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三十五 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张纯、曹褒、郑玄)

◆张纯传,张纯,字伯仁,京兆杜陵人。高祖父张安世,宣帝时做大司马卫将军,封富平侯。父亲张放,做过成帝的侍中。

张纯少时承袭父亲的爵土,哀帝、平帝时做侍中,王莽时做到列卿。正遇王莽篡位,许多人失去了爵土,而张纯因为敦厚谨慎,遵守法制wWW.7gushi.com,得以保全前代的封号。

建武初年(25),先到朝廷,所以得致复国。

五年(30),拜为太中大夫。朝廷派他统率颍川突骑安集荆州、徐州、杨部,督促转运,监督诸将营。后来又带兵屯田在南阳,升为五官中郎将。有官吏上奏,列侯不是刘姓宗室不应复国。光武帝说“:张纯提任宿卫十多年,不能废止,改封为武始侯,俸禄取富平县的一半。”张纯在朝时间久,对旧事很熟悉。

建武初年,旧章程多残缺,每有疑议,就去访问张纯。自郊庙祭祀、婚、冠、丧礼等仪节,多由张纯正定。皇帝十分重视,用张纯兼任虎贲中郎将,多次被引见,有时一天引见四次。张纯认为宗庙未定,昭穆的次序紊乱,十九年(44),便与太仆朱浮一同上奏道:“陛下从百姓中兴起,平定天下,扫除暴乱,兴继祖宗的基业,臣下认为经义所载,人事众心,虽然实际等于创造革新,而名义上叫中兴,应该奉祀先帝,恭承祭祀大典。元帝以来,宗庙奉祀高皇帝为受命之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孝武皇帝为世宗,都照旧制办事。又立亲庙四世,推南顿君(光武之父)以上到舂陵节侯为止。按礼记所载,为人后者就算是他的儿子,既然侍奉元帝为大宗,就应降其私亲。现在礻帝礻合之祭行于高庙,陈列左昭右穆,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卑位混在尊位,不合礼意。如果不遭王莽篡位,而国家嗣续无所寄托,推求宗室,用陛下继承先统,怎能又照顾私亲,违背礼制么?从前高皇帝认为自己受命于天,不由太上,宣帝以孙立在祖后,不敢私亲,所以替父立庙,独群臣侍祠。臣的愚见认为该废除现在的亲庙,模仿二帝的旧典,希望下诏有司广泛听取意见。”诏书下到公卿,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窦

融奏议道:“应以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等五帝四世代替今之宗庙,宣帝、元帝尊为祖、父,可亲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另为南顿君立皇考庙。它的祭祀上至舂陵节侯,群臣奉祠,以表明尊其所尊的敬意,亲其所亲的恩德。”皇帝听从了。这时宗庙不完备,从元帝以上,祭于洛阳高庙,成帝以下,祠于长安高庙,南顿君四世,随所在之处而祭祀。

第二年(45),张纯代替朱浮做太仆。

二十三年(48)代替杜林做大司空。他在位时,羡慕曹参继承萧何的事迹,对旧法无所变更。选拔椽史,都是知名的大儒。

明年(49),把阳渠打通,引洛水为漕运,百姓得到好处。

二十六年(51)皇帝下诏给张纯道:“礻帝(五年一祭)礻合(三年一祭)的祭礼,好久没有举行了。古人说:‘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应根据经典,详细作出制度。”张纯奏道:“《礼记》上说,三年一礻合,五年一礻帝。《春秋》传说‘:大礻合者何?合祭也。’毁庙和未毁庙之主都列在上面,合食在太祖之庙,五年再举行一次。汉朝的旧制三年一礻合,毁庙之主合食于高庙,存庙之主不曾合祭。

元始五年(5)诸王公列侯庙会,才开始礻帝祭。又前十八年,皇帝亲自到长安,也行这礼。礼说三年一闰,天气小备,五年再闰,天气大备。所以三年举行一次礻合礼,五年举行一次礻帝礼。礻帝就是谛的意思,谛定昭穆尊卑的意思。礻帝祭在夏四月,夏天阳气在上,阴气在下,所以正尊卑的意思。礻合祭在冬十月,冬天五谷成熟,物备礼成,所以合聚饮食。这个典礼废掉已经八年,可以照礼办事,按时定下来。”皇帝听从了,从此礻帝、礻合的祭祀就规定下来了。当时南单于和乌桓来投降,边境无事,百姓刚刚去掉兵革,年成很好,家给人足。张纯认为圣王的建学校,为的是提倡礼义,在富民的基础上进行教育。于是按照七经谶、明堂图、河间《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度,和平帝时议,想具体启奏。没有呈上去,恰逢博士桓荣上书建议立辟雍、明堂,奏章下达到三公、太常,而张纯的意见正与桓荣相同,皇帝就同意了。

三十年(54)张纯上奏应该举行封禅,奏章上说:“自古以来受天命而做皇帝的人,太平之世,一定有封禅之礼,来宣告成功。《乐动声仪》说:‘以《雅》治人,《风》成于《颂》。’周朝盛世,成王、康王年间,郊配封禅,都有史实可见。《书经》说:‘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此示。’就是封禅的意思。臣下看到陛下接受中兴的天命,平定海内的乱局,修复祖宗的庙宇,抚存百姓的安宁,天下安然无恙,百姓获得再生,恩德像云之行天,惠泽像雨之下降,百姓安居乐业,夷狄羡慕仁义。《诗经》说:‘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今年正是寅年,仓龙甲寅,德在东宫。应趁大好时光,遵从唐尧的典章,继承孝武帝的大业,二月举行东巡狩,封泰山,表明中兴之主,记载功勋,恢复祖宗的传统,上报天神,禅梁父,下祀地神,传福祚于子孙,这是万世的基业。”

中元元年(56),皇帝便东巡泰山,用张纯比照御史大夫随行,并上元封曲仪和刻石文。三月,张纯死了,谥称节侯。

◆曹褒传,曹褒,字叔通,鲁国薛人。父亲曹充,坚持学习《庆氏礼》,建武年间做了博士,跟随皇上巡狩泰山,定封禅礼,回来后,受诏议立七郊(五帝及天地)、三雍(辟雍、明堂、灵台)、大射(古射礼之一)、养老等礼仪。显宗即位,曹充上言道:“汉朝再受天命,仍有封禅之事,可是礼乐残缺,不可作后代的榜样。五帝不相互继承音乐,三王不互相因袭旧礼,大汉应自己制定礼仪,用来给百代子孙作典范。”帝问:“礼乐怎么制法?”充答道:“《河图括地象》说:‘有汉世礼乐文雅出。’《尚书·机钤》说:‘有帝汉出,德洽作乐,名予’。”皇帝很赞赏,下诏书道:“现在改太乐官叫太予乐,歌诗曲操,等以后的君子来补充。”拜曹充作侍中。作章句辩难,于是就有了《庆氏学》问世。曹褒年少时有大志,气量大,二十岁时继承父亲的学业,学问广博,尤其爱好礼事。常觉得朝廷制度不完备,羡慕叔孙通替汉朝制立礼仪,于是早晚研究,潜心思考,睡觉时怀中抱著书札,走路时也诵习文书,当他想得入迷时,竟忘记自己该往哪方走。曹褒起初被举为孝廉,又提为圉县县令,用礼治人,用德化俗。当时别郡盗徒五人来入圉县境内,官吏捕到手,陈留太守马严听了十分痛恨,下令到县要杀了他们。曹褒对吏说:“断绝人命的人,老天也会断绝他。听说皋陶不曾为盗贼制定死刑,管仲遇了盗贼反而提升为公臣。现在奉上面旨意而杀了他们,这是违背天意,顺从府尹,处罚太重。如果能保全贼人性命而让我受处分,我很愿意。”于是没有杀那五人。马严上奏说曹褒软弱,免了他的职,回到郡里,做了功曹。后来,曹褒被征召做了博士。正巧肃宗想制定礼乐。

元和二年(85)下诏书道“:《河图》称‘赤九会昌,十世以光,十一以兴。’(注:九指光武,十指明帝,十一指宣帝)尚书·机钤》说:‘述尧理世,平制礼乐,放唐之文。’(大意说:帝王受了天命后,应用尧的办法治理国事、平制礼乐,模仿唐尧的文明。)我是末代小子,托于数终,怎样继承先辈,宏大祖宗基业,拯济黎民呢?《帝命验》说:‘顺尧考德,题期立象。’(意思是:尧帝的礼,舜帝继承了,成为《考河命》,题五德之期,立将起之象。)况且三皇五帝的步骤,优劣不同,何况我很顽陋,没法承担,即使想照办,也做不到。每次看到图书,内心很是惭愧。”曹褒知道皇上的旨意是想有所作为,于是上疏道:“从前圣人受天命为王,没有不制礼作乐,来显示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为的是救治世俗,招来祯祥,替万姓造福。现在皇天降福,好兆头都出现了,制作的符录,甚过言语的记载。应该制定文字,着成汉礼,大显祖宗盛德之美。”奏章下达太常,太常巢堪认为一世之大典,不是曹褒一人定得下来,不同意。皇帝知道官吏们太拘谨了,很难和他们商量出头绪来。而朝廷的礼法,必须及时定下来,第二年又下诏道:“我本身品德不够,身当祖先的大业。近来鸾凤集飞,麟龙出现,晚上甘露下降,嘉谷四处滋生,还有赤草之类的吉祥物,史官都有记载。我早晚十分敬畏,对上不能表彰先帝的功勋,对下不好与灵物相照应。汉朝接在秦后,礼乐残缺不齐,况且照旧例办事,也没有什么好处。如有知道这方面的知识的人,各尽所能。”曹褒琢磨旨意,就叹息着对诸生说:“从前奚斯歌颂鲁国,考甫咏叹商朝。人臣依着大义显彰君主,表彰皇上,这是美德。当仁不让,我何必推辞呢?”于是又上疏,陈述礼乐的根本以及制改的意思。皇上便授职曹褒作郎中,跟着御驾南巡,回来之后,把制礼之事下达给三公,没有来得及上奏,又诏召玄武司马班固,询问改定礼制等事宜。

班固说“:京师许多儒生,多能说礼,应该广泛招集,一起议论得失。”皇上说“:俗话说‘:大路旁边盖房子,三年也盖不成,集合会礼之家,表面上是讨论,实质是互相猜疑,迟迟不能下笔。从前尧帝作《大章》,用一个叫夔的大臣就足够了。”

章和元年(87)正月,召曹褒到嘉德门,命令小黄门拿着班固所上的叔孙通着的《汉仪》十二篇,下令给曹褒道“:这篇《汉仪》很散略,多处不合经义,现在应作些修改,使它切实可行。你可在南宫、东观尽心集作。”曹褒接受命令,便排列礼数次序,依据旧典,杂以《五经》谶记之文,写出从天子到小百姓冠婚吉凶等礼仪终始制度,共一百五十篇,用二尺四寸的竹简写成,在当年十二月奏上。皇帝认为大家的议论难得一致,所以只收下了,不再叫官吏们评奏。恰逢皇帝驾崩,和帝即位,曹褒便写成章句,皇帝便用《新礼》二篇放在最前面。提拔曹褒监羽林左骑。

永元四年(92),升为射声校尉。后来太尉张酉甫、尚书张敏等奏褒擅自制作《汉礼》,破乱圣术,应该杀头。皇帝虽然把奏折搁下来,但《汉礼》也就没有施行。曹褒在射声校尉时,营舍里有停棺不葬的百多所,曹褒亲自调查,问是什么原故。官吏答道“:这些多是建武以来无后代之人,所以死后不得掩埋。”曹褒听了十分难过,于是买一块空地,全部用来埋葬那些无主的人,并设祭以祀之。升为城门校尉、将作大匠。当时疾疫流行,曹褒巡视病人,替他们找医药,还准备稠粥,救活了不少人。

七年(95),做了河内太守。这时春夏大旱,粮食价格高涨。曹褒到任后,就裁减官员,清退坏人,霖雨降了几次。这年秋天大丰收,百姓家给人足,流浪在外的都回来。后来曹褒因犯了上报灾情不实罪被免职。不久又征召、升迁,又做了侍中。曹褒知识渊博,懂得古文化,为儒者的宗师。

十四年(102)死在官位上。他写了《通义》十二篇,演经杂论一百二十篇,又传《礼记》四十九篇,教授学生千多人“,庆氏学”便通行于世。

◆郑玄传,郑玄字康成,是北海高密人。他的第八代祖先郑崇,汉哀帝时任尚书仆射。郑玄少年时做乡下掌管诉讼和收赋税的小吏,每逢休假回家,总要到学校读书,不乐于做小吏。他的父亲多次因此发怒,也不能禁止他。于是他到京城太学里学习,拜京兆人第五元先为师,才精通《京氏易》、《公着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他又从东郡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因为山东无人可以质疑问难的,于是他西行入关,经过涿郡卢植的介绍,拜扶风马融为师。马融有学生四百多人,登堂入室得到马融亲自教导的只有五十多人。马融秉性骄贵,郑玄在他的门下,三年也没有见到过他。马融只是派遣他的高足弟子来辅导郑玄。郑玄日夜攻读,从不懈怠。一天,马融召集他的学生研讨图纬,听说郑玄精通算学,便在楼上召见了他。郑玄趁此机会向马融询问许多疑难之处。问完便告别马融回到山东故里。马融很有感慨地对他的学生道:“郑生现在离我而去,我的学说便会向东传播了。”郑玄自从外出游学,十多年才回到故里。他家里贫穷,到东莱为人耕种。跟随他学习的学生已有成百上千人了。等到党锢之祸发生,郑玄跟同郡孙嵩等四十多人都被禁锢。于是他埋头研习经学,闭门不出。当时,任城人何休喜爱《公羊》学说,遂著作《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郑玄就写了驳正《墨守》、《膏肓》和《废疾》的文章。何休见到了,感叹道:“郑康成走进我的房子,拿起我的戈矛,来讨伐我啊!”当初,东汉初年,范升、陈元、李肓、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说,后来马融回答北地太守刘墨和郑玄回答何休,因为义理考据,博达精深,从此古文经学才昌明起来。

汉灵帝末年,党禁解除,大将军何进听到郑玄的名声,便征召他。州郡认为何进是有权势的贵戚,不敢违背他的意愿,于是迫使郑玄听从召唤,郑玄不得已就前去应诏。何进为他设置了几案手杖,礼遇非常优厚。郑玄没有收下朝服,而是戴着头巾以儒者服饰来见何进。他住了一个晚上,便逃走了。当时郑玄年已六十,他的学生从遥远的地方来的如河内人赵商等,计有几千人。后来将军袁隗上表推荐他为侍中,他因父丧没有就任。国相孔融非常崇敬郑玄,急促地来到他家,并指示高密县令为他特别设立一个乡,说:“从前齐国设置过‘士乡’,越国设有‘君子军’等,都是优礼对待贤人的意思。郑玄君好学,具有崇高的德性。昔者太史公、廷尉吴公,谒者仆射邓公,都是前汉的名臣。又南山四皓有园公、夏黄公,才德隐伏不露。世人敬重他们的清高,都称他们为‘公’。既是这样,那么所谓‘公’就是具有仁德之人的正当名号。不必做太尉、司徒、司空的大夫才称为‘公’。现在郑玄这个乡应该取名为‘郑公乡’。过去东海于公仅有一个公平断狱的品德,他还告诫乡人扩大自己里巷的大门,以备后世子孙出任高官。何况郑玄有这样的美德,怎能没有行走驷马高车的道路。应该扩大郑玄里巷的大门,加宽他门前的道路,让它能通过高盖大车。这可命名为‘通德门’。”董卓迁都到长安,公卿推荐郑玄为赵相,因为道路阻隔未能赴任。碰上黄巾军进攻青州地区,郑玄就到徐州避难。徐州牧陶谦用师友之礼接待他。

建安元年(196),郑玄从徐州回到高密,路上遇到数万黄巾军。黄巾军见了郑玄都下拜,大家相约不得进入高密县境。后来,郑玄患了一次重病,恐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写信告诫他的儿子郑益恩说:“我们家过去很贫困,得到父母和诸弟的宽容、支持,辞掉了像贱役一样的小吏,到周、秦等地游学,往来于幽、并、兖、豫等州,能够觐见那些在位的博通古今的大师,和隐居的著名学者。最使我得意的是这些通儒接受了我的请教,对我有所传授。于是,我广泛查考《六艺》,浏览传记,还不时阅读珍秘的国书,窥见国谶的奥秘。过了四十岁,才回家供养父母,租田耕种以欢度时日。碰上宦官独揽权力,我被党人牵连而遭禁锢,过了十四年才获赦免。后来多次被推举为贤良、方正、有道诸种人才,被大将军、三司府征召任职,两次被朝廷征召。和我同列征召名牒的其他人,有的早已做了宰相。想到那几位具有美德高才的人,他们能够胜任大臣的职责,因此应当任用。我估量自己没有才能担任这类职务,只想阐述先圣孔子儒家学说的本意,统一各家歧异,也希望竭尽自己的才智,所以接到征召而没有应命。黄巾造**,使我南北奔走,行踪漂泊,现在才返回故乡。到这一年我已经七十岁了。旧时的学业素养已经荒疏,还有些失误之处。根据典礼规定,就应该把家事传给儿子管理了。现在我告诉你,我老了,家事都交给你承担,我将闲居安性,深入思考以完成事业。除非接受国君的命令,慰问亲族的疾苦,察看祭扫坟墓,观览省察野物,我何曾拄杖出过门呢?大小家事,全由你承担。可叹你独自一人,没有兄弟姐妹可以依靠。你一定要奋勉努力,追求君子的修养,钻研不懈。要谨慎地注意自己的态度仪表,亲近那些有德行的人。显赫的声誉是由同事、朋友促成的,德行是靠自己的志向建立的。如果得到了好名声,亦可光耀父母,这些,岂可不深思吗?我虽然没有高官的显赫,但有让爵的清高,以评论整理经典的事业自乐,希望不会落得后人的讥笑。

最后,我的心不能平静的,是死去的双亲坟墓没有修成,所喜爱的群书大都腐烂,不能于讲学习礼的堂内写成定稿,传给应该传授的人。我就像西下的太阳,将近迟暮,还能完成这些事业吗?我们家比过去稍好一些了。只要勤奋努力,爱惜光阴,就不怕缺衣少食。粗茶淡饭,简朴衣裳,如果能在这两方面加以节制,就算让我没有什么遗憾了。如果忘记了我这些话,体会不到我的一片苦心,那也就算了吧。”这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大军。他派使者邀请郑玄,大会宾客。郑玄最后到达,袁绍把他延入上座。郑玄身材高大,能饮酒一斛,眉清目秀,容貌仪表,温和伟岸。袁绍的客人大都是俊秀豪杰,有才气,善辩论,他们看到郑玄是个儒者,以为他并不是什么通博的人。于是大家争相设想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各家学派的观点纷杂提出。郑玄依照儒家正统的观点答辩应对,内容都超出了提问的范围。大家获得了闻所未闻的知识,没有人不叹服敬佩郑玄的。这时,汝南人应劭也归附袁绍,于是自我介绍道:“前秦山太守应中远,向您北面称弟子,怎么样?”郑玄笑着说:“孔子的学生,要考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颜渊、子贡这些学生向来不称自己的官衔和门第。”应劭听了感到很惭愧。于是,袁绍荐举郑玄为茂才,上表推荐他为左中郎将。郑玄都没有就任。朝廷征召他为大司农,给了他一辆安车,并规定凡是他所经过的地方,主管官员都要迎送。郑玄都以有病请求还家。

建安五年春(200),郑玄梦见孔子告诉他说:“起来,起来,今年是庚辰年,明年就是辛已年。”醒来,根据谶纬推算,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不久他就病了。这时,袁绍与曹操的军队在官渡对峙。袁绍命令他的儿子袁谭派使者逼迫郑玄随军,郑玄没有办法,只好带病到元城县,终因病重不能前进。这一年的六月郑玄去世,终年七十四岁。郑玄遗嘱薄葬。届时曾在郑玄门下当过学生的,自郡守以下官员一千多人,都穿着隆重的丧服前来送葬。郑玄的学生共同撰写郑玄生前回答诸弟子从《五经》中提出的问题,依照《论语》的体例编为《郑志》共八篇。总计郑玄所注释的书,有《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车乞象历》。郑玄自着的书有《天文七政论》、《鲁礼礻帝礻合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共一百多万字。郑玄对于经典辞义训释,力求质朴实在,博通的人多讥刺这种做法太繁琐,至于说到经典传注的丰富熟悉,他可能称为纯正的儒者。齐鲁一带的人们都尊奉他为宗师。他的学生山阳人郗虑官至御史大夫,东莱人王荃、清河人崔琰在当地都很有名气。又乐安人国渊、任古段当时很年幼。郑玄称道国渊是国家栋梁之材,任古段有崇高的品德,其余的人也多有评定和推荐。后来这些人的成就都像他所说的那样。郑玄只有一个儿子叫郑益恩,孔融作北海相时,举荐他为孝廉。等到孔融被黄巾军围困,益恩赴难身亡。益恩有一遗腹子,郑玄因为他的手纹与自己的手纹相似,便给他取名叫郑小同。

相关信息

  • ·《后汉书卷三十九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第二十九》--(刘平、赵孝、淳于恭、江革、刘般、周磐、赵咨)◆刘平传,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本名旷,显宗后改为平。王莽时做了郡吏,守...
  • ·《后汉书卷三十八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张宗、法雄、滕抚、冯绲、度尚、杨璇)◆张宗传,张宗字诸君,南阳鲁阳人。王莽时,做本县阳泉乡佐。逢王莽失败,义兵四起,张...
  • ·《后汉书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桓荣、丁鸿)◆桓荣传,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少年时在长安,学习《欧阳尚书》,以九江朱普为师,家中贫困,常靠佣工养活自...
  • ·《后汉书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第二十六》--(郑兴、范升、陈元、贾逵、张霸)◆郑兴传,郑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少时学《公羊春秋》,晚年学《左氏传》,积累知识,深入...
  • ·《后汉书卷三十五 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张纯、曹褒、郑玄)◆张纯传,张纯,字伯仁,京兆杜陵人。高祖父张安世,宣帝时做大司马卫将军,封富平侯。父亲张放,做过成帝...
  • ·《后汉书卷三十四 梁统列传第二十四》--(梁统、梁冀)◆梁统传,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人。他的祖先是晋国大夫梁益耳。梁统的祖父叫子都,从河东迁居北地,子都的儿子...
  • ·《后汉书卷三十三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朱浮、冯鲂、虞延、郑弘、周章)◆朱浮传,朱浮字叔元,沛国萧人。初从光武为大司马主簿,迁偏将军,跟从破邯郸。光武遣吴汉诛...
  • ·《后汉书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樊宏、阴识)◆樊宏传,樊宏字靡卿,南阳郡湖阳人,世祖的舅舅。其先祖周仲山甫,封于樊,因以为氏,为乡里显姓。父樊重,字君...
  • ·《后汉书卷三十一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郭伋、杜诗、孔奋、张堪、廉范、王堂、苏章、羊续、贾王宗、陆康)◆郭伋传,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高祖父郭解,武帝时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