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窗织·叹息复叹息
《当窗织·叹息复叹息》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建。其古诗全文如下:
叹息复叹息,园中有枣行人食。
贫家女为富家织,翁母隔墙不得力。
水寒手涩丝脆断,续来续去心肠烂。
草虫促促机下啼,两日催成一匹半。
输官上顶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着。
当窗却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
【前言】
《当窗织》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代表作之一。此诗通过描写一位为“富家织”的“贫家女”的遭遇,揭露了当时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社会现实。开头二句托物起兴,言自己的劳动果实被人剥夺。三四句,点明主旨,“贫家女为富家织”。“水寒”八句,具体描绘了织妇织作的辛劳。“输官”二句,写出织妇辛勤织作的丝布全部输官,自己依然无衣可穿,揭示封建剥削的残酷本质。最后二句,以织妇羡慕青楼娼女十指不动却衣满箱作结,语至沉痛,写出了织妇的痛苦和辛酸。
【注释】
⑴叹息:叹气。《礼记·祭义》:“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昭王临朝叹息。”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唐温庭筠《郭处士击瓯歌》:“我亦为君长叹息,缄情远寄愁无色。”清魏源《圣武纪》卷二:“制府绕阶叹息,知变生肘腋,顷刻间便有作乱之事。”
⑵行人:这里指过路的人。
⑶富家:一作“当窗”。
⑷翁母:犹翁姑,指织妇的公婆。
⑸手涩:指天气寒冷,织布的手显得不灵活。
⑹烂:一作“急”。
⑺草虫:即蟋蟀。促促:象声词。虫鸣声。唐李咸WWw.7gushi.Org用《山中夜坐寄故里友生》诗:“虫声促促催乡梦,桂影高高挂旅情。”明高启《秋怀》诗之二:“促促草下虫,催我索故衣。”促促:一作“促织”。啼:一作“鸣”。
⑻输:即输送,这里是缴纳的意思。顶:一作“头”。零落:零头,剩馀的。
⑼青楼:指妓院。倡:通“娼”,指妓女。
【翻译】
我叹息了又叹息,园中的枣熟了,却被过路人打食。我这个贫家女在为富家人织布,公婆隔着高墙帮不上任何的忙。水的冰凉的,手也冻僵了,丝线又发脆容易断。我将断了的丝接过来、理过去,弄得心肠焦愁烦乱。蟋蟀藏在织布机下不停地鸣叫,才两天便催我织成一匹半的布。织品在缴纳给官府后,还剩下一点点零碎的料子,却既不能给婆婆做一件衣裳,也不能做点东西自己穿在身上。在窗下织布的时候却羡慕起妓院的那些妓女来,她们十个指头从不劳动,穿的衣服却装满了箱子。
【鉴赏】
这首诗写织妇在封建剥削下的悲惨生活。即事名篇,直书所见,有较强的现实性,颇能体现王建新乐府的特色。
开篇两句,为下文起兴,且兴中有比,以“园中有枣行人食”比喻织妇的劳动果实为别人所占有。“贫家”两句,凸现了穷人与富人的极大差别。这位织妇为“富家”以丝织布,“翁母隔墙不得力”,可见无人能出力相助她。
“水寒”两句说:浸丝的水寒冷,织妇双手冻皴了,仍须劳作。丝线因冻变得脆而易断,织布难以为继。“草虫”两句说:织妇织布,两日要赶织出一匹半,表明了劳动量大。此处虽不言辛劳,语气却显得更为辛酸。
“输官”两句,写织妇辛辛苦苦织成的布上缴给官府后剩下的零碎料还不够给婆婆和自己做衣服,点明是官府占有了织妇的劳动果实。这样,也就形象地反映了劳动不获、获者不劳的社会现实。
最后两句描写织妇的心理:她坐在窗前羡慕青楼的娼妓手指不动而衣箱里装满了衣服。织妇不是真的羡慕妓女,这只不过是对不劳而获的人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而已,字里行间渗透了织妇对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愤懑之情。
全诗用语贴切,对比鲜明,寓意深刻,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愤慨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