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驱马虽戎服 白发丹心尽汉臣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河湟·元载相公曾借箸》,其古诗全文如下: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释】
⑸遗弓剑:指唐宪宗死,古代传说黄帝仙去,只留下弓剑。不西巡:是指唐宪宗没有来得及实现收复西北疆土的愿望。《水经注·河水》:“阳周县桥山上有黄帝冢。帝崩,唯弓剑存焉。”《唐会要》记载:“宪宗于元和十五年正月驾崩,年四十三。”
⑹“牧羊”两句:《汉书·苏武传》记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以及“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里是借苏武来比喻河湟百姓身陷异族而忠心不移。
⑺凉州:原本是唐王朝西北属地,安史之乱中,吐蕃乘乱夺取。李唐王室出自陇西,所以偏好西北音乐。唐玄宗时凉州曾有《凉州新曲》献于朝廷。
⑻闲人:闲散之人。
【翻译】
元载相公曾具体筹划过收复河湟,宪宗皇帝对此事关心也格外留神。不久却见大臣身穿朝服就刑东市,皇上也突然驾崩来不及实施西巡。河湟百姓虽然穿着戎服牧羊驱马,可是他们白发丹心仍是唐朝臣民。只有产生于凉州的动人歌舞乐曲,流传天下在娱乐着那些富贵闲人。
【鉴赏】
这首诗的写法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典故影射时事。元载、宪宗、张良、晁错、苏武等皆已作古,而其故事各具内涵。二是转折和对比。前四句在意思上即为两组转折,突出壮志难酬的历史遗憾;后四句是将白发丹心的汉臣与沉迷歌舞的“闲人”对比,这里的“闲人”又与前四句中有安边之志的元载、宪宗形成对比。全诗寄寓了很深的讽刺含义。
这首诗的前四句叙元载、宪宗事,采用分承的方法,第三句承首句,第四句承次句。这样写不仅加强了慨叹的语气,而且显得跌宕有致。第三联正面写河湟百姓的浩然正气。“虽”和“尽”两个虚字用得极好,一抑一www.7gushi.com扬,笔势拗峭劲健。最后一联却又不直抒胸臆,而是将满腔抑郁不平之气故意以旷达幽默的语气表达出来,不仅加强了讽刺的力量,而且使全诗显得抑扬顿挫,余味无穷。这首诗,写得劲健而不枯直,阔大而显深沉,正如明代杨慎《升庵诗话》所说:“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最。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这首《河湟》鲜明地体现出这种艺术特色。

相关信息

  • ·《大抵南朝皆旷达 可怜东晋最风流》--“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润州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 ·《青苔寺里无马迹 绿水桥边多酒楼》--“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润州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 ·《句吴亭东千里秋 放歌曾作昔年游》--“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润州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 ·《唯有凉州歌舞曲 流传天下乐闲人》--“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河湟·元载相公曾借箸》,其古诗全文如下: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
  • ·《牧羊驱马虽戎服 白发丹心尽汉臣》--“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河湟·元载相公曾借箸》,其古诗全文如下: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
  • ·《旋见衣冠就东市 忽遗弓剑不西巡》--“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河湟·元载相公曾借箸》,其古诗全文如下: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
  • ·《元载相公曾借箸 宪宗皇帝亦留神》--“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河湟·元载相公曾借箸》,其古诗全文如下: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
  • ·《半湿解征衫 主人馈鸡黍》--“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村行·春半南阳西》,其古诗全文如下: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娉娉垂柳风...
  • ·《蓑唱牧牛儿 篱窥茜裙女》--“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村行·春半南阳西》,其古诗全文如下: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娉娉垂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