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半在下山路 却听钟声连翠微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出自唐朝诗人綦毋潜的古诗词作品《过融上人兰若》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释】
1、无
【解说】
七言绝句诗篇幅短小,要求作者笔墨精炼。这首诗四句二十八个字,无一句、一字是多余的。摄取的景物虽不多,却显得丰富多彩。
【鉴赏】
这首诗写诗人上山寺访友不遇,却被山中优美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因而尽兴欣赏。过,访问之意;融,是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首句,通过山头禅室里挂着僧衣的细节,既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也巧妙地暗示友人不在禅室里,写得干净利落。
次句紧承首句,指出“窗外无人”,也是静悄悄的。只听见山溪流水潺潺,溪上有各种鸟儿飞来飞去。诗人以溪声、鸟飞的声响和动态,反衬出山寺环境的清静。
接下去,第三句“黄昏半在下山路”,省略了主语,句法简洁。七个字兼有叙事、抒情、写景。“黄昏”,暗示诗人尽管访友不遇却兴致未减,已在山顶佛寺四周流连了大半天。“下山路”,说明此刻诗人正慢慢沿着山路往回走。“半在”,表明山路上景色也很幽美,因此自己把半个黄昏都消磨过去了。
“却听钟声连翠微”,“却”字,不仅起到转折句意的作用,还能使人想象诗人蓦然闻钟、回首驻足的情状。“钟声连翠微”五个字,以景物形象、色彩和声音收束全篇。因为作者凝神聆听着悠扬的晚钟声在深山里荡漾、萦绕,所以他感到钟声同这浮荡山间的青翠岚气连成一片。“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这一句描绘了暮色苍wWW.7gushi.com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深情,就从这幅深山幽景中透露出来。
七言绝句诗篇幅短小,要求作者笔墨精炼。这首诗四句二十八个字,无一句、一字是多余的。摄取的景物虽不多,却显得丰富多彩。

相关信息

  • ·《乘时方在德 嗟尔勒铭才》--“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出自唐朝诗人李隆基的古诗词作品《幸蜀西至剑门》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 ·《灌木萦旗转 仙云拂马来》--“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出自唐朝诗人李隆基的古诗词作品《幸蜀西至剑门》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 ·《翠屏千仞合 丹嶂五丁开》--“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出自唐朝诗人李隆基的古诗词作品《幸蜀西至剑门》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 ·《剑阁横云峻 銮舆出狩回》--“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出自唐朝诗人李隆基的古诗词作品《幸蜀西至剑门》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 ·《黄昏半在下山路 却听钟声连翠微》--“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出自唐朝诗人綦毋潜的古诗词作品《过融上人兰若》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山头禅室挂僧衣...
  • ·《山头禅室挂僧衣 窗外无人溪鸟飞》--“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出自唐朝诗人綦毋潜的古诗词作品《过融上人兰若》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山头禅室挂僧衣...
  • ·《灵山多秀色 空水共氤氲》--“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作品《湖口望庐山瀑布水》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万丈红泉落,迢迢半...
  • ·《日照虹霓似 天清风雨闻》--“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作品《湖口望庐山瀑布水》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万丈红泉落,迢迢半...
  • ·《奔流下杂树 洒落出重云》--“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出自唐朝诗人张九龄的古诗词作品《湖口望庐山瀑布水》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万丈红泉落,迢迢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