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
《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谪官去南裔,清湘绕灵岳。
晨登蒹葭岸,霜景霁纷浊。
离披得幽桂,芳本欣盈握。
火耕困烟烬,薪采久摧剥。
道旁且不愿,岑岭况悠邈。
倾筐壅故壤,栖息期鸾鷟。
路远清凉宫,一雨悟无学。
南人始珍重,微我谁先觉。
芳意不可传,丹心徒自渥。
【前言】
《自衡阳移桂十馀本植零陵所住精舍》为中唐诗人柳宗元所作,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和对封建社会里正直君子、有用人才被冷落、被扼杀的丑恶现象的愤慨不平。
【注释】
①零陵所住精舍:指永州龙兴寺。柳宗元初贬为永州司马,实为“官外乎常员”,并无官舍,寄居龙兴寺。精舍,佛寺。本:即株。
②南裔:南方边地,指永州。裔,边陲。灵岳:指衡山。古称衡山为南岳。
③蒹:荻。葭:芦苇。霁:云雾散,雨雪止,都叫做霁。
④离披:散乱的样子。芳木:指桂树。盈握:满一把,形容桂树的大小。
⑤火耕:耕作前烧荒,是一种耕作习俗。烬:烧荒后的余灰。摧剥:摧残。
⑥顾:看顾,顾惜。岑:小而高的山。悠邈:深远。
⑦倾筐:竹织的盛器。壅:填塞。故壤:原土。鸾鷟:凤的别称。
⑧清凉宫:指月宫,月中有仙桂而清凉。另一说,指衡山清凉寺。
⑨南人:指永州人。微:无。
⑩丹心:赤蕊,指丹桂。渥:浓郁。
【翻译】
身为罪臣,远贬南方;巍巍南岳,环绕清湘。晨登河岸,蒹葭苍苍;霜涤尘埃,秋高气爽。乱草丛中,得桂其间;树虽一握,满心欢畅。几经烧荒,劫后余生;伐薪摧残,遍体鳞伤。即使路旁,无人顾盼;更不用说,偏远深山。一树一筐,原土填满;但愿长成,栖息凤凰。桂树祖籍,远溯广寒;一雨足矣,并无学问。从此南人,珍重此树;桂之知音,舍我谁先。芬芳之美,不可言传;岂求人赞,暗送出香。
【鉴赏】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永州初期,从诗题和诗的表层意思来看,只是写了一件移种桂树的普通小事。全诗共分两层,第一层是写桂树的艰难处境。第二层是写桂树的再生和特质。看起来似乎没有别的寓意,但只要我们结合柳宗元当时的处境和其wWW.7gushi.Org它的作品,就不难发现诗中的弦外之音。
首先,诗中描写的桂树是一个历尽劫难,备受摧残而又弱小无助的形象。“离披得幽桂,芳本欣盈握”两句,点明了桂树的生存状况。这是一棵幼小的桂树,地处偏僻的荒野,为杂草所包围,生长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地方。“火耕困烟烬,薪采久摧剥”两句,写出了它那遍体鳞伤,劫后余生的的惨象。在烟薰火燎之后,又遭采薪樵夫的刀伤。无人顾惜,无人爱怜。“道旁且不顾,岑岭况悠邈”两句,进一步写出它幽独孤寂遭人遗弃的处境。尽管桂花芳香浓郁,色彩金黄,长在人来车往的大道旁也无人顾惜,更何况处在萧瑟荒凉、杂草纵横的荒山野岭呢?作者对桂树被困辱和被冷落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并表露出极大的不满。
其次,诗中的桂树又具有坚韧顽强的生命力和芳香怡人的特质。桂树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它不挑剔也不娇贵,任何恶劣的环境都不能摧毁它。移栽更是简单方便,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讲究,只要故土相伴,“一雨”滋润,就会枝叶茂盛,散发芬芳。桂树质地美好,有君子风貌。“芳意不可传,丹心徒自渥”两句,是说它尽管有难以言传的沁人芳香,却不炫耀,不妖艳,不妩媚,也不去取悦世俗,而是甘于寂寞,孤独地生长,默默的开放,把芳香留给人间。
诗中的桂树寄托著作者的殷切期待,诗歌写到:“倾筐壅故壤,栖息期鸾鷟。”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对桂树的期望值非常高。移桂不只是期望有浓郁的芳香,更是期望有凤凰栖息。凤凰是一个神秘而吉祥的仙鸟,在中国文化和古代文学中,被当作一种美好而神奇的象征。其内涵非常深刻和丰富。凤凰的出现,可以理解为理想和愿望,也可以视为幸运和成功;既可以是政治清明英主出世的先兆,也可以视为苦去甘来命运逆转的暗示。总之,对凤凰的期待,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奋起和抗争 ,是对有所作为的渴望和期待。 也许是这些原因吧,诗人移桂才那样郑重其事,不顾路遥,连树下的故土一同移来。
由此可见,在桂树身上,诗人寄寓了幽深的感慨,作者所写与其说是桂树,不如说是贤人、君子,是柳宗元自己。桂树的不幸遭遇,孤寂处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作者的同样经历,联想到在封建社会里正直君子、有用人才被冷落、被扼杀的丑恶现象。其实,在柳宗元的诗集里,经常流露对人才扼杀的愤慨之情。如《行路难》中写道:“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感遇》中也有“危根一以振,齐斧来相寻”。还有《咏三良》,更是因良才被杀害而痛心疾首。柳宗元贬至永州,由礼部员外郎而为司马员处置同正员,就是有力的证明。诗人对桂树的精心培育和凤凰来栖的期望,同样是一种寄托,一种象征,是道德修养和理想追求的形象化的表现。“芳意不可传,丹心徒自渥”,表明了自己的坚定态度。“芳意”、“丹心”且都语意双关,既指桂花的芳香,也喻诗人的理想;既指桂树的赤蕊,也指坚持理想的决心。在这首诗中,柳宗元与桂树是紧紧的融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