。另一方面,这比法又明显地有自欺自慰的成分,它根本不管在乡的更多好处,所谓“在家千日好”,和在边的更多险处,所谓“也知塞垣苦”,以彼下驷,对此上驷。又像是不得已中www.7gushi.com寻求心理平衡。所以两句厚人耐味。
至此,一个农家汉子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他大约是一个募兵对象。从第三句看其人有父兄而不能团聚,那这“父兄”何在呢?可能已先他从军在边了。也可能彼此离散,他猜测亲人终不免走上同一条路。这使他大做其白日梦:“父兄若一处,任向边头老!”要是亲人再能团聚,那真可以在边地终老,乐不思乡了。想得未免太美,赴边又不是卜宅移居,哪能那样舒服地养老,“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杜甫)。这未免又成自欺,为自己安然赴边寻找理由罢了。或许“任向边头老”即“任向边头死”的一转语,也未必可知。
这首小诗就这样曲尽其致地剖析着心理,似乎是面临当兵者的解嘲。笑有时比哭难看,乐有时自悲极而生,服从中往往夹有矛盾或逆反心理。通过“乐边人”的反常情事,诗人深刻揭示出一种生活意蕴。如此好诗,已无须计较语言技巧之工拙了。

相关信息

  • ·《维摩居士陶居士 尽说高情未足夸》--“维摩居士陶居士,尽说高情未足夸”出自唐朝诗人司空图的作品《雨中》,其古诗全文如下:维摩居士陶居士,尽说高情未足夸。檐外...
  • ·《频年徭役重 尽属富家郎》--“频年徭役重,尽属富家郎”出自唐朝诗人于濆的作品《田翁叹》,其古诗全文如下:手植千树桑,文杏作中梁。频年徭役重,尽属富家...
  • ·《手植千树桑 文杏作中梁》--“手植千树桑,文杏作中梁”出自唐朝诗人于濆的作品《田翁叹》,其古诗全文如下:手植千树桑,文杏作中梁。频年徭役重,尽属富家...
  • ·《父兄若一处 任向边头老》--“父兄若一处,任向边头老”出自唐朝诗人刘驾的作品《乐边人》,其古诗全文如下:在乡身亦劳,在边腹亦饱。父兄若一处,任向边头...
  • ·《在乡身亦劳 在边腹亦饱》--“在乡身亦劳,在边腹亦饱”出自唐朝诗人刘驾的作品《乐边人》,其古诗全文如下:在乡身亦劳,在边腹亦饱。父兄若一处,任向边头...
  • ·《新人应笑此 何如画蛾眉》--“新人应笑此,何如画蛾眉”出自唐朝诗人刘驾的作品《弃妇·回车在门前》,其古诗全文如下:回车在门前,欲上心更悲。路旁见花发...
  • ·《养蚕已成茧 织素犹在机》--“养蚕已成茧,织素犹在机”出自唐朝诗人刘驾的作品《弃妇·回车在门前》,其古诗全文如下:回车在门前,欲上心更悲。路旁见花发...
  • ·《路旁见花发 似妾初嫁时》--“路旁见花发,似妾初嫁时”出自唐朝诗人刘驾的作品《弃妇·回车在门前》,其古诗全文如下:回车在门前,欲上心更悲。路旁见花发...
  • ·《回车在门前 欲上心更悲》--“回车在门前,欲上心更悲”出自唐朝诗人刘驾的作品《弃妇·回车在门前》,其古诗全文如下:回车在门前,欲上心更悲。路旁见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