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孺传
刘孺,字孝稚,是彭城安上里人。他的祖父刘面力,官至南朝宋司空,谥号忠昭公。他的父亲刘悛,官至齐朝太常,谥号敬子。
刘孺小时候就很聪明敏捷,七岁时便能文章。十四岁时为父亲守孝,因哀毁瘦削得只剩下皮包骨,亲戚邻里都觉得他与众不同。服丧完毕,刘孺的叔父刘王真出任义兴郡太守,把他带到衙门中,经常让他坐到自己身边,对宾客们说:“这个小孩是我们家的掌上明珠。”刘孺长大以后,风采美妙WWw.7gushi.com,性情通达温和,即使是自己家中的人也很少见到他狂喜和发怒。刘孺所在的州把他召为主簿。
刘孺起初担任中军法曹行参军,当时担任镇军将军的沈约听到刘孺的名声,便任用他为主簿,常常和他游玩饮宴,吟诗作赋,对他非常欣赏。刘孺数次调任太子舍人、中军将军临川王主簿、太子洗马、尚书殿中郎等职。后又出任太末县令,颇有政绩。不久被任命为晋安王友,转任太子中舍人。
刘孺小时候就爱好写文章,思维又非常敏捷,他曾经给皇帝宝座作了一篇《李赋》,就在殿中当场写成,一气呵成,梁武帝对他大大称赞了一番。后来,刘孺在寿光殿侍宴,梁武帝令群臣作诗,当时刘孺和张率都喝醉了,诗没有完成,梁武帝在刘孺手板上题诗和他开玩笑,诗是这样的:“张率东南美,刘孺洛阳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他被梁武帝亲近到这个程度。
后来,刘孺又调任中书郎,并兼任中书通事舍人。随之升任太子家令,其余官职不变。又出任宣惠将军晋安王长史,兼领丹阳尹丞,升为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不久又出任轻车将军湘东王长史,兼领会稽郡丞,因公事被免职。时间不长,又被起用为王府记室、散骑侍郎,兼任光禄卿。数次调任少府卿、司徒左长史、御史中丞等职,被认为是称职的。大通二年(528),升任散骑常侍。大通三年(529),升任左民尚书,兼任步兵校尉。中大通四年(532),刘孺出任仁威将军临川王长史、江夏太守,加封贞威将军。中大通五年(533),他又被授予宁远将军、司徒左长史之职,还没有正式任命,便改授都官尚书,兼领右军将军。大同五年(539),刘孺兼任吏部尚书之职。当年,他又出任明威将军、晋陵太守。在郡理政平和,深为官吏和老百姓称道。大同七年(541),刘孺又在朝中担任侍中,兼领右军将军。这一年,他再次担任吏部尚书,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守孝不到一年,刘孺便由于哀毁而去世,时年五十九岁。谥号为孝子。
刘孺小时候和堂兄刘苞、刘孝绰齐名,刘苞去世得早,刘孝绰多次因罪被免官,而且他的官位并不算高,只有刘孺一个人比较高贵显赫。刘孺有文集二十卷。
刘孺的儿子刘刍,官至著作郎,早亡。刘孺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刘览,一个叫刘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