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古诗作品《送人游吴》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注释】
①姑苏:苏州的别称
②枕河:临河。枕:临近
③古宫:即古都,此处指代姑苏
④水港:指流经城市的小河。一作“水巷”
【翻译】
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城里的河上上,也架满了小桥。夜市上有人卖菱藕,在春天,河中的船上满载着精美的丝织品。遥想远方的你,当月夜未眠之时,听到江上的渔歌声,定会触动你的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送别诗通过想象描绘了吴地秀美的风光,毫无离别时的伤感情绪,笔致新颖可喜,仅在结尾处轻轻点出送别之意。唐代的苏州又称吴郡。作者送人前往漫游的吴县,又叫姑苏,是当时苏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儿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丝织品闻名全国,还有不少古迹,作品抓住这些特点,通过描绘,便把这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活托出来了。作者对它熟悉而又wWw.7gushi.Org有感情,所以人们读来亲切有味。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的最大特色是水。自从伍子胥在苏州建城以来,城里水道纵横,渔船星数,水上的生活便一直是当地人们最主要的生活。诗歌的颔联承接“人家尽枕河”而来,点明的就是这样的当地特色。“古宫闲地少”这五个字是杜荀鹤用漫笔写出的苏州历史。春秋时期苏州是吴国的首都,在漫长的时光变迁里,苏州已经由一个政治要地转变为经济重地了。在唐朝,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步南移,虽然没有宋朝那么明显,但带来的直接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才会有“古宫闲地少”的情况出现。
“水港小桥多”则是诗人用写实般的白描手法营造出来的水乡美景。对于国家政治文化重心所在的北方来说,一座水城如若不是亲眼所见,总是会觉得不可思议的,所以简单的意象组合就能为没来过水乡的人们营造出一个梦般的图画:弯弯的河道,较之于整齐宽敞的官路,多的是潺潺流动的灵性。遍布的小桥,连接着生活的此岸和彼岸,蹲在桥上的时光以及人们伫立桥头眺望远方的守候,也不是北方那挣扎在朔风之下坚韧得近乎麻木的汉子们所能轻易理解的。小桥、流水构建的生活,有着令人心折的精致和让人轻易陷入的漫不经心。这样的美,别处寻无可寻。

相关信息

  • ·《遥知未眠月 乡思在渔歌》--“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古诗作品《送人游吴》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
  • ·《夜市卖菱藕 春船载绮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古诗作品《送人游吴》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
  • ·《古宫闲地少 水港小桥多》--“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古诗作品《送人游吴》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
  • ·《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古诗作品《送人游吴》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
  • ·《江春不肯留行客 草色青青送马蹄》--“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古诗作品《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万里辞家事...
  • ·《万里辞家事鼓鼙 金陵驿路楚云西》--“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古诗作品《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万里辞家事...
  • ·《眼看春又去 翠辇不曾过》--“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出自唐朝诗人令狐楚的古诗作品《思君恩》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眼看春...
  • ·《小苑莺歌歇 长门蝶舞多》--“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出自唐朝诗人令狐楚的古诗作品《思君恩》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眼看春...
  •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古诗作品《秋风引》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