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内·试说途中景

寄内·试说途中景》作者为宋代文学家孔平仲。其古诗全文如下: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前言】
这首诗可能作于诗人赴慧州途中,题为《寄内》,是寄给妻子的诗。他的别后心情,所谓“黯然消魂”者,在这首小诗里有充分而含蓄的表现。
【鉴赏】
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这是古代诗词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即以实处见虚,则实处皆虚。不说“心情”,而只说沿途风物,风物虽是早已客观存在,而行人此时此地的心头滋味却是其个人所有。其深度如何,其浓度如何,作者均未明言。且别情之浓,别情之乱,若一一说去,将花费太多笔墨,愈说得多,愈不能将此弥漫四野、飘忽惆怅的心情说全、说清,故将虚化实,使实处全虚,则更易感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是采用这种表现手法。
按一般叙述方法,诗的顺序应为:“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说与途中景,方知别后心。”这里将诗句倒转,是作者独具匠心处。第一联为第二联作铺垫,第二联陡转,转折颇险而陡,因奇特而见警策,能于险中求警;若按意思顺序来写,则是平铺直叙,而无跌宕之势。读后只能感到行人于日暮时,说出风雪乱山中的感受,及因这种感受而思念家人的心情,虽流畅而失之浅淡。此则不同,首联没有说“别后心”究竟如何,次联却通过所写的途中景色来表现作者情怀的极苦、极乱。首联在字面上提出了“途中景”,却全无一字说此“景”;提出了“别后心”,却既不作心情的描述,又无形象以表现含义。
诗到后面又转回头去接第一句,写“途中景”。如此安排,等于告诉读者景即心,心即景,与其写不易着笔的抽象心情WWw.7gushi.Org,不如写引起此种情怀的实景,于实景中见到这种极苦、极乱的心情,一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只着一“贫”字,使下联实写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变得实处全虚,一片苍茫凄寒之感,弥天而来,一般人用很多言语也说不尽的地方,他只用百十个字就渲染出来了。孔平仲此诗的妙处也在于此。

寄内·试说途中景相关古诗词

  • ·古诗《巫山曲·巴江上峡重复重》--《巫山曲·巴江上峡重复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古诗全文如下: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
  • ·古诗《怨诗·试妾与君泪》--《怨诗·试妾与君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古诗全文如下: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前言】《怨诗...
  • ·古诗《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
  • ·古诗《寄内·试说途中景》--《寄内·试说途中景》作者为宋代文学家孔平仲。其古诗全文如下: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前言】这首...
  • ·古诗《闻蛩·幽虫侵暮急》--《闻蛩·幽虫侵暮急》作者为宋代文学家怀古。其古诗全文如下:幽虫侵暮急,断续苦相亲。夜魄沉荒垒,寒声出壤邻。霜清空思切,秋...
  • ·古诗《人间词话七则》--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
  • ·古诗《季氏将伐颛臾》--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前言】《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篇,文中指出孔子的政治主...
  • ·古诗《论语七则》--论语七则第一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君...
  • ·古诗《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作者为文学家荀子。其古诗全文如下:【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