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弥逊传阅读答案-李弥逊传翻译赏析
李弥逊,字似之,苏州吴县人。刚成年时以上舍生身份考取大观三年(1109)进士,调任单州司户,又调任阳谷主簿。政和四年(1114),调入国朝会要所审阅校勘文字讹误。经人推荐被钦宗召见,因表现突出升校书郎,充当编修六典校阅,连任校书郎。因在密封的奏章中言词犀利、切中时弊被贬为庐山知县,后来又改任嵩山祠宫观官。李弥逊贬官后在家乡隐退闲居达八wwW.7gushi.com年时间。
宋徽宗宣和末年,李弥逊任冀州知州。金军大举进犯河朔地区,各州郡都加强警备,严阵以待,李弥逊花费大量金钱,招募了一批勇敢善战的将士,修筑加固了城防工事,将护城河水决开以保护护城河及壕沟,不断击败金人的骑兵,杀死了很多金兵。金军统帅兀北归金国后,再三告诫他的军队不要侵犯冀州城池。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李弥逊被任命为卫尉少卿,不久又出任筠州知州。靖康二年(1127),江宁府牙校周德叛变投敌,拘捕了统帅宇文粹中,杀死朝廷官吏,据城自守,气焰十分嚣张。李弥逊以江东判运身份管理郡中事,他一人骑马至建康城外叩门,将封在蜡里的书信射入城中招降判军。周德叛军通报了愿意投降的消息,并打开城门迎接宋军,李弥逊向他们晓以利害得失,勉励他们全力勤王,保卫大宋江山。当时李纲正率领部队到达建康,与李弥逊商议后诛杀首恶分子五十人,安抚了叛军余党,江宁郡从此得以安定。
李弥逊改任淮南运副,后又主管兴国宫,任饶州知州,宋高宗召他入宫谈论时政,李弥逊首先上奏指出:“应当稳定朝政建制、格局,排斥奸佞小人的邪恶言论。”又说“:国家一天没有战事,则庆幸有一天的安全,一月没有战事,则庆幸有了一月的安全,想求得终年平定,那是不可能的奢望,又怎么能制定天下的大政方针呢?”宋高宗赞赏他正直无畏。辅臣中有人对李弥逊不满,李弥逊以直宝文阁身份任吉州知州。李弥逊向高宗辞行,高宗说:“我本想将你留在宫中,大臣们建议让你去州郡任职以体察民情,临行之前我想见见你。”
绍兴七年(1137)秋,李弥逊升任起居郎。自政和末年李弥逊因上密封的奏章直言朝政被贬官,几乎已经二十年了,及至重新担任这个职务后,议论朝政大事,犀利耿直、切合实际还和二十年前一样。这年冬天,李弥逊升任中书舍人,上奏疏阐明六件事说“:加固边界屏障以抵御外敌的侵略,严格禁卫制度以维护朝廷的安全,训练军队以壮大国家的威势,节约开支以储备军队的粮草,收取民心才能巩固国家的统治,选择良将以责成军队卓有功效。”当时皇上准备出行,途中停留暂住地点还未确定,就下旨准备粮船、卫队以便宫中大小嫔妃随行。李弥逊立即呈上奏疏指出:“陛下南行之事,犹如雷声震动,各个部门紧急行动起来,现在正值各地艰难之时,不应该为了宫中宠幸之人的小事而影响陛下的声望,恳切希望陛下认真考虑,这件事虽然很小,但恐怕会伤害国家根本啊。”高宗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李弥逊升任户部侍郎。
秦桧第二次担任宰相后,只有李弥逊和吏部侍郎晏敦复感到很忧虑。绍兴八年(1138),李弥逊上奏疏竭力要求任朝外官,高宗没有允许。赵鼎被罢免宰相职务后,秦桧独揽朝政大权,怂恿高宗做出决策与金人议和。金国派遣使者乌陵思谋等人南来,他们索要礼物且态度横蛮,盛气凌人,军民都愤愤不平,朝野上下议论纷纷。秦桧在高宗御榻前请求使金,准备不顾众人反对委屈自己向金人求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奏疏请求杀死秦桧,校书郎范如圭上奏疏谴责秦桧歪曲真理、违背师训、忘却世仇、丧权辱国,礼部侍郎曾开引用古人的行为道德准则以驳斥秦桧,这些人相继被贬官流放外地。
李弥逊请求入宫对话,指出金国使者来议和,想让我们对他们行君臣的礼节,这是万万行不通的。高宗认为很有道理,下诏让朝中大臣展开广泛的讨论,当天上奏。李弥逊手持奏疏慷慨陈词:“陛下受到金人花言巧语的欺骗,没有得到丝毫实际利益,就准备轻易放弃祖宗的重托,委曲求全,将国家的命运交付敌国,自己甘当附庸而尊奉金国,倒拿着宝剑,白白将权柄授与别人,明明是危害、伤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又怎么能够说是为了国家的和平?假如金人姑且满足我们的要求,假如我们仅仅满足于眼前安全,他日贪得无厌的金人一有不能满足的要求,没有预料到的欲望,满足他们就会危害国家社稷的利益,不满足他们战争就会再次爆发,因此今天不过是枉受卑躬屈膝的耻辱,以后则是后患无穷啊。”又说“:陛下率领全国百姓去侍奉我们的世代仇敌,又将用什么去鞭策激励普天之下忠臣义士的抗敌勇气呢?”李弥逊再三强调不能签订和约。
秦桧曾经邀请李弥逊到他的私人住宅,说:“目前政府官员正空缺,假如你能够对宋金和议不再提反对意见,我当会请你去两地同时任职。”李弥逊回答“:我李弥逊受国家恩惠已经很多,怎么敢因一些小利而忘记国家民族大义呢。看看现在正在进行的宋金和议一事,举国上下都不认为应该这样做,我只有离开这里以报答相公的恩典了。”秦桧无言以对。第二天,李弥逊再次上奏疏,言词急切直率,又指出:“送伴使察言观色、百般逢迎金国使者,不顾及国家利益,不体恤百姓感情,请求另选忠义之士辅助处理国事。”秦桧更加愤怒。李弥逊准备称疾引退,高宗告诉大臣挽留他。当时宋金和议已经决定,有赞成和议的人至此说:“过去金人出使明州时,钦宗虽然多次向金人跪拜也没有大臣们抗议。”朝野舆论一片哗然。由于李弥逊在朝廷努力抗争,秦桧虽然不肯听从他的意见,但也害怕公众的舆论。南宋再次与金使商谈和议条件时,决定议和但不接受金人的册封,金宋不以君臣之礼相待,宰相秦桧去使馆面见金使,可以接受他们的国书放入宫中,金人许多条件都得到了满足,只有君臣之礼没有谈判的余地。
绍兴九年(1139)春,李弥逊再次上奏疏要求辞宫回归田里,以徽猷阁直学士身份任筠州知州,不久又改任漳州知州。绍兴十年(1140),在连江西山隐居。这一年,金兀分四路大举进攻南下,第二年又入侵淮西,攻进寿春,一切竟如李弥逊的预言。
绍兴十二年(1142),秦桧乘着金兵失败后收兵北归,将诸路军马全部撤回,再次乞求与金人和谈。秦桧开始追究过去那些仗义直言敢于反抗他的大臣之罪,秦桧的走狗立即指出李弥逊和赵鼎、王庶、曾开四人曾同时阻止宋金和议。李弥逊于是被撤职,十余年间不准与朝廷有书信往来,不得考课升迁,不能荫庇自己的儿子做官,不能按次序获得封爵,且以上禁令终生不能改变,李弥逊仍然常常忧国忧民,没有丝毫对朝廷的怨恨。绍兴二十三年(1153),皇上怀念他,考虑到他忠诚有气节,特下诏恢复李弥逊敷文阁待制官职。李弥逊着有奏议三卷、外制二卷、《议古》三卷、诗十卷。有一弟李弥大。
宋徽宗宣和末年,李弥逊任冀州知州。金军大举进犯河朔地区,各州郡都加强警备,严阵以待,李弥逊花费大量金钱,招募了一批勇敢善战的将士,修筑加固了城防工事,将护城河水决开以保护护城河及壕沟,不断击败金人的骑兵,杀死了很多金兵。金军统帅兀北归金国后,再三告诫他的军队不要侵犯冀州城池。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李弥逊被任命为卫尉少卿,不久又出任筠州知州。靖康二年(1127),江宁府牙校周德叛变投敌,拘捕了统帅宇文粹中,杀死朝廷官吏,据城自守,气焰十分嚣张。李弥逊以江东判运身份管理郡中事,他一人骑马至建康城外叩门,将封在蜡里的书信射入城中招降判军。周德叛军通报了愿意投降的消息,并打开城门迎接宋军,李弥逊向他们晓以利害得失,勉励他们全力勤王,保卫大宋江山。当时李纲正率领部队到达建康,与李弥逊商议后诛杀首恶分子五十人,安抚了叛军余党,江宁郡从此得以安定。
李弥逊改任淮南运副,后又主管兴国宫,任饶州知州,宋高宗召他入宫谈论时政,李弥逊首先上奏指出:“应当稳定朝政建制、格局,排斥奸佞小人的邪恶言论。”又说“:国家一天没有战事,则庆幸有一天的安全,一月没有战事,则庆幸有了一月的安全,想求得终年平定,那是不可能的奢望,又怎么能制定天下的大政方针呢?”宋高宗赞赏他正直无畏。辅臣中有人对李弥逊不满,李弥逊以直宝文阁身份任吉州知州。李弥逊向高宗辞行,高宗说:“我本想将你留在宫中,大臣们建议让你去州郡任职以体察民情,临行之前我想见见你。”
绍兴七年(1137)秋,李弥逊升任起居郎。自政和末年李弥逊因上密封的奏章直言朝政被贬官,几乎已经二十年了,及至重新担任这个职务后,议论朝政大事,犀利耿直、切合实际还和二十年前一样。这年冬天,李弥逊升任中书舍人,上奏疏阐明六件事说“:加固边界屏障以抵御外敌的侵略,严格禁卫制度以维护朝廷的安全,训练军队以壮大国家的威势,节约开支以储备军队的粮草,收取民心才能巩固国家的统治,选择良将以责成军队卓有功效。”当时皇上准备出行,途中停留暂住地点还未确定,就下旨准备粮船、卫队以便宫中大小嫔妃随行。李弥逊立即呈上奏疏指出:“陛下南行之事,犹如雷声震动,各个部门紧急行动起来,现在正值各地艰难之时,不应该为了宫中宠幸之人的小事而影响陛下的声望,恳切希望陛下认真考虑,这件事虽然很小,但恐怕会伤害国家根本啊。”高宗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李弥逊升任户部侍郎。
秦桧第二次担任宰相后,只有李弥逊和吏部侍郎晏敦复感到很忧虑。绍兴八年(1138),李弥逊上奏疏竭力要求任朝外官,高宗没有允许。赵鼎被罢免宰相职务后,秦桧独揽朝政大权,怂恿高宗做出决策与金人议和。金国派遣使者乌陵思谋等人南来,他们索要礼物且态度横蛮,盛气凌人,军民都愤愤不平,朝野上下议论纷纷。秦桧在高宗御榻前请求使金,准备不顾众人反对委屈自己向金人求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奏疏请求杀死秦桧,校书郎范如圭上奏疏谴责秦桧歪曲真理、违背师训、忘却世仇、丧权辱国,礼部侍郎曾开引用古人的行为道德准则以驳斥秦桧,这些人相继被贬官流放外地。
李弥逊请求入宫对话,指出金国使者来议和,想让我们对他们行君臣的礼节,这是万万行不通的。高宗认为很有道理,下诏让朝中大臣展开广泛的讨论,当天上奏。李弥逊手持奏疏慷慨陈词:“陛下受到金人花言巧语的欺骗,没有得到丝毫实际利益,就准备轻易放弃祖宗的重托,委曲求全,将国家的命运交付敌国,自己甘当附庸而尊奉金国,倒拿着宝剑,白白将权柄授与别人,明明是危害、伤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又怎么能够说是为了国家的和平?假如金人姑且满足我们的要求,假如我们仅仅满足于眼前安全,他日贪得无厌的金人一有不能满足的要求,没有预料到的欲望,满足他们就会危害国家社稷的利益,不满足他们战争就会再次爆发,因此今天不过是枉受卑躬屈膝的耻辱,以后则是后患无穷啊。”又说“:陛下率领全国百姓去侍奉我们的世代仇敌,又将用什么去鞭策激励普天之下忠臣义士的抗敌勇气呢?”李弥逊再三强调不能签订和约。
秦桧曾经邀请李弥逊到他的私人住宅,说:“目前政府官员正空缺,假如你能够对宋金和议不再提反对意见,我当会请你去两地同时任职。”李弥逊回答“:我李弥逊受国家恩惠已经很多,怎么敢因一些小利而忘记国家民族大义呢。看看现在正在进行的宋金和议一事,举国上下都不认为应该这样做,我只有离开这里以报答相公的恩典了。”秦桧无言以对。第二天,李弥逊再次上奏疏,言词急切直率,又指出:“送伴使察言观色、百般逢迎金国使者,不顾及国家利益,不体恤百姓感情,请求另选忠义之士辅助处理国事。”秦桧更加愤怒。李弥逊准备称疾引退,高宗告诉大臣挽留他。当时宋金和议已经决定,有赞成和议的人至此说:“过去金人出使明州时,钦宗虽然多次向金人跪拜也没有大臣们抗议。”朝野舆论一片哗然。由于李弥逊在朝廷努力抗争,秦桧虽然不肯听从他的意见,但也害怕公众的舆论。南宋再次与金使商谈和议条件时,决定议和但不接受金人的册封,金宋不以君臣之礼相待,宰相秦桧去使馆面见金使,可以接受他们的国书放入宫中,金人许多条件都得到了满足,只有君臣之礼没有谈判的余地。
绍兴九年(1139)春,李弥逊再次上奏疏要求辞宫回归田里,以徽猷阁直学士身份任筠州知州,不久又改任漳州知州。绍兴十年(1140),在连江西山隐居。这一年,金兀分四路大举进攻南下,第二年又入侵淮西,攻进寿春,一切竟如李弥逊的预言。
绍兴十二年(1142),秦桧乘着金兵失败后收兵北归,将诸路军马全部撤回,再次乞求与金人和谈。秦桧开始追究过去那些仗义直言敢于反抗他的大臣之罪,秦桧的走狗立即指出李弥逊和赵鼎、王庶、曾开四人曾同时阻止宋金和议。李弥逊于是被撤职,十余年间不准与朝廷有书信往来,不得考课升迁,不能荫庇自己的儿子做官,不能按次序获得封爵,且以上禁令终生不能改变,李弥逊仍然常常忧国忧民,没有丝毫对朝廷的怨恨。绍兴二十三年(1153),皇上怀念他,考虑到他忠诚有气节,特下诏恢复李弥逊敷文阁待制官职。李弥逊着有奏议三卷、外制二卷、《议古》三卷、诗十卷。有一弟李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