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

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黄巢。其古诗全文如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
杀:凋谢
香阵:阵阵香气
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鉴赏】
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锳《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但《清暇录》只说此诗是黄巢落第后所作,题为“菊花”。
重阳节有赏菊的风俗,相沿既久,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因此一开头就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节那一天。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甲”叶韵。这首诗押入声韵,作者要借此造成一种斩截、激越、凌厉的声情气势。“待到”二字,似脱口而出,其实分量很重。因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之日,因而这“待”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而这一天,又绝非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而是如同春去秋来,时序更迁那样,一定会到来的,因此,语调轻松,跳脱,充满信心。
“待到”那www.7gushi.Org一天又怎样呢?照一般人的想象,无非是菊花盛开,清香袭人。作者却接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开时,百花都已凋零,这本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这里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照,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这一句斩钉截铁,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三、四句承“我花开”,极写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也是菊花的盛大节日。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之士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黄巢的两首菊花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艺术想象和联想是要受到作者世界观和生活实践的制约的。没有黄巢那样的革命抱负、战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把菊花和带甲的战士联结在一起,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这只能来自战斗的生活实践。“自古英雄尽解诗”,也许正应从这个根本点上去理解吧。

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相关古诗词

  • ·古诗《从军北征》--《从军北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前言...
  • ·古诗《边思·腰垂锦带佩吴钩》--《边思·腰垂锦带佩吴钩》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
  • ·古诗《过马嵬·金甲银旌尽已回》--《过马嵬·金甲银旌尽已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金甲银旌尽已回,苍茫罗袖隔风埃。浓香犹自随鸾格,恨魂无由...
  • ·古诗《齐安郡后池绝句》--《齐安郡后池绝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古诗全文如下: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 ·古诗《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黄巢。其古诗全文如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
  • ·古诗《钓侣·严陵滩前似云崩》--《钓侣·严陵滩前似云崩》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皮日休。其古诗全文如下:严陵滩前似云崩,钓具归来放石层。烟浪溅蓬寒不睡,更将枯蚌...
  • ·古诗《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
  • ·古诗《度破讷沙》--《度破讷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前言...
  • ·古诗《洛桥·金谷园中柳》--《洛桥·金谷园中柳》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前言】《洛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