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一桌归何处 家在江南黄叶村

“扁舟一桌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书李世南所画秋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桌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注释】
⑴李世南:字唐臣,安肃(今河北徐水)人,工画山水。
⑵落涨痕:涨水后水落留下的痕迹。
⑶欹倒:倾倒。
⑷扁舟:一本作“浩歌”。桌:形状如桨的划船用具。
【翻译】
曲折的水岸边露出旧日水涨淹没时留下的河床痕迹,稀疏的林木倾倒在地,露出如霜般白的树根。一叶扁舟飞快地划着桨,它将要飘去哪里呢?应该是回到江南的黄叶村。
【赏析】
诗题名其画为“秋景”,有的记载称这幅画为“秋景平远”,或作“秋山林木平远”。综合各种称谓来看,“秋景”是对这幅画的内容总的概括,而具体呈现秋景的则是山水及林木,所谓“平远”即是指画中辽阔的水面景象。
第一首题咏诗的着眼处在于水面及其近岸的林木,从而呈现出一片清疏旷远之景。
诗中写的画景是一幅“水乡秋色”,或可称作“水乡秋意”。首二句给读者展示一片萧疏的水乡深秋景象。把“野水”和三四两句联系来看,画中的水面是很远阔的。首二句所写是近处的岸边景象。“参差”是不整齐之意,这里是形容水和岸相接处的形象。由于深秋水落,岸边突出许多干地,同时水也停留在一些曲折处,于是水岸边呈现出参差之状,夏季烟水弥漫时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下面继以“落涨痕”,表明秋水下落后旧日水涨淹没的岸边河床又都呈露出来了。这句展现出的是一派湾荒水涸的景象。次句写岸边景物。“疏林”点明秋景,与末句“黄叶村”前后相应,构成秋象。首句所写的水岸也可认为是冬天的景象,而“疏林”既别于木叶尽脱,更不同于枝叶浓密,只能是袅袅秋风中的树林。“疏林”下接以“欹倒”,使形象丰富多姿,更富画意。“出霜根”生于“落涨痕”,涨痕退落后霜根露出,一“落”一“出”,上下相应。“落涨痕”与“出霜根”,在“疏林”的映照下,具有浓厚的深秋意味。
三四两句,再在展向远方的画笔疏淡处着眼,逗出人情。这两句WWW.7gushi.com展现的画面是,一舟桌向远方,尽处林木数点。面对这令人心神旷远的自然境界,于是诗人问道:那条小舟一桨一桨地划向何处啊?应是归去江南的黄叶村吧!诗人发挥自己的想象,于景物中融入人情,如同幕后隐语,启示读者,赋予画幅以悠然无尽的情味。

相关信息

  • ·《秋野苍苍秋日黄 黄蒿满田苍耳长》--“秋野苍苍秋日黄,黄蒿满田苍耳长”出自宋朝诗人张耒的作品《海州道中·秋野苍苍秋日黄》,其古诗全文如下:秋野苍苍秋日黄,黄...
  • ·《荒田寂寂无人声 水边跳鱼翻水响》--“荒田寂寂无人声,水边跳鱼翻水响”出自宋朝诗人张耒的作品《海州道中·孤舟夜行秋水广》,其古诗全文如下:孤舟夜行秋水广,秋...
  • ·《孤舟夜行秋水广 秋风满帆不摇浆》--“孤舟夜行秋水广,秋风满帆不摇浆”出自宋朝诗人张耒的作品《海州道中·孤舟夜行秋水广》,其古诗全文如下:孤舟夜行秋水广,秋...
  • ·《白灰旋拨通红火 卧听萧萧雨打窗》--“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书双竹湛师房·暮鼓朝钟自击撞》,其古诗全文如下:暮鼓朝钟自击撞...
  • ·《暮鼓朝钟自击撞 闭门孤枕对残釭》--“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书双竹湛师房·暮鼓朝钟自击撞》,其古诗全文如下:暮鼓朝钟自击撞...
  • ·《羡师此室才方丈 一炷清香尽日留》--“羡师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尽日留”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书双竹湛师房》,其古诗全文如下:我本江湖一钓舟,意嫌高屋冷飕飕...
  • ·《我本江湖一钓舟 意嫌高屋冷飕飕》--“我本江湖一钓舟,意嫌高屋冷飕飕”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书双竹湛师房》,其古诗全文如下:我本江湖一钓舟,意嫌高屋冷飕飕...
  • ·《不是溪山成独往 何人解作挂猿枝》--“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书李世南·人间斤斧日创夷》,其古诗全文如下:人间斤斧日创夷,谁...
  • ·《人间斤斧日创夷 谁见龙蛇百尺姿》--“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书李世南·人间斤斧日创夷》,其古诗全文如下:人间斤斧日创夷,谁...
  • ·《扁舟一桌归何处 家在江南黄叶村》--“扁舟一桌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书李世南所画秋景》,其古诗全文如下: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