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战

【原文】
凡与敌夹水为阵,我欲攻近,反示以远,须多设疑兵,上下远渡,敌必分兵来应,我可以潜师近袭之,其军可破。法曰:“近而示之远。”①春秋,越人伐吴,吴人御之笠泽,夹水而阵。越人②为左右阵、夜鼓噪而进,〔吴师分以御之。越子以三军潜涉,当〕吴中兵而鼓之,吴军大败,遂至灭亡。③
【注释】
①近而示之远:语出《孙子兵法·计篇》。②越人:马本及各本皆误作“楚人”,今据史校改。③本篇史例同《夜战》,出自《左传·哀公十七年》。
【翻译】
大凡与敌人隔河对阵,我如要从近处进攻敌人,就反而伪装成从远处渡河的样子。为此,必须多多设置一些疑兵,装作从河的上、下游远处渡河进攻的架势,敌人一定会分散兵力来应付。这样,我就可以乘隙暗中出兵从近处袭击敌人,敌人就可以被打败。诚如兵法所说:“打算从近处进攻敌人,就伪装成从远处出击的样子。”春秋时期,越国讨伐吴国,吴王出兵于笠泽进行抵抗,而与越军隔笠泽水对阵相抗。越军分为左右两翼,乘夜擂鼓呼号而进,吴军则分兵进行抵御。越王勾践亲率主力部队偷偷从中央近处渡过笠泽水,直奔吴国中军主力而击鼓冲杀过去,致使吴军大败,吴国最终灭亡。
【解析】
本篇以《近战》为题,旨在阐述采用“近而示之远”的佯动战法奇袭歼敌的指导原则问题。它认为,在与敌人隔河对抗时,倘若打算从近处进击敌人,就要采取多设疑兵之法,伪装成远渡之状以吸引和分散敌人兵力,然后我从敌人近处空虚之地袭击它,就能把敌人打败。“近而示之远”与“远而示之近”,都是古代战争中常为兵家所采用的一种佯动误敌为内容的“示形”战法。春秋越吴笠泽之战,就越方来看,就是运用“近而示之远”战法的成功一例。发生在春秋末期(即公元前478年)的越吴笠泽之战,是越国灭亡吴国的关键一战。越军所以能够战胜吴军,从作战指导上看,wWw.7gushi.com越王勾践成功地运用“近而示之远”的佯动误敌战法,是其取得此战胜利的重要原因。当时,越王勾践利用夜暗条件,在主力部队的两翼设置左、右句卒(分队),采取两翼(远处)佯渡调动敌人,中央(近处)突破,乘虚捣隙的战术,亲率三军主力从近处偷渡过河,出其不意,大败吴军主力,为灭亡吴国奠定了胜利基础,创造了我国战争史上较早的一次采用“近而示之远”战法奇袭歼敌的成功战例。

相关信息

  • ·《整战》--【解析】 本篇以《整战》为题,旨在阐述对于阵势严整之敌作战时应当注意掌握的指导原则。它认为,作战中如果遇到行阵严整、士卒...
  • ·《速战》--【原文】 凡攻城围邑,若敌粮多人少,外有救援,可以速攻,则胜。法曰:“兵贵拙速。”①三国蜀将孟达②降魏,遂领新城太守,未...
  • ·《缓战》--【原文】 凡攻城之法,最为下策,不得已而为之。所谓三月修器152白话百战奇略械,三月成距堙①者,六月也。谓戒为己者,忿躁...
  • ·《火战》--【原文】 凡战,若敌人居近草莽,营舍茅竹,积刍聚粮,天时燥旱,因风纵火以焚之,选精兵以击之,其军可破。法曰:“行火必有因...
  • ·《水战》--【原文】 凡与敌战,或岸边为阵,或水上泊舟,皆谓之水战。若近水为战,须去水稍远,一则诱敌使渡,一则示敌无疑。我欲必战,勿...
  • ·《近战》--【原文】 凡与敌夹水为阵,我欲攻近,反示以远,须多设疑兵,上下远渡,敌必分兵来应,我可以潜师近袭之,其军可破。法曰:“近...
  • ·《致战》--【原文】 凡致敌来战,则彼势常虚;不能赴战,则我势常实。多方以致敌之来,我据便地而待之,无有不胜。法曰:“致人而不致于人...
  • ·《远战》--【原文】 凡与敌阻水相拒,我欲远渡,可多设舟楫,示之若近济,则敌必并众应之,我出其空虚以济。如无舟楫,可用竹木、蒲苇、罂...
  • ·《挑战》--【原文】 凡与敌战,营垒相远,势力相均,可轻骑挑攻之,伏兵以待之,其军可破。若敌用此谋,我不可以全气击之。法曰:“〔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