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篇上膈翻译赏析-灵枢篇上膈阅读答案-来源黄帝内经
“灵枢篇上膈”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黄帝内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题解】上,是逆而上行,膈,为饮食不下。主要论述了膈食证的病因、病理、证候表现和治疗方法,因文章以"气为上膈"名篇,所以名为"上膈"。
【原文】董帝日气为上膈[1]者.食饮入而还出余已知之矣;虫为下膈,下膈者,食啐时乃出[2],余未得其意,愿卒闻之。岐伯日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 不时,则寒汁流于肠中,流于肠中则虫寒,虫寒则积聚,守于下管,则肠胃充廓,卫气不营,邪气居之。人食则虫上食,虫上食则下管虚,下管虚则邪气胜之,积聚以留,留则痈成,痈成则下管约。其痈在管内者,即而痛深;其痈在外者,则痈外而痛浮,痈上皮热。
黄帝日刺之奈何?岐伯日微按其痈,视气所行[3],先浅刺其傍,稍内益深,还而刺之,毋过三行,察其浮沉,以为浅深,已刺必熨,令热入中,日使热内,邪气益衰,大痈乃溃。伍以参禁,以除其内;恬儋无为,乃能行气。后以咸苦,化谷乃下矣。
【提要】本段主要从上膈证引申到下膈证,论述了膈食的病因、病理、证候表现和治疗方法。
【注释】[1]上膈古代病证名称,是指因气机郁结在上脘所形成的食后即吐的病证。
[2]食啐时乃出啐,音醉,一周时。即饮食一昼夜后仍复吐出。
[3]视气所行即通过按诊观察病气发展的动向。
【白话解】黄帝问因为气机郁结在上,形成食后即吐的上膈证,我已经知道了。至于因虫积在下所形成的下膈证,食后经过一天左右才吐出,我还不甚了解其中的道理,希望你详尽地给我讲讲。岐伯答道因为不能很好地调节情志活动,饮食没有节制,不能适应气候的寒温 变化,使脾胃运化失常,寒湿流注肠道之中,肠道中的寄生虫因寒冷而集结在一起,虫聚积在下脘,肠胃扩张,卫气不能正常营运,邪气也稽留在这里。进餐时,寄生虫闻到气味,便上行觅食,使下脘空虚,邪气就乘虚侵入,稽留日久而形成痈肿。内部痈肿使得肠管狭窄而传化不利,所以食后经过一天的时间,仍会吐出。如果痈肿发生在下脘里边,疼痛的部位较深,痈肿发生在下脘外面,疼痛的部位较浅,同时,在发生痈的部位皮肤发热。
黄帝问怎样用针刺治疗呢?岐伯答道针刺的方法是,应当用手轻轻地按摩痈肿的部位,以观察痈肿部位的大小和病气发展的动向。先浅刺痈肿周边,再逐渐深刺。如此反复行针但不要超过三次。进针的深浅,要根据病位的深度来决定。针刺后须加用熨法,使热气直达体内。只要使阳气日渐温 通,邪气日趋衰退,内痈也就逐渐消溃了。在治疗的同时,还要配合适当的护理,清心寡欲,使元气得以恢复。然后可服用咸苦的药物,以软坚化积,使食物得以消化而向下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