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常无心 以百姓之心为心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圣人常无心①,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②。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③为天下浑其心④,百姓皆注其耳目⑤,圣人皆孩之⑥。
【翻译】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可以得到善良了,从而使人人向善。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以得到诚信了,从而使人人守信。有道的圣人在其位,收敛自己的欲意,使天下的心思归于浑朴。百姓们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聪明,有道的人使他们都回到婴孩般纯朴的状态。
【注释】
①常无心:一本作无常心。意为长久保持无私心。 ②德:假借为“得”。 ③歙:音Xi ,意为吸气。此处指收敛意欲。 ④浑其心:使人心思化归于浑朴。 ⑤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都使用自己的智谋,生出许多事端。 ⑥圣人皆孩之:圣人使百姓们都回复到婴孩般纯真质朴的状态。
【引语】
这一章表达了老子的政治思想。文中所讲的“圣人”,是老子理想中的执政者。老子认为,理想的执政者没有私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使人人守信、向善。老子把以“道”治天下的希望寄托给一个理想的“圣人”,在他的治理下,人人都回复到婴儿般纯真的状态,以养以长自己。这种见解是有进步意义的。本章从文字上和内容上看,都是紧接前一章的问题,深入进行分析论证的。
【评析】
“圣人”生于天下,他能够恰当地收敛自己的心欲,兢兢业业地不敢放纵自己,不敢与民争利,不敢以自己主观意志而妄为。他治理国家往往表现出浑噩质朴的特征,对于注目而视、倾耳而听,各用聪明才智甚至机心巧诈的老百姓,圣人却要他们都回归到婴儿般无知无欲的纯真状态。这位体道的圣人,是被老子美化了的统治者,这是在前面几章里已经谈到过的。但是,正如张松WwW.7gushi.Org如先生所说的那样,“老子是站是什么立场的说话?岂不显然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吗?不是的,这道理我们已经一再指出过了。他是作为农业小生产者即小农阶层愿望的表达者来发言的。”

相关信息

  • ·《使我介然有知 行于大道 唯施是畏》--“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原文】使我①介然有知②,行于大道,唯...
  • ·《天下有始 以为天下母》--“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原文】天下有始①,以为天下母②。既得其母,以知其...
  • ·《道生之 德畜之 物形之 势成之》--“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原文】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①成之...
  • ·《出生入死 生之徒 十有三》--“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原文】出生入死①,生之徒②,十有三③;死之徒...
  • ·《圣人常无心 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原文】圣人常无心①,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
  •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原文】为学日益①,为道日损②...
  • ·《不出户 知天下;不窥牖 见天道》--“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①,见天道...
  • ·《天下有道 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 戎马生于郊》--“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原文】天下有道,却①走马以...
  • ·《大成若缺 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 其用不穷》--“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原文】大成①若缺,其用不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