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废 有仁义;智慧出 有大伪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
【翻译】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注释】
①大道:指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 ②智慧:聪明、智巧。 ③六亲:父子、兄弟、夫妇。 ④孝慈:一本作孝子。
【引语】
本章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它的直接内容,即指出由于君上失德,大道废弃,需要提倡仁义以挽颓风。老子对当时病态社会wwW.7gushi.Org的种种现象加以描述。二是表现了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把辩证法思想应用于社会,分析了智慧与虚伪、孝慈与家庭纠纷、国家混乱与忠臣等,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国家大治、六亲和顺,就显不出忠臣孝子;只有六亲不和、国家昏乱,才需要提倡孝和忠,这也是相互依属的关系。这是说,社会对某种德行的提倡和表彰,正是由于社会特别欠缺这种德行的缘故。
【评析】
本章接着上一章“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认为社会上出现的仁义、大伪、孝慈、忠臣等,都是由于君上失德所致。至德之世,大道兴隆,仁义行于其中,人皆有仁义,所以仁义看不出来;也就有倡导仁义的必要。及至大道废弃,人们开始崇尚仁义,试图以仁义挽颓风,此时,社会已经是不纯厚了。在这里,老子把辩证法运用于社会治理,他指出:仁义与大道废、大伪与智慧出、孝慈与六亲不和、忠臣与国家昏乱,形似相反,实则相成,老子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了相当丰富的辩证思想。

相关信息

  •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原文】曲则全,枉①则直...
  • ·《孔德之容 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原文】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
  • ·《唯之与阿 相去几何?美之与恶》--“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原文】唯之与阿①,相去几何?美之与恶②,...
  • ·《圣弃智 民利百倍;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原文】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
  • ·《大道废 有仁义;智慧出 有大伪》--“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原文】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
  • ·《太上 不知有之;其次 亲而誉之》--“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原文】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
  • ·《致虚极 守静笃;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原文】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
  • ·《古之善为道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识》--“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原文】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
  • ·《视而不见 名曰夷;听之不闻 名曰希》--“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原文】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