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倦客 山中归路 望断故园心眼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永遇乐·明月如霜》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释】
⑴彭城:今江苏徐州。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一说张建封之子张愔)为其爱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楼。
⑵紞如:击鼓声。
⑶铿然:清越的音响。
⑷梦云:夜梦神女朝云。云,喻盼盼。典出宋玉《高唐赋》楚王梦见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惊断:惊醒。
⑸心眼:心愿。
⑹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徐州知州时建造。
【翻译】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秋天的夜景清幽无限。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看见。三更鼓声,声声响彻夜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把我的梦惊断。夜色茫茫,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来后我把小园处处寻遍。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疲倦,看那山中的归路,对着故乡家园苦苦地思念。看如今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盼盼已经不在,楼中的画堂里空留着那呢喃双燕。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有的只是难了的旧欢新怨。后世有人,面对着这黄楼夜色,定会为我深深长叹。
【鉴赏】
苏轼《永遇乐》是一首清丽脱俗的词,此词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思考与感慨。词中状燕子楼小园清幽夜景,抒燕子楼惊梦后萦绕于怀的惆怅之情,言词人由人去楼空而悟得的“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之理。
上阕写清幽梦境及梦醒后的怅然若失之感。起三句总写秋夜清景,各以霜、水分喻月、风,并小结以“清景无限”,赏爱之WWW.7gushi.Org心已溢于言外。首句写月色明亮,皎洁如霜;秋风和畅,清凉如水,把人引入了一个无限清幽的境地。“清景无限”既是对暮秋夜景的描绘,也是词人的心灵得到清景抚慰后的情感抒发。“
下阕乃醒后述怀,语意沉郁而超然独悟。换头三句是实写心境,写在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此句带有深沉的身世之感,道出了词人无限的怅惘和感喟。杜甫曾有诗云:“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苏轼此处当是化用杜诗,写登楼后的思家心理。
词人将景、情、理熔于一炉,围绕燕子楼情事而层层生发。景为燕子楼之景,情则是燕子楼惊梦后的缠绵情思,理则是由燕子楼关盼盼情事所生发的“人生如梦如幻”的关于人生哲理的永恒追问。全词融情入景,情理交融,境界清幽,风格在和婉中不失清旷,用典体认着题,融化不涩,幽逸之怀与清幽之境相得益彰,充分显示出苏轼造意行文的卓越不凡。
这首词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与今、倦客与佳人、梦幻与佳人的绵绵情事,传达了一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隐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词中“燕子楼空”三句,千古传诵,深得后人赞赏。

相关信息

  •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湖山信...
  • ·《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波声...
  • ·《无情汴水自东流 只载一船离恨别西州》--“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别西州”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波声...
  • ·《手红冰碗藕 藕碗冰红手》--“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菩萨蛮·回文夏闺怨》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
  • ·《柳庭风静人眠昼 昼眠人静风庭柳》--“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菩萨蛮·回文夏闺怨》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柳庭风静人眠...
  • ·《天涯倦客 山中归路 望断故园心眼》--“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永遇乐·明月如霜》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明月如霜,好...
  • ·《明月如霜 好风如水 清景无限》--“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永遇乐·明月如霜》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明月如霜,好风如...
  • ·《袪惑》--抱朴子曰:“凡探明珠,不于合浦之渊,不得骊龙之夜光也。采美玉,不于荆山之岫,不得连城之尺璧也。承师问道,不得其人,委去则...
  • ·《遐览》--或曰:“鄙人面墙,拘系儒教,独知有五经三史百氏之言,及浮华之诗赋,无益之短文,尽思守此,既有年矣。既生值多难之运,乱靡有...
  • ·《地真》--抱朴子曰:“余闻之师云,人能知一,万事毕。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之能知也。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