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呼已到无人境 何处玉箫吹一声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出自宋朝代诗人施肩吾的古诗作品《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注释】
⑴四明山: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为天台山支脉
⑵寻幽:探访幽隐之处
⑶攀:紧紧地抓住
⑷箫:是一种乐器
【翻译】
为寻幽静,半夜上四明山,手攀松桂,触云而行,到达了无人之境。忽然,从远处传来悠扬的洞箫声,飘飘忽忽。
【鉴赏】
首句“半夜寻幽”四字,让人产生一种好奇心理,“上四明”三字,就更使人觉得神秘而不可捉摸:这些人究竟要干什么?深更半夜为什么去登四明山?倘若读者懂得“隐者”是怎么一回事,那么,产生的就不会是重重的疑问,而会是一种兴趣,一种对这些隐者奇特性格与志趣的浓厚兴趣。隐者,一般说来都是一些有一定才能的知识分子,他们厌弃尘世的恶俗wwW.7gushi.com与平庸,孤高自许,傲世独立,寄情于山水或放浪形骸,兴趣与常人不同。这首诗写的“诸隐者”就属于这类人。或许是突如其来的兴致,兴之所至,身之所至,所以相约一同夜登四明山。前两句写登山的艰险。手攀松桂枝,身与浮云齐,慢慢地终于到了顶峰。三、四句写深夜四明山万籁俱寂的情景。众人登上山顶,你呼我应,空山寂静,传响不绝;突然不知从哪儿传来玉箫的奏响,划破夜空,众人屏气静听,却再无声息。写来逼真而有意趣。因为是“夜登”,又是“同诸隐者”,所以此诗反映的是作者平静淡泊的心志、寄情山水的雅趣,别无他意。
本文还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四明山的高:本诗第二句写手攀松桂在浮云中行走,侧面表现了四明山山高的特点。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幽静: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一声箫鸣,反衬出山的幽静。

相关信息

  • ·《世祖本纪》--世祖文皇帝名,字子华,始兴昭烈王长子。世祖年少时沉着敏锐气度不凡,容貌仪表俊美潇洒,留心典籍,举止高雅,行为必遵礼法。高...
  • ·《高祖本纪》--高祖武皇帝名霸先,字兴国,小名法生,吴兴长城下若wwW.7gushi.com里人,是汉代太丘显贵陈...
  • ·《《陈书》简介》--《陈书》唐·姚思廉 撰《陈书》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
  • ·《相呼已到无人境 何处玉箫吹一声》--“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出自宋朝代诗人施肩吾的古诗作品《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半夜寻幽...
  • ·《半夜寻幽上四明 手攀松桂触云行》--“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出自宋朝代诗人施肩吾的古诗作品《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半夜寻幽...
  • ·《侯景传(附王伟传)》--侯景字万景,朔方人,有的说是雁门人。少年时横行不羁,乡里人都怕他。长大后,性格勇猛又有强健的体力,善于骑马射箭,因此被选...
  • ·《河东王誉传》--河东王萧誉,字重孙,是昭明太子的第二个儿子。梁普通二年(521),萧誉被册封为枝江县公。中大通三年(531),又被改封为...
  • ·《临贺王正德传》--临贺王萧正德,字公和,是临川靖惠王的第三个儿子。小时候就粗野而阴险,不讲究礼节。起初,梁武帝还没有儿子,便收萧正德为养子...
  • ·《武陵王纪传》--武陵王萧纪,字世询,是梁武帝的第八个儿子。他小时候就很好学,颇有文才,所写诗辞一点也不轻浮,很有骨气。天监十三年(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