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储邕之剡中

别储邕之剡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前言】
《别储邕之剡中》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天宝元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从问路开始写起,一问一指中,表现了诗人对剡中的向往之情,第二联继续叙述出发地和目的地,并交待从水路行走,为下联写两岸和水中景物做铺垫,第三联写水乡特色剡中景物,最后一联点明对目的地的向往,与首句相呼应。
【注释】
储邕:诗人的朋友。剡中:今浙江嵊州、新昌一带,当地有剡溪,山清水秀。
借问:请问,打听。
越乡:今浙江绍兴周围。春秋时越国统治中心。
广陵:今江苏扬州。
会稽:今浙江绍兴。
镜:指水面。一则阳光照射,水面闪闪发光,二则水面清澈见底,所以比喻为镜子。
天姥:即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传说有仙人在山上唱歌,此山被道教尊为仙山。
【翻译】
向你打探问去剡中的道路,你举手示意遥指东南方的越地。乘船由扬州而南下,长长的流水一直通向会稽。溪水清澈,掩映着丛丛绿竹,水明净如镜,映着荷花的倒影,传出阵阵清香。与君辞别前往天姥,抖尽石尘我将高卧于秋日的霜露之中。
【鉴赏】
诗的前二句,交待诗人的去向。但作者避免平铺直叙,用“借问”故作跌宕,引出所要行经的路线;下面用一“指”字,回应上文;同时,一“问”一“指”两个举动,又令人想到行者和送者将要分手时的情状,增强形象感。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两句进一步补充离别和要去的地点,并借“舟”、“水"二字点明诗人乃由水路进发,从而自然引出下面两句舟行所特有的景象。翠竹本生于岸边,却说“溪下绿’’,显见这是水中倒影;荷花原生予水中,却说“镜中香’’,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这里,前句巧妙地衬托出溪水之清,后句突出地渲染了水面之静。水静而且清,伴以飘香的荷花,泛绿的翠竹,活画出了江南水乡所独具的特色。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辞君"正面点出别离,与诗题关合;“天姥”乃越东灵秀之山,号称奇绝。从“剡中“,到“越乡",到“会稽”,再到“天姥”,同一地区的不同名称被诗人连续使用www.7gushi.com,表面看来,似有重复繁杂之弊,但实际上,不仅每一名称的出现都有其不可取代的意义,而且还从侧面衬托出了诗人初入越东前那种向往、盼望的急切心情。在诗人想来,到了天姥山以后,仰卧于巨石之上,受着洁白的秋霜的沐浴,是何等的舒畅。
这首别离诗别辟蹊径,新人耳目。诗中只以“辞君"见出别离,其余笔墨都用来铺叙诗人的行程和沿途的景色,最后一句,更将想象中事如实写来,充分展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一片童心。

别储邕之剡中相关古诗词

  • ·古诗《江夏别宋之悌》--《江夏别宋之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谷鸟吟晴日,江猿啸...
  • ·古诗《赠别王山人归布山》--《赠别王山人归布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尔去安可迟?瑶...
  • ·古诗《别山僧·何处名僧到水西》--《别山僧·何处名僧到水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
  • ·古诗《南陵别儿童入京》--《南陵别儿童入京》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 ·古诗《别储邕之剡中》--《别储邕之剡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竹色溪下绿,荷花镜...
  • ·古诗《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青楼夹两岸,...
  • ·古诗《留别王司马嵩》--《留别王司马嵩》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余亦南阳子,时为梁...
  • ·古诗《游敬亭寄崔侍御》--《游敬亭寄崔侍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相去数百年,风期宛如昨。登高素秋月,下望...
  • ·古诗《江上寄元六林宗》--《江上寄元六林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霜落江始寒,枫叶绿未脱。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达。沧波渺川汜,白日...