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原文】
子贡问日:“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下问③,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②敏:勤勉。③下问:向下请教。
【翻译】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
【读解】
古代君主、大臣、贵族死后都要依据他生平事迹给一个称号,这就叫“谥”,所给称号也就叫谥号。关于“文”的说号,《逸周书·谥法解》列了经纬天地、道德博厚、学勤好问、慈惠爱民等等多种品德,也就是说,凡是有这些品德之一的都可以谥为“文”。那么,孔文子到底是因为哪一方面的品德而被谥为“文”的呢?子贡由此而发出了疑问,孔子于是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其实也就是说法所说的“学勤好问”。
可见,孔子的回答是有所根据的,不是想当然的发挥。
回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八个字上来看,对一般人来说,敏而好学似乎还比较容易做到一些,而不耻下问就非常之难了。因为,敏而好学不外乎是聪明而勤wWW.7gushi.com奋罢了,这方面的典型,有“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甚至“头悬梁,锥刺股”等等。而不耻下问则是要向不如我们自己的人请教,这不仅仅是个好不好学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自尊心、虚荣心的问题在内。
人们的天性往往就是如此不可思议。如果自己位卑,自己能力弱,自己孤陋寡闻,求教于位尊者、能力强者、见多识广者,那似乎没有什么,不以为耻.一旦反过来,以位尊求教于位卑,以能力强求教于能力弱,以博求教于寡,便立即感到脸上不光彩,耻于开口了。如果你是教师,如果你是在上为官者,试试看:向你的学生讨教,向你的属下村教,不要碍口饰羞,不要哼哼哈哈——把请教的话题用查问的口气来说。
那才叫难。
所以,尽管“不耻下问”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但要真正实行起来,还真有一点考人呢。
子贡问日:“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下问③,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②敏:勤勉。③下问:向下请教。
【翻译】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
【读解】
古代君主、大臣、贵族死后都要依据他生平事迹给一个称号,这就叫“谥”,所给称号也就叫谥号。关于“文”的说号,《逸周书·谥法解》列了经纬天地、道德博厚、学勤好问、慈惠爱民等等多种品德,也就是说,凡是有这些品德之一的都可以谥为“文”。那么,孔文子到底是因为哪一方面的品德而被谥为“文”的呢?子贡由此而发出了疑问,孔子于是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其实也就是说法所说的“学勤好问”。
可见,孔子的回答是有所根据的,不是想当然的发挥。
回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八个字上来看,对一般人来说,敏而好学似乎还比较容易做到一些,而不耻下问就非常之难了。因为,敏而好学不外乎是聪明而勤wWW.7gushi.com奋罢了,这方面的典型,有“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甚至“头悬梁,锥刺股”等等。而不耻下问则是要向不如我们自己的人请教,这不仅仅是个好不好学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自尊心、虚荣心的问题在内。
人们的天性往往就是如此不可思议。如果自己位卑,自己能力弱,自己孤陋寡闻,求教于位尊者、能力强者、见多识广者,那似乎没有什么,不以为耻.一旦反过来,以位尊求教于位卑,以能力强求教于能力弱,以博求教于寡,便立即感到脸上不光彩,耻于开口了。如果你是教师,如果你是在上为官者,试试看:向你的学生讨教,向你的属下村教,不要碍口饰羞,不要哼哼哈哈——把请教的话题用查问的口气来说。
那才叫难。
所以,尽管“不耻下问”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但要真正实行起来,还真有一点考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