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仕汉羽林郎 初随骠骑战渔阳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少年行·出身仕汉羽林郎》,其古诗全文如下: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注释】
①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无定员,掌宿卫侍从,常以六郡世家大族子弟充任。后来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
②骠骑:指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渔阳:古幽州,今河北蓟县一带,汉时与匈奴经常接战的地方。
③苦:一作“死”。
【翻译】
才从军便作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随将军鏖战渔阳。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wwW.7gushi.com芬芳。
【鉴赏】
这首诗里所说的“仕汉”“骠骑”,以及下面两首诗里出现的“五单于”“汉家君臣”等,都是借汉事喻唐,这在唐诗中几乎是习闻熟见的惯例。这里说少年委身事君,入仕之初便担任了羽林郎的职务。由于羽林郎宿仗卫内、亲近帷幄,地位十分重要,故非一般等闲之辈可以入选。《后汉书·地理志》云:“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由此即可见一斑。骠骑指武帝时的名将霍去病,曾多次统率大军反击匈奴侵扰,战功显赫。少年报国心切,一心想效功当世,一旦国家有事,便毫不犹豫地随军出征。
边关是遥远荒寒的,沙场的搏杀更是出生入死,而主人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为国献身的精神,和曹植的《白马篇》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英雄是一脉相承的。所不同的是,曹诗通篇是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加以客观的描述和赞颂,这里却借少年自己的口吻直抒胸臆:第三句以自诘的口气反挑,使文势陡起波澜,末句则以斩截之语收束,而“孰”“不”“纵”“犹”等虚词的连用,又在接二连三的转折中不断加强语气,活脱地传达出少年从容朱毅的神情和义无返顾的决心。这种借顿挫的用笔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不仅很有力度,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游侠“意气”的内涵。

相关信息

  • ·《汉家君臣欢宴终 高议云台论战功》--“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少年行·汉家君臣欢宴终》,其古诗全文如下: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
  • ·《偏坐金鞍调白羽 纷纷射杀五单于》--“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少年行·一身能擘两雕弧》,其古诗全文如下: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
  • ·《一身能擘两雕弧 虏骑千重只似无》--“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少年行·一身能擘两雕弧》,其古诗全文如下: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
  • ·《孰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少年行·出身仕汉羽林郎》,其古诗全文如下: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
  • ·《出身仕汉羽林郎 初随骠骑战渔阳》--“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少年行·出身仕汉羽林郎》,其古诗全文如下: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
  • ·《可独终身数相见 子孙长作隔墙人》--“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其古诗全文如下: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
  • ·《每因暂出犹思伴 岂得安居不择邻》--“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其古诗全文如下: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
  • ·《明月好同三径夜 绿杨宜作两家春》--“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其古诗全文如下: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
  • ·《平生心迹最相亲 欲隐墙东不为身》--“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其古诗全文如下: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