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来百越纹身地 犹是音书滞一乡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注释】
1、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2、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文:通“纹”,用作动词
3、犹自:仍然是
4、音书:音信
5、滞:阻隔
【翻译】
眼前的浓雾渐渐散开,似乎能远远的望见汉阳城,还要独自漂泊一日就要回到家乡了。船上的一些商贾白天睡足了觉,只觉得外面风平浪静,晚上船夫与他谈话时,方听到阵阵潮声,而我,今夜注定无眠。秋意正浓,我的鬓发也渐渐斑白。内心急切的思归之情,只有对着明月默默倾诉。曾经家乡的旧业已随着连年战火烟消云散,耳边似乎还听到江边振振战鼓声。
【赏析】
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诗人情来笔至,借景抒怀:时值寒秋,正是令人感到悲凉的季节,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三湘”,是诗人此行的目的地。而诗人的家乡则在万里之遥的蒲州(今山西永济)。秋风起,落叶纷下,秋霜落,青枫凋,诗人无赏异地的秋色之心,却有思久别的故乡之念。一个“逢”字,将诗人的万端愁情与秋色的万般凄凉联系起来,移愁情于秋色,妙合无垠。“万里归心对月明”,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迢迢万里不见家乡的悲悲戚戚,亦有音书久滞萦怀妻儿的www.7gushi.com凄凄苦苦,真可谓愁肠百结,煞是动人肺腑。
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诗人只不过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得连环承转,意脉相连,而且迂徐从容,曲尽情致。在构思上,不用典故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在抒情上,不用泼墨来露出筋骨。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饶有韵味。

相关信息

  • ·《今日俸钱过十万 与君营奠复营斋》--“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古诗作品《遣悲怀三首·其一》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谢公最小偏怜女...
  • ·《野蔬充膳甘长藿 落叶添薪仰古槐》--“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古诗作品《遣悲怀三首·其一》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谢公最小偏怜女...
  • ·《顾我无衣搜荩箧 泥他沽酒拔金钗》--“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古诗作品《遣悲怀三首·其一》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谢公最小偏怜女...
  • ·《谢公最小偏怜女 自嫁黔娄百事乖》--“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古诗作品《遣悲怀三首·其一》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谢公最小偏怜女...
  • ·《共来百越纹身地 犹是音书滞一乡》--“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古诗作品《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 ·《旧业已随征战尽 更堪江上鼓鼙声》--“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出自唐朝诗人卢纶的古诗作品《晚次鄂州》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
  • ·《三湘愁鬓逢秋色 万里归心对月明》--“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出自唐朝诗人卢纶的古诗作品《晚次鄂州》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