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在的道

【原文】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1),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2)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3)如此夫!”
【注释】
(1)齐(zhai):通“斋”,斋戒。明,洁净。盛服:即盛装。
(2)“神之格思……”:引自《诗经;大雅。抑》。格,来临。思,语气词。度,揣度。矧(Shen),况且。射(yi),厌,指厌怠不敬。
(3)掩:掩盖。
【翻译】
孔子说:“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它,无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好像就在你左右。《诗经》说:‘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能够怠慢不敬呢?’从隐微到显著,真实的东西就是这样不可wWw.7gushi.Org掩盖!”
【读解】
这一章借孔子对鬼神的论述说明道无所不在,道“不可须臾离。”另一方面,也是照应第12章说明“君子之道费而隐”,广大而又精微。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是“隐”,是精微;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是“费”,是广大。
作一个形象的比喻,道也好,鬼神也好,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听不到,但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人也离不开它。既然如此,当然应该是人人皈依,就像对鬼神一样的虔诚礼拜了。

相关信息

  • ·《至诚可参天地》--【原文】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1);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 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大地之化育...
  • ·《诚则明 明则诚》--【原文】自诚明(1),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2)明矣,明则诚矣。【注释】(1)自:从,由。明:明白。(2)则:即...
  • ·《治国平天下的法则》--【原文】哀公(1)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2)。其人存(3),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4)。人道敏(5)政...
  • ·《天生我材必有用》--【原文】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1),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
  • ·《无所不在的道》--【原文】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1),以承祭祀。洋洋乎...
  • ·《行远自迩 登高自卑》--【原文】君子之道,辟(1)如行远,必自迩(2);辟如登高,必自卑(3)。《》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
  • ·《素位而行 安分守己》--【原文】君子素其位(1)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2),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 ·《道不远人 远人非道》--【原文】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1)’执柯以伐柯,睨(2)而视...
  • ·《君子之道费而隐》--【原文】君子之道费而隐(1)。夫妇(2)之愚,可以与知焉(3),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
  • ·《正道直行 默默无闻也不后悔》--【原文】子曰:“素隐行怪(1),后世有述焉(2),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3)。君子依乎中庸,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