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 照见人如画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蝶恋花·密州上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
⑴上元: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因有观灯之风俗,亦称“灯节”。
⑵钱塘:此处代指杭州城。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节。
⑶“照见”句:形容杭州城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景象。
⑷帐:此处指富贵人家元宵节时在堂前悬挂的帏帐。香吐麝:意谓富贵人家的帐底吹出一阵阵的麝香气。麝:即麝香,名贵的香料。
【翻译】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画。帐底吹笙,燃香的香气好似麝香,更无一点尘土随着马而去。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www.7gushi.com,人们沿街击鼓吹箫而行,最后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灯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鉴赏】
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时苏轼在密州。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各自的特点,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
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元宵节是宋代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街人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好盛装而出。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这还是街市的游人。至于富贵人家庆赏元宵,又另有一种排场。作者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上阕描写杭州元宵景致,作者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了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

相关信息

  • ·《长忆别时 景疏楼上 明月如水 美酒清歌 留连不住 月随人千里》--“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永遇乐·长忆别时》,其古诗全文如...
  • ·《火冷灯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云垂野》--“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蝶恋花·密州上元》,其古诗全文如下: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
  •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 却入农桑社》--“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蝶恋花·密州上元》,其古诗全文如下: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
  • ·《帐底吹笙香吐麝 更无一点尘随马》--“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蝶恋花·密州上元》,其古诗全文如下: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
  •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 照见人如画》--“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蝶恋花·密州上元》,其古诗全文如下: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
  • ·《停杯且听琵琶语 细捻轻拢 醉脸春融 斜照江天一抹红》--“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其古诗全文如下:...
  • ·《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楼中 尊酒相逢 乐事回头一笑空》--“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其古诗全文如下:...
  • ·《欲寄相思千点泪 流不到 楚江东》--“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江城子·别徐州》,其古诗全文如下: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
  •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 去吴中 回首彭城 清泗与淮通》--“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江城子·别徐州》,其古诗全文如下:天涯流...
  • ·《为问东风余几许 春纵在 与谁同》--“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江城子·别徐州》,其古诗全文如下: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